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全国科技工作会议 | 定了, 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准备这么干

2018-01-09 动源君 锐动源


导读

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工作,分析当前创新发展新形势,明确科技创新工作新要求,研究部署2018年科技改革发展任务,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

下面,动源君和各位锐粉分享一下会议对于2018年工作的安排。


一、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支撑

1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对久攻不下的重大瓶颈和政策保障问题发挥“路线图”和推进组协调督导的作用,采取“帐台归零”的办法,形成倒逼机制,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探索对承担国际重大科研任务的研究人员采取更加灵活的薪酬制度,确保产出重大成果。

开展重大专项“十三五”中期评估和相关领域战略研究,研究提出重大专项2020年之后的梯次接续方案。


2全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聚焦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按照“一项一策”原则,探索形成符合各重大项目特点的组织实施机制。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施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统筹配置五大类计划资源,加大项目实施支持力度,强化与已有项目的接续。

3建立完善产业技术体系—

围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紧迫需求,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加快网络协同制造、宽带通信、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新材料、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

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支撑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技术创新与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业态。编制《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强化生物安全防控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研发。

4培育壮大智能化引领的新动能——

培育壮大智能化引领的新动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指南和项目管理细则。加快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

5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

深入实施新一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数据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深海装备、现代农业等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二、加强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增强创新源头供给

1发布实施关于新时代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

成立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进一步优化完善基础研究布局,凝练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

2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部署——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领域开展探索研究。

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强化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地球深部科学、深海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前瞻部署,组织实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重大基础科学项目。加强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3加快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建设——

按照《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试行)》要求,加快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启动网络信息、能源、海洋、物质科学、空天、人口与健康等领域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论证。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和建设发展,推进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在前沿领域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4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持续摸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情况。开展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放共享的考核评价。拓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资源开放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建设一批国家科学数据中和国家级实验生物资源库馆。探索通过考核评价、信息公开、创新券等多种方式,推动各级各类科技资源深化开放服务,推进跨地方资源共享合作。


三、大力推进科技型创业与成果转化融通发展

1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体系——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完善落实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发布实施《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

2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

加快推动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支持若干有条件的省市开展示范工作,探索示范区联动机制,凝练推广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完善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工作向纵深推进。

3打造“双创”升级版——

以高端普惠、生态优化、主体融通、国际拓展为方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有效配置各类主体创新创业资源,推动以科技型创新创业为引领的“双创”升级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进科资源开放共享,支持企业、院所、高校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构建众创空间一孵化—加速器的孵化链条。建设高质量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促进体系,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创新挑战赛。支持资源共享开放,推动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大中小企业双创融通发展。

4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壮大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大力发展完善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发展,为创业企业成长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深入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畅通科技型创业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新设立14 支创业投资子资金,启动贷款风险补偿支持方式。创新券政策在更大范围内实施。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行动,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1制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规划——

面向乡村振兴重大需求,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系统布局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

2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引领工程——

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开展智慧乡村科技支撑行动,强化智能农业引领和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优化科技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建设绿色宜居村镇。探索建设“乡村绿色技术银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下乡入村活动。

3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现代食品制造与食物营养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种业创新联合体,大力培养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聚合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

统筹 “点片面”精准脱贫,强化“四级联动”,推动东西部协作,加强科技创业扶贫。继续深入推进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科技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三区”人才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再深度贫困地区的实施力度。继续做好“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工作。


五、发展民生科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提供支撑

1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围绕雾霾形成及治理,部署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科技行动;实施那曲植树科技创新行动,探索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建设模式,支撑生态脆弱区生态屏障建设;展节水型社全创断这苤,强化矿产资源、固废资源化科技攻关。

2科技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开展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绩效评估,完善疾病防控布局,优化协同创新网络。加快实施健康保障工程,整合资源,集成部署,强化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推进重大产品攻关,加速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加强中医药现代化科技部署。实施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促进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3科技支撑平安中国建设——

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监管,提升科技创新保障生物安全能力。加快智慧社会建设,构建以智慧为特征的公共服务技术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备研发,加快安全生产先进技术与产品成果的推广应用,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技术装备研发,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4科技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编制《国家面向2030年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极地科技发展规划》。 继续深入推动深海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向谱系化、功能化、专用化发展,大力发展极地环境观测/监测、极地破冰船等系列技术装备。实施南海海岛礁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加强南海岛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等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


六、打造区域传新增长极,引领打动区域协调发展

1加快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围绕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加强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支持北京、上海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水平,发挥科创中心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核心支撑和先发引领作用。

2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珞,优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布局。加强指导和培育,重点推进中西部地区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引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开展东中西科技创新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完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监测评价体系。做好高新区30周年的总结宣传。

3深入推进创新型省市建设——

按照工作指引要求,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创新型省市在创新资源聚集和区域辐射带动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导和鼓励各地突出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和路经。

4增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强县域科技创新的系统设计和指导,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统筹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支持基层科技创新。开展县域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发布《创新型县(市)工作指引》,试点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

5支撑重点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总结凝练新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支持做好雄安新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创新科技中心,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体,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实施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以甘肃兰白、新疆、福建、宁夏沿黄为重点区域,深入推进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


七、增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

1深化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

主动设置全球创新合作议题,继续做好国别战略研究,深入推进中外创新对话,完善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加强与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务实合作。主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编制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为国际社会制定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支撑。谋划实施政府间旗舰项目和联合资助项目,推进重大战略性项目合作,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

2建设“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

落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具体任务,以科技创新带动国际产能合作。配套做好科技援外、对发展中国家伙伴计划、技术和管理人才国际培训等各项工作。

3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制定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在脑科学、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等优势领域,加强研究和协调管理,开展项目遴选和培育,适时发起国际倡议。继续参与ITER、SKA、GEO、IODP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进一步发挥作用,为世界科技发展和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贡献中国力量。

4 促进创新资源全球流动与开放——

加快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推动实施《关于推进外籍科学家深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指导意见》。建高水平“双创"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和企业的合作对接。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制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在港澳跨境使用的制度规范,支持港澳科技界参与国家重大研发任务,支持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的科研人员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


八、完善人才发展环境

1大力培养引进“高精尖缺”科技人才——

  依托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基地集聚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创新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锻造一批引领行业科技创新潮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2 深入实施科技人才专项——

继续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优化遴选方式和标准,完善管理流程,建立监督评估和调整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建设。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对青年科技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

3积极推动科技人才国际化发展——

通过牵头提出并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吸引国外顶尖科技人才参与重大问题研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接受培养或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技人才到国际组织兼职任职,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制定。


九、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任务落实

1加强改革工作统筹——

充分发挥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对照重点任务,完善台账管理,强化督查问效。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解决不协调、不落地问题。推动出台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依法开展两项行政审批。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进改革共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良好氛围。

2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

依托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的统筹,加快基地人才计划优化整合。探索建立中央财政引导多元化投入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新机制。加强中央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督查,完善动态跟踪和调整机制。

3扎实推进国际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

组建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及时向党中央报告科技前沿创新动向。建立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决策运行机制,强化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的基础支撑,启动新一轮国家技术预测,形成我国科技发展新的战略判断。

4深入推进“三评”制度改革——

研究制定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切实解决科技评审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正确评价导向。深入落实《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完善科技奖励工作机制,加强政策配套衔接。

5完善科研院所管理运行机制——

持续深入推进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动科研院所实施章程管理。梳理提出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名录,推动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基础管理数据库建设。开展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试点,研究编制绩效评价工作手册,为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6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拓展加深与军地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共同推进科技军民融的干作机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试点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和军队重大试验设施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共享。推动配套政策的精准融合,突破科技军民融合的深层次障碍。

7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基础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科技监督评估体系,实施监督评估年度计划制度。完善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发布普通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和政府研究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拓展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评价。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开展定制化服务,让报告用起来、活起来。


十、持续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浓厚创新文化氛围

1落实以增加之势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加快推进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权试点工作,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对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采取更灵活的薪酬制度。加强科研项目绩效支出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衔接,落实横向经费按合同约定管理,完善内控制度,细化兼职兼薪管理办法,研究探索学术休假等制度。完善和落实提高退休院士待遇政策。

2落实和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落实力度,探索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适用范围,推动扩大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切实减轻科技型企业负担。

3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继续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进一步营造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推进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和国家特色科普基地建设。

5加强可言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

出台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和审核制度。组织实施科研项目和科技奖励时实行诚信“一票否决"。建立学术期刊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完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强化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和联合惩戒。加快推进科研信用评价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优秀科学家先进事迹的宣传报导,营造敢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


美编:范   琪

编辑:何   亮

审核:李建荣





来源:锐动源编辑部





☞点击以下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工具】

工具︱科研人员及科研财务助理掌上手册(8.11修订版)

工具︱科研人员及科研财务助理科技创新政策手册(全集)

工具︱科研人员及科研财务助理掌上手册(全本)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相关政策和管理文件汇编 | 要赞也要转

【项目管理】

申报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这些你应该懂

厉害了!关于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限项问题的解答这都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向哪些人倾斜?三分钟速读给你划重点 

【新政聚焦】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图解 | 一张图看懂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新政

教育部终于定了:学者到底能否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新政聚焦︱再下一城!北京28条摘掉科研人员收入“紧箍咒”








你们最贴心的动源君
如有疑问,可在对话框给动源君直接留言,或加入锐动源交流群

加入方式:先加动源君的微信号:kjrb_rdy,备注写明工作单位、姓名、动源君会为您提供更加权威贴心的“一对一”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