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 · 知竹轩】弹诗煮韵(第63期)

总编:落日长河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2023-08-19




走在茫茫人海中,举身搏浊流。欢乐世界里,寡廉鲜耻不应有……








本期焦点:高考顶替


如果说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后的公平,高考顶替则是时代的耻辱,是对穷人惨无人道地压榨和掠夺……

丢失了传统道德、丢失了礼义廉耻,我们还剩下什么???



有感山东高考顶替案 

落日长河(长沙)

朝朝律法捍公平,染指科场俱重刑。

嘉靖无情百官罢,咸丰一怒满城腥。

堪悲黑幕今犹在,每恨阴风岁未宁。

此日鲁中贫女泣,哀声能否达天听?



感于山东高考顶替积案,重翻旧作  

王建宇(成都)

冰消南北惠风来,隋室求贤科举开。

唯认经纶唯认策,不拼门第不拼财。

宜千百代循公道,却几何时附鬼胎。

为有私邪暗箱里,良驹多少仰天哀。



题长沙朱张渡口兼议科场冒名顶替  

袁培根(长沙)

七十年间船不开,朱张渡口少人来。

湘江水作文津泪,书院楼多樗栎材。

道已无存黄土没,心能有梦赫曦哀。

前贤若是微睁眼,定指牌坊霹一雷。



有感苟晶两次高考被顶替事件 

郭良原

山河起恨地难平,我替苍天哭苟晶。

自古师魂匡社稷,何时孔学祸民生?

寒门未必儿孙贱,正道从来律典明。

唤取人心千百万,尊严岂可负瘟牲!



有感山东高考顶替案 

醉卧流云

逆天损补枉心惊,舞弊何须换姓名。

独木桥头寒士泣,黄金榜上贵人行。

已嗟学府如官府,犹恐先生算后生。

寻遍新闻无一句,相援弱女讨公平。

注:老子《道德经》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高考顶替案有感 

武萍(山东)

一条消息几回惊,提笔思来写不成。

心失良知入歧路,目无法纪误儒生。

替身戏里添看点,高校榜中存冒名。

我信人间正能量,定将网海怒潮平。



题山东高考顶替案

过乃胜

非寻常事,非天衣无缝,竟黑白不分。论帷幄运筹,宵小真堪称国士;

已二十年,已世态翻云,然悲欢难诉。叹江湖混迹,神州莫再负书生。






知竹轩 诗词园


  

感 怀

巫云根(成都)

练摊试水暗谋图,攒点私房注酒壶。

特价生鲜锅里有,齐天鸿福命中无。

甘当落拓真豪杰,不屑虚庸假士儒。

抱拙犹赊青管梦,穷追李杜作诗奴。

注:试水,尝试之意。



次贺吾师《七五初度》(二)

闫青(新疆)

濯足伊河复濯缨,凌波亦羡鹭鸥盟。

僭称知己师怜我,污佞由他利逐名。

入梦曾窥真秘笈,滥竽宁作大边声。

樽前记取撞钟语,直欲乌垣醉里行。

注:吾师曾教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闲  怀

武贝子(云南)

攘攘声尘我不群,聊将幽思化诗文。

一方桑梓存归梦,三碗清茶邀卧云。

入耳松音空有寄,迎眸月色淡无分。

疏襟只合青衫守,白发灯前读老君。



周末闲吟

晓熠(澳大利亚)

周末休闲呆在家,吟诗悟道远浮华。

蔬园白菜风中绿,栏外红梅枝上斜。

喜弄仄平迷古韵,再烧渌水泡新茶。

堪村今日冬阳暖,我似神仙醉晚霞。



端午夜醉题静心山居  

白云天(厦门)

雄黄酒烈且开缸,恍惚犹难向乐邦。

风冷灯昏夏蝉噤,宵深狗怒布衣降。

应悬蒲艾驱邪气,试掩离骚忘楚腔。

若可静心休复出,烂柯自不梦遥江。



荷塘之夜

楚江闲鹤

斜月西沉早,群蛙聒藕塘。

冠簪浑不见,幸有一池香。



端阳诘屈原(雁格)

胡文汉(广州)

妄非朝政妄非君,会唱离骚便不群。

爱国本该能量正,因何天问惑臣民。



重 逢

吕永生

聚会同窗遇小莲,别时赠我旧红笺。

才知各把相思种,错过花期二十年。




临江仙

寒山

 昨夜重逢多不易,依稀唤我陈兄。折身寻去欲相迎。青衣柔曼处,款款是风情。

 一觉醒来知是梦,心潮跌宕难平。徒留那月照孤清。凝眸难寐去,历历是曾经。



少年游 · 闲题

灼华

 云翻夏意晓长空。绿色与天浓。塘清水满,小荷开艳,香气点新红。

 阴阴树下人几个,不识影朦胧。岁月更迭,我心依旧,一笑待春风。

  


鹧鸪天 · 初夏傍晚散步,见路边梧桐树有题

枫叶荻花

 卸罢沧桑已夏时,迎风试秀绿罗衣。匆匆过客频回首,脉脉斜阳犹恋枝。

 花易谢,凤难栖,枯荣世事几轮回。深秋应有潇潇雨,滴断梧桐莫自悲。



一七令 · 棋  

墨脉(日本)

        棋。奥妙,玄机。需揣度,费冥思。危来自若,兵弱迂回。方频频抵挡,又步步围追。形势不时反转,输赢最是难知。皆道人生为一辙,恰如奕局尽迷离。



来稿精选


咏菊(一)

王峥(杭州)

西风帘卷最魂销,丛菊开成三径娇。

况是寻芳微雨后,挟香带色过溪桥。



畅游松花江

吕婧

碧浪生花沾远空,苍山如墨点飞鸿。

轻舟划入春光里,摇醉一堤杨柳风。



点我

莽莽丛林借寸隅,爬升但凭硬功夫。

蜗居处怕长虫扰,羽化时逢碧树枯。

数载潜身捱宿命,一朝破土踏征途。

纵然难遂青云志,仍放高声不认输。

  








  竹韵书院讲座  

本期主讲:袁培根


主讲老师简介:

       袁培根,男,一九五一年一月出生,长沙人,幼年残疾,少年失怙,中年下岗,老年伏枥犹壮鸣不已。



说说诗词(四)

作者/袁培根


前面讲了诗,今天讲词。

词,也是一种有格律的文学体裁。

所谓格律,简单的解释一下:格,即关于字数、句数的规定。律,即关于字声、对偶的规定。

每一首词,都是按照这首词所用词牌的“谱”来安排字声、字数、句数、段数、领字、对偶等规则,用诗语词语组织文字,有章法的编排句子,从而通顺的表达立意的。

词的基本格律,应有以下构成要素。

一、

调即词牌,又称词调、词谱。

词,最初是先有曲调,再根据曲调填写词句,即先有乐曲,然后配歌词。当时,每首词的曲谱,都叫做词牌或词谱。

词体是以调为单位的,每一调都有自己的调名和特殊的格律规范。调名就是词题,有一定的立意。后来,词题脱离了原先的立意而成为词牌的名称,故填词者常常给作品另外加题。如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沁园春·雪》之中的“黄鹤楼、雪”就是另外加的题。

同一调,常有多种调名。如《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同一调,常有多种写法,又称“变格”、“变体”。如《满江红》有仄韵、平韵两种韵格,其变体有14种之多。所谓“变格”、“变体”,即是在“正格”、“正体”的格律基础上,将该词调的字数、句数、句式、字声平仄和押韵处等略加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词调”,是前人依据古音律“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等律吕宫调来制定的。自从音乐和词分离以后,虽然各种宫调和词之间的关系不大,但在词学范畴仍不失存在的价值,有很多词调,应该根据调名来确定所填之词的声情,学词者可对词谱和范本多作揣摩,自能体会得出。

各个词调经前人分类汇编整理成书,说明每调的字数,用符号标注平仄和韵脚,附上名篇作为范本,成为供填词用的工具书——《词谱》。著名的词谱有《诗余图谱》、《词律》、《钦定词谱》、《白香词谱》和《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等。其中,以清代词家万树的《词律》和《钦定词谱》收集最齐。《词律》及后来的补遗共收入875调、1725体,《钦定词谱》收入826调、2306体。

二、字数

每首词的字数,均按谱而定。每调都有其各自规定的字数,即使不同调的词其字数完全相同,但其句数、句式则不一样,平仄用韵也各异。填词必须严格遵守每调字数的规定,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变体则应遵守该变体字数的规定。

字数最少的词是《十六字令》,全阕仅16字;字数最多的词是《莺啼序》,长达240个字。

三、句数和句式

每调的句数都有一定之规。全阕句数最少的只4句,最多的有46句。变体也都有其句数的具体规定。句数也多不得少不得,应依体遵循。

词的句数是按标点符号来确定的,每一个标点符号之前的句子都算一句,但“、”(顿号)前后的两个半句只算作一句。

句式,指每句的字数多寡,有一字句、二字句到十字句等10种句式。如《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首词,共4句,有一字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四种句式。

每调的句式也有一定之规。

这里谈一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指不按常规的增字句和参差句。

增字句即在句中增加适当的衬字,使语意连贯,语气生动,显得更加口语化。参差句指一首词中的某两句之间,出于表达词意的需要,在两句的总字数不变的情况下,把上句的字数减少或增加,把下句的字数作相应的调整,或指将一句分成两句、两句分成三句、三句并成两句等不同写法而产生的句子。特殊句式有特殊的格律规定,或句子的字声平仄有变,或整阕成为变体,都应按谱填写,不可任意而为。

举例:

增字句。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无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最后三句中的“儿”字皆为增加的衬字。

参差句。我们对比苏轼的两首《念奴娇》能加深对参差句的理解。

《念奴娇·中秋》开头几句:“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其中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就只有两句了,第二句是由两个半句组成的一句,句子结构是“上三下六”。

在讲句式时,应略谈一下句子的结构。词的句子结构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情况,即一个句子由两种字数排列的方式组成。如四字句由“上一下三”组成,五字句由“上一下四”或“上二下三”组成,还有“上三下四”的七字句、“上三下五”的八字句、“上三下六”的九字句等。限于篇幅,不作举例说明,我们学习时须细加研究。

四、字的平仄格律

字的平仄格律即字声规范。

词的字声与现代汉语的字声有所不同。词的字声是按平、上、去、入四声论,平声含现代字声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含上、去、入三声。现代汉语字声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无入声。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字声中已化作平(阴平、阳平)、上、去三声。

词对每一调的字声平仄各有定格,规定用平声时只能用平声字,规定用仄声时只能用仄声字。可平可仄的字虽然对平仄无要求,但也不能任意处理,一般四字以下的句子可以不讲究,五字以上的句子则应避免“犯孤平”。所谓“犯孤平”即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五字以上的句子至少要有两个平声字,如果句式更长,平声字也要相应增加。

词中独立的由三个字组成的句子,一般不要全用平声字或全用仄声字,以免造成声律单调而使字声失去和谐美。

在讲字声的时候,不能不提一提“节拍”。跟格律诗一样,在词的句子中,根据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规定每两个字是一个音步,也就是节拍。每个节拍的第二个字是节奏点,也就是平仄交错的地方,即这个节奏点如是平声字时,下一个节奏点就应为仄声字。三字句、四字句各有两个节拍,五字句、六字句各有三个节拍,余此类推。句子字数为奇数时,最后一个字为一拍。

举例: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  ︱—  —

其中,第一句的“可、何、落”和第二句的“曾、识、归”均为节奏点,在句中的位置是“二、四、六”。每句七字、四个节拍。

词,完全要根据词谱来填,没有“拗救”一说。

    (未完待续)






知竹轩简介


【竹韵 • 知竹轩】是竹韵汉诗协会创建的格律诗词高端交流平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海内外在格律诗词创作中具有较高水平并在格律诗词理论方面有较深造诣的诗友参与,共同弘扬中华古典格律诗词。

让我们携手打造一方只属于诗词的净土,走进心中不曾放弃的梦想。

竹韵汉诗协会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与海内外读者公开交流。


诗友投稿方式:

一、留言投稿

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请标注“知竹轩投稿”;

知竹轩将在每期微刊“留言投稿”中精选1—8首优秀的诗、词、曲、联作品发表到微刊,作品录用视诗词质量而定。优秀诗友将被邀请加入知竹轩,欢迎诗友们踊跃投稿!

二、邮箱投稿

Fengye20161230@sina.com,并请标注“知竹轩投稿”,每期投稿于周二下午5点前截稿。



知竹轩编委



往期精彩 


【竹韵 · 知竹轩】弹诗煮韵(第62期)
【竹韵 · 知竹轩】弹诗煮韵(第61期)
竹韵汉诗-会员专刊(151)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179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509期
竹韵清风-格律诗词(144期)
竹韵清音-格律诗词(第132期)
竹韵海外 - 笑对斜阳梳白发,闲看世态醉红酡(165)
竹韵汉诗协会 - 徐向兵专辑
竹韵汉诗协会 - 周雨秋专辑



扫码关注竹韵
传承国学 以诗会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