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百答 | 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三)
百问百答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为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工作,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编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问百答》一书,已在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拟定了100个问答,对重要观点、重大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对实践经验、经典案例进行生动解读。
为不断深化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内容和最新成果认识和研究,浙大传媒国际特此推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问百答#栏目,每周我们将推送学习内容。敬请关注!
专题二
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本期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西方的‘新闻自由’?”
一起来学习吧!ヾ(◍°∇°◍)ノ゙
“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尊重个人的自由表达权利,要求媒介自由报道信息,反对任何对新闻活动的限制和干预。
“新闻自由”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了近代,新闻自由主要是通过主张言论出版自由而实现的。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治上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为了提升政治地位,实现经济发展要求,首先必须争取言论出版自由,自由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1644年,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提出“观念的自由市场”理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制定并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以法律的形式把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确定下来。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即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和平集会的权利以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注1)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在总结新闻自由理论及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新闻自由”的4项具体标准:第一,采访自由;第二,传递与报道的自由;第三,出版发行自由;第四,批评自由。
客观地说,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并成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西方新闻媒体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是少数垄断资本控制舆论、赚取利润的工具,它宣扬的不受制于任何组织机构、绝对的、抽象的、普遍的、超阶级的新闻自由,不仅不符合人类社会新闻自由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也与资产阶级的新闻实践有较大背离,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西方的“新闻自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派性。从欧洲历史看,“新闻自由”口号从提出开始,就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服务的,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当前的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的阶级性特征依然明显。新闻媒体日渐被少数资本雄厚的大财团所垄断,新闻自由代表和反映的也必然是大财团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即便是自己不直接拥有媒体的大财团,也可以通过向媒体投放广告实现其对媒体的影响,新闻机构就成了资本的忠实喉舌和工具,成为利益集团的传声筒。(注2)在资本和权力的控制下,“新闻自由”实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享有的特权,对人民大众来说,宪法规定的平等自由大多只存在于纸面上。
如2011年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当运动已经扩展到全美国120多个城市时,西方的主流媒体仍然表现得格外平静。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9月25日至10月2日占总量14%的关于经济报道的新闻版面和新闻编排中,关于“占领华尔街”的报道仅占了这14%中的12%。即便有些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也大都持消极评价,指责示威者是“用幼稚的手法示范进步主义”,称“占领华尔街”运动是“99%反抗1%”的运动等。(注3)当“占领华尔街”运动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深层弊端时,美国主流媒体认为这“没有新闻价值”,轻描淡写、冷漠消极。资本家享有通过媒体为自己辩护并攻击示威者的“新闻自由”,而示威者却不享有通过媒体为自己辩护的“新闻自由”。西方媒体“自由”地问责政客、指责政党、批评政府,不过是为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所作出的政治表态。
西方的“新闻自由”是有条件制约和限制的。西方社会内部存在新闻自律、新闻他律、新闻监管以对新闻自由加以限制和管制,特别是当国家面临安全、稳定上的风险时,对新闻的控制更会收紧。
随着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西方新闻学者和政界一些人士提出了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报刊要“为政治制度服务”“为经济制度服务”“对社会负责”,实行“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有50多个国家有各种形式的新闻自律,一些国际新闻从业人员机构也制定了国际性记者自律准则,如 1954年联合国大会颁发了《国际新闻道德公约》。为了落实新闻职业规范,一些国家新闻从业人员团体设立了新闻评议会、记者法庭等机构。《纽约时报》报头上每天都印着一句话:“刊登一切适宜于刊登的新闻。”他们的“把关人”每天要把收到的稿件的90%左右淘汰掉,只选用10%左右符合该报编辑部观点和需要的稿件。(注4)
西方国家还通过行政调控、法律调控、资源调控和软性调控等多种方式对新闻媒体实施监管调控,特别是一旦涉及国家利益和安全时,西方标榜的绝对自由标准就会进行合乎时宜的调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要求新闻媒体绝对听从指挥,不能播出本•拉登和塔利班领导人讲话,当时美国的媒体几乎是清一色的反恐报道。美国之音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采访录,台长被撤职,政府削减了几百万美元的经费,以示惩罚。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吸收671名国内外记者“嵌入”美军采访,同时颁布了《随军记者守则》,为记者规定了许多“不许”。虽然限制引起了不满,但绝大多数新闻媒介都默然接受限制,规范自己的新闻报道。(注5)在美国的斯诺登事件中,在政府当局认为“泄密行为损害了国家安全,其结果将令美国及其盟友深感不安”的背景下,美国媒体的报道都很克制。2015年年初法国“《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一方面西方社会、政要和媒体纷纷表示要无条件支持绝对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西方政府加强了对新闻和言论的管控。法国有几十个人“因言获罪”遭到逮捕,法国电视三台也因未播《查理周刊》遭袭的新闻而受到批评,英国《金融时报》迫于压力不得不在纸质出版物中删除了批评周刊行为“愚蠢”等敏感字眼。(注6)可以说,西方新闻自由观的本质和实质是要服从于国家利益,服从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新闻自由”受到多重因素制约。
西方的“新闻自由”具有双重标准。“新闻自由”从来都是西方国家政府的重要思想武器。其所标榜的“新闻自由”,一向是双重标准,对人对己有别、对内对外有别。对内来说,西方国家通过向本国民众灌输以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加强对本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控制。对外来说,新闻自由被宣扬成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和象征,是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宣扬其文化价值观,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如把新闻自由当作批评他国的武器,经常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大肆歪曲、丑化报道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权等事务,其中往往充斥着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甚至历史文化的偏见。(注7)此外,西方国家还根据意识形态、价值观分野、国家关系亲疏远近,对不同国家施以不同的新闻自由标准。对那些依附西方阵营的国家,即使其国家体制与西方有根本区别,西方国家也网开一面。而对那些政治、社会制度不同,坚持独立发展的国家,西方国家动辄指责其正常的新闻管理活动是独裁、威权。
比如,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就是一种常态化、惯性化的歪曲报道, 当中国遇到重大的国际事件时,他们常会抛开客观、真实、平衡的原则, 戴着“有色眼镜”打量和报道中国的一切,还动辄批评中国政府控制舆论、压制不同声音、钳制新闻自由。在 2008 年“3•14”打砸抢烧恐怖暴力事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报道带有着极大的种族偏见和政治意图,以大量“议题设置”的内容,公然歪曲事实真相,欺骗公众舆论。如 CNN 和法新社的图片故意裁切,将砸军车演绎成“军车横冲直撞”,《华盛顿邮报》等将印度、尼泊尔警察制止“藏独”的照片标注为“中国警察毒打藏人”,英国BBC 将武警救护车救人的画面解释为“军警抓人”。此外,《泰晤士报》社论还将北京奥运会比拟为1936年纳粹德国主办的柏林奥运会,等等。一向以新闻自由、公正自居的西方媒体,却不加掩饰地筛选信息、预设立场,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不符合其价值观念的事情,就少报道或不报道;对自己有利或者可达成其目的的事情,就尽情地施展“自由”,小事放大,甚至编造,正反映了其“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注释:
1.邱小平:《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扉页
2.凌言:《资本和权力操纵下的西方新闻自由》,《红旗文稿》2011 年第 17 期
3.吴晓迪:《从“占中”事件报道看西方新闻观的虚伪性》,求是网,2014 年11 月6 日
4.文有仁:《国外是怎样对新闻报道实施监管的》,《红旗文稿》2008 年第 19 期
5.文有仁:《国外是怎样对新闻报道实施监管的》,《红旗文稿》2008 年第 19 期
6.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课题组:《从“〈查理周刊〉事件”透视西方新闻观的现实困境和逻辑悖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 年第 10 期
7.凌言:《资本和权力操纵下的西方新闻自由》,《红旗文稿》2011 年第 17 期
内容来源于中国记协网
排版 | 李秋衔
责任编辑 | 施慧慧 秦钰阳
推荐阅读
6. 快讯 | 我院赵瑜佩老师获得“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思政微课大赛专业教师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