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诗评(20) - 格律诗讲座 独孤九剑系列之破境式

总编:落日长河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2023-08-19


竹韵诗评,精彩讲座



刊 头: 郑 小 兰



总 编:落日长河

刊 头:郑 小  兰

主 讲:忘      机

摄 影:林      湘

编 辑:兼      葭



竹韵格律诗讲座


独孤九剑系列之

破境式


主讲:忘机


各位诗友好!去年开始的格律诗讲座——“独孤九剑“系列,从格律诗的构思、灵感、立意、结构、修辞、意象、写法、虚实等诸多重要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格律诗的创作,得到了不少诗友的肯定和厚爱。我谨此代表竹韵海外“独孤九剑“团队致谢。现在是这个系列最后一讲(破境式)。


所谓破境式,就是我们格律诗人在营造诗词意境上如何借鉴前人(如司空图)并结合当代诗人的范例,从而得到启发,提升自己诗词的境界。  所谓意境,就是司空图提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出自司空图的《与极浦书》: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  司空图在这里以美玉为比喻,指出美玉和美玉呈现出来的瑰丽景象是不同的,美玉呈现出来的瑰丽景象“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所以我们可以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原物象的超越和升华,是经过审美化,精神化的艺术境界,而不是物象本身。


而“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则出自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 韵就是诗的语言韵律,诗不能局限于自身的语言,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近而不浮指诗歌要鲜明可感,此为实;远而不尽指诗歌要余味无穷,此为虚。故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必须虚实相生,超越具体形象。至于“味外之旨”,司空图以醋的酸和盐的咸味打比方,诗歌的原料本来只有咸味酸味,艺术加工后才会有超越咸味和酸味的各种醇美的味道,也就是诗歌意境中的多重审美趣味。


135


那我们应在格律诗创作中如何营造意境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借助一系列意象,因为境随象生,境生象外。我们先来看一首古人五律。


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离开家乡的旅客住在简陋小店里,鸡叫就马上爬起来赶路,此时天未亮,还有月亮,而“人迹板桥霜”,已经有人留下出行的脚印了。这里写早行意象丰满,而且更重要蕴含着”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体现了飘零在他乡的旅客的寂寞和艰辛。这正是依赖于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槲树和枳树都是陕西商洛市常见的落叶乔木。 诗人刚上路的时候,因为天还没有真正亮,驿墙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这里“明”字用得非常妙,再一次突出了“早行”。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作者晚上梦见“凫雁满回塘”,春来了,故乡杜陵应该是春江水暖鸭雁先知吧。 后三联的意象无一字说到“思念”,读者却能感受道诗人浓浓的思家思乡之情。 这就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这就是意境。


135


那好的诗词应该有着怎样的意境呢?我一直认为,司空图的二十四种诗品可谓对诗词意境的最好概括:


雄浑 冲淡 纤秾 沉着 高古 典雅 洗炼 劲健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精神 缜密 疏野 清奇

委曲 实境 悲慨 形容 超诣 飘逸 旷达 流动


二十四诗品具有如下共性:

第一,诗品实质上是诗的境界,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如是,诗亦如是,诗人亦如是。


第二,有境界的诗词一定体现出“真”字。 司空图所处时代已是晚唐,五言和七言律绝早已发展到了高峰。 而二十四诗品坚持用四言诗,颇有复古寻真之意味。 我们当代格律诗人学习二十四诗品,最主要的是学习借鉴司空图对诗本真的追求,无论哪一种诗品都体现了诗真、情真、人真。


第三. 有境界的诗词一定很“美”。 从美学范畴来说,二十四诗品都或多或少具有整体美、自然美、含蓄美、神韵美和流动美的共性。


限于讲座篇幅,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我们无法一一展开探讨,但我们可以结合当代诗人的佳作,举一些例子来讨论。


135


我们不妨先看看冲淡。


原文: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译文: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传龙转载)。


这里“素处”指的是诗人平素居处于一种无知无欲的淡泊心态。 “默”就是静默无为。诗离不开诗人,冲淡诗境来源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恬淡平和,诗人的人格和大自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诗自然会“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比如朱荻的这首五律:


湖堤闲步

文/ 朱荻(当代)


数里知当返,前行兴未穷。

随堤穿绿水,倚岸望清风。

天净沙鸥白,林幽木槿红。

人心和世事,相忘鸟鸣中。


这首律就诗题起,诗人在湖堤散步,走了几里都意兴未穷。 为什么呢?这样就引起读者读下去的兴趣。


“随堤穿绿水,倚岸望清风“乃不可多得的好句,一个”随”字点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而“天净沙鸥白,林幽木槿红。”更是寓情于景, 晴朗的天空白鸥飞过,幽静的小树林木槿花正红。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象外之象,即恬淡冲和的意境。而尾联的“人心和世事,相忘鸟鸣中”乃点睛之笔,中二联营造的冲淡意境和诗人内心的平和非常自然地统一在一起,可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135


正如司空图所说,冲淡的诗境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它不仅来源于诗人深厚的国学底蕴,也来自诗人自身的性情修养。而这都非一朝一夕之功。


雄浑


原文: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译文: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自然之道充实其中。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我的理解,这里的关键词是“真体内充”,所谓真体,即合乎自然之道之体。“浑”则是自然之道的状态。“真体内充”是对艺术空间的描述:这种艺术空间看似虚幻缥缈,但实际上里面有一种“真体”,即自然之道在其中(传龙转载)。


尼亚加拉瀑布

文/ 忘机(当代)


劈裂天池壁,银河万丈来。

奔雷千嶂闻,飞素一仙裁。

日射虹霓起,风吹霁色开。

神霄应未远,主路不须回。


这首律首二联写瀑布气势磅礴,而“天池”,“银河”,“飞素”等意象,看似虚幻缥缈,实则有自然之道在其中。 “一仙”点出背后的造物主。 “日射虹霓起,风吹霁色开”过渡到实景,意象雅致含蓄。 而尾联“主路不须回”则呼应“一仙”,原来自然之道来源于造物主,反映了诗人跟随救主的情志。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说,诗的意境经营方式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所谓写境,就是摹写生活实境,如同状物写真。朱荻诗《湖堤闲步》里,“天净沙鸥白,林幽木槿红”,是通过写境来体现冲淡的意境。


而这首“尼亚加拉瀑布”,“劈裂天池壁,银河万丈来”,“奔雷千嶂闻,飞素一仙裁”则是通过造境,即随心所欲地虚拟意象来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启发读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反虚入浑,营造雄浑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135


在写境和造境之外,还有一种提升诗词意境的手法。在讨论这一手法之前,让我们先来品一下二十四诗品之一的“含蓄”。


含蓄

原文: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沈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译文:

不用文字明确表达,就能显示生活的美妙。 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事物存在着实在的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呼吸。  含蓄,就像漉酒时酒汁渗漏不尽,又如同花开时遇到满天霜气。  空中的沙尘游荡不定,海里的泡沫飘荡涌流。   万物不断变化聚散,诗歌需要博采精收(传龙转载)。


我们再来读一下华山论剑(当代)的这首词:


鹧鸪天 · 无题之九


了悟前因又奈何,眼波一样叠苍波。能安落寞无非道,未解淋漓总赖魔。


藏蕴藉,费腾挪,春光看到失烟蓑。来生若有湖山梦,应较湖山瘦许多。


这阕词通篇找不到“相思” “伤春” “愁” “情深”这样的字眼,诗人的含蓄到了极致,深情也到了极致。上片的“叠”字极妙,”眼波叠苍波“较“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道魔相争把诗人的矛盾内心渲染得淋漓尽致。过片的”藏蕴藉,费腾挪“把这种矛盾心情更加推波助澜到达顶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这首词运用到的借境手法。我们刚才举例分析了如何写境和造境。那什么是借境呢?就是通过借景从而借境。境随象生,诗词里的意象如同园内的花草,形成的意境已经自成格局。那园子外呢,我们可以借助古人名句中的景来借境,从而使诗词中的意境得到拓展。


这首词里华山论剑借“湖山梦”这一景,就出自古人名句中。岑参的“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意即路途遥远,信息难通,愁郁之情无可排遣。 而史达祖的蝶恋花“几夜湖山生梦寐。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更是包含对意中人的相思。


这样“来生若有湖山梦,应较湖山瘦许多“就通过借古人之景而形成一种非常巧妙的借境,“湖山梦”相思入骨,却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35


同一首诗可以包涵写境,造境,借境等多种营造诗境的手法。我们再举一例:


五律 · 夜合花

文/ 曼无(当代)


湛露浥清晨,情涵一朵纯。

初心君不忘,香气妾犹珍。

闭戶疏星夜,凝眸向月轮。

乍惊双蝶起,飞入谢池春。


曼无的这首律,首联是摹写夜合花清晨开花的实景,是写境手法。


而中二联虚实相间,尤其是颈联,既有写境的成分:闭戶星月夜,真实而细致地描绘了夜合花晚上闭合的情状;也有造境的意味:这里凝眸一词用得极妙,虚拟了夜合花望月的意象。


尾联更是应用了借境的手法,谢池乃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家的池塘,元代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莺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谢家池。” 诗人借这首元曲之意境表达了“初心君不忘,香气妾犹珍”的情思,也拓展了这首诗的境界。


整首律诗人通过写境,造境,借境相结合的手法,营造了纤穠流动的意境。关于“纤穠”和“流动”这两种诗境,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135


竹韵海外藏龙卧虎,限于篇幅,讲座未能列举诗友们的所有佳作,请各位诗友包涵。以下几首佳作也请大家课后品读思考。


课后思考题一:


七律 · 春日散步即景

文/ 燕子 (当代)


缓步香茵翠黛连,赋闲今日似神仙。

晓风翻柳皆临水,叠岭拖云半入天。

几处蝶飞阡陌畔,一声莺啭小窗前。

感时欲诉无穷意,眼底斑斓落彩笺。


燕子的这首律读来自然清新,请问大家作者是如何营造这样的意境的?


课后思考题二:


七绝 · 心事

文/ 一公升眼泪(当代)


已作尘封不欲闻,新来恁地偶思君。

归乡还得趁明月,唯恐相逢是路人。


请问大家,一公升眼泪的这首绝句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今天的讲座借几位竹韵海外诗人的作品,分享了冲淡,雄浑,含蓄这三种不同的诗境,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写境,造境和借境这三种营造境界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诗友的格律诗创作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

竹韵清幽诗社


竹韵清幽诗社是一方纯净的格律天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和弘扬古典诗词!诗社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诗友投稿: 

      1.主编落日长河微信号:

         lrch8088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