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30期 | 从大众传播到人际交往——关于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

浙大传媒国际 浙大传媒国际 2022-06-10

4月13日上午,由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主办的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30期“从大众传播到人际交往——关于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通过线上分享会的形式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曼丽。程曼丽教授是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史、国际传播。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研究所所长洪宇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





讲座中,程曼丽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发展概况,并将自2009年6月中央下发《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简称24号文)后的中国对外传播建设历程总结为硬件设施建设、核心能力打造、护航“一带一路”三个阶段。


在硬件设施建设阶段,各重点媒体纷纷以硬件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海外传播平台的人员、技术配置,优化全球驻外站点布局,完善采编播报网络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程曼丽教授认为,以硬件建设为依托,CNC、CCTV-news、CGTN等各媒体对外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初步扭转了重大事件中国际舆论由西方媒体全面主导的局面。


在核心能力打造阶段,党中央从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建构的角度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这由此成为了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核心能力”。程曼丽教授介绍道,由于历史、现实的双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媒体在传播观念,传播技巧、话语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与劣势,核心能力打造是从我国对外传播从自我超越到模式超越的重要支撑。


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会议指出,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程曼丽教授认为,由此可见,为“一带一路”护航,将成为中国重点媒体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挑战





程曼丽教授认为,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有两点:1.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2.中国“走出去”媒体面临的困境。


在2018年发表的“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特点及其对华传播战略的转变”一文中,程曼丽教授便就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略转变做出了预测,她认为,美国的对华指涉将更为直接,不再隐晦,对华舆论也将会出现波动性与跳跃性。此外,程曼丽教授还介绍了近年来中国“走出去”媒体面临的困境。2016年12月23日,奥巴马签署通过《波特曼-墨菲反宣传法案》。2018年9月,美国司法部通知新华社和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要求它们根据《外国代理人登记法》,注册为“外国代理人”。2020年2月18日, 美方宣布将5家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进行管理。2020年3月2日,美方宣布对五家中国媒体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实行人员上限。种种变化说明,中国正面临着对外传播的巨大现实挑战。





人际交往: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化,“走出去”的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不断增加,它(他)们以投资建厂、项目合作、劳务输出、文化交流、旅游度假等形式嵌入所在国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Web2.0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博等社交媒体以其时效性强的优势在各种信息平台中脱颖而出,自媒体的使用者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但成为中国传统媒体的信息源,也成为外国媒体涉华报道的信息源。


程曼丽教授认为,除了大众传媒外,还要综合使用各种传播平台,积极挖掘和着力发挥人际交往的功能与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前一阶段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形成顶层设计之下各部分的协同联动。


程曼丽教授还就自己在东盟五国的民间交流与考察为经验,分享了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研的思考。她认为,东盟五国民间交往中还存在当地官民之间认知差异、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外部因素介入引发的矛盾等问题。因此,程曼丽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国家层面涉及“一带一路”共建的资源统筹与协调应进一步细化,包括做好所在国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包括舆情应对),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第二,主动释疑解惑,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努力减轻或消除当地社会对于中国的误解与偏见。第三,继续推进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文化交流,深入当地社会,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第四,提高中资企业员工素质与危机意识。在企业对外或对当地社会的传播中,不仅要讲形象塑造,还要讲形象修复、形象矫正。提高中资企业员工素质,必须了解所在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策法规、社会习俗。


最后,程曼丽教授总结道,在中国对外传播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强调对外传播多元主体的能力共建。只有将“说”与“做”相结合、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交往、网络传播等多种渠道、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产生协同效应,达到预期目标。


讲座最后,程曼丽教授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文案 | 秦钰阳

排版 | 唐悦舒

责任编辑 | 施慧慧 秦钰阳


推荐阅读

1. 万象 | 林玮:对 “跨文化传播” 网课的思考

2. 蜜蜂绕花杭城美,人间当春炊烟香

3. 新知·治学 | 陈宏亮:新冠疫情风险传播研究:“乐观偏见”与预防行为

4. 景深|我想把家乡的春天寄给你~

5.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一行来我院调研指导部校共建工作

6. 十佳大学生 | 殷姣:在光与影中逐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