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治学 | 王杰:社会主义目标与百年“红色经典”的文化价值
7月1日,我院王杰教授在《中国艺术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奋进号角”栏目上发表署名文章《社会主义目标与百年“红色经典”的文化价值》。
举国上下共庆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国艺术报》增刊一期,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梳理和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历程、光辉成就,以文艺的形式重温百年党史。
《社会主义目标与百年“红色经典”的文化价值》一文从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红色经典”的美学意义、红色经典的文化价值三方面入手,回顾了“红色经典”的形成史,深入研究了“红色经典”的美学依据及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王杰梳理了中国的革命文学和左翼文学艺术发展史,指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中国的左翼文学和革命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后期的延安时期,达到了文化和美学的高峰,形成“红色经典”的美学规范。而在世界美学史的意义上,王杰将延安时期开始出现的美学风格概括为“第四种形态的先锋派”,这一风格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特定时代人民大众的情感结构,以审美革命的形式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其文化基因的基本结构是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理想所组成的理论结构,这也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理论规定。
从理论上说,“红色经典”是继古典文学艺术经典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经典之后,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紧密联系的文学艺术经典作品。王杰特别关注了从延安时期开始的、以中国农民形象为主角的新文学形式和新文学传统,通过柳青等作家的案例,指出这一文学新传统实践了毛泽东“文学艺术在改造人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的理论设想。“从世界文学或者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柳青现象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红色经典’现象,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努力作出理论阐释。”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学艺术创作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创作审美价值和信仰价值高度统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王杰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和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引导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的形象和艺术的语言表征出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是“红色经典”成其为“经典”,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理论规定。
////
王杰,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担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审美人类学。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出版学术专著《审美幻象——现代美学导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现代审美问题:人类学的反思》等。
////
《中国艺术报》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文艺行业大报,于1995年创办,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国际部和中国艺术报社合办。
排版 | 李瑶
责任编辑|施慧慧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喜报 | 浙江大学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传媒学院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受表彰
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传媒学院师生热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