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场展览,看思想流动 | “Zine! Zine! Zine! 流动的思想!”



“Zine! Zine! Zine! 流动的思想!”探寻或云或水的流动意向,汇聚关于媒介的奇思妙想。这几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思想史》课程的师生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什么是“Zine”?它通常指发行量小于1000 的自由出版物,追溯到上世纪,它是朋克运动诞生、亚文化兴起的产物,因其带有极大的创作自由度和个⼈视角,加上其丰富的形式和较低的创作门槛,Zine成为个人和小众圈层进行表达的选择媒介。展览“Zine! Zine! Zine! 流动的思想”的展品,就是同学们创作的各类独立出版物,展现了自己对“流动”与媒介的思考。


《土:我的乡土手册》 严畅



这场展览的作品都来自《传播思想史》的课程期末作业,有手工制作的精美书籍,有充满惊喜的暗箱盲盒,还有形态多样的工艺作品……以“媒介”为中心,展览的内容缤纷多彩。在一件件展品中,同学们将课堂中学到的媒介知识与自己的创意想法结合起来,或展示以个体回忆为内容的最亲密的媒介,或是最想追随或是挑战的传播思想,或讲述最难以忘怀的媒介故事,或畅享最想实现的未来媒介世界……授课老师肖剑是本次展览的主策划,她说道:“我希望此次创新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才能,挖掘出他们身上潜藏的闪光点。”


现场观众留言





流动:感受媒介的变幻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媒介也并非一成不变。步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螺旋型的竹制装置。韧性极好的竹篾行云流水般环绕着中央的竹筒,上面用圆珠笔手写着各种形态的汉字——这就是作品《流淌的竹》。


“该装置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播媒介竹简,而写字的圆珠笔则是我们现在的书写媒介之一。装置想要诠释的,正是自然与人的结合,古代与现代的交互,用流淌的竹,记载流动的思想。”创作者2021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张玉芳如是说。


《流淌的竹》 张玉芳


除了竹简,现场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媒介形式:瓦楞板、洗涤布、树叶、陶瓷、镜子、锡纸……“看完展览,我才意识到竟然有那么多形式多样的记载媒介!”观展的同学们感慨颇深。


《困》 吴骏怡


《符号性的Flower》 王子恒



“为思想而艺术!”与绝大多数艺术展的远观不同,“Zine! Zine! Zine! ”鼓励观众近距离观看甚至触碰展品。只有戴上才能发现里面别有天地的头套、铺在桌上欢迎同学肆意涂抹的画布……“快看,这本书居然是镜子做的!”有同学翻开一本名为《无尽之境》的书籍,里面除了简单的装饰,还有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阅者的面容——你是读者,也是作者,你是观展人,也是创作人。


《无尽之境》 董家琪


《智能过滤泡》 周蕊


在现场,展览主办方还特意开展了“晒个空气”蓝染工作坊活动。蓝晒法,又叫蓝图晒印法,是一种实用的铁盐摄影工艺。活动中,同学们在策展助理李雅宁的指导下,亲手在白色帆布袋上印上了花纹独特的艺术图案。“蓝晒也是一种记录的形式,属于媒介的一种。我们希望通过蓝晒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媒介的多样性。”李雅宁介绍说。






交互:揭秘背后的玄机

一艘由玩具熊、烧杯、瓶盖、镜子、水滴角、镭射纸和折纸帆船组成的“元媒介之船”吸引了很多观展同学的注意力。“这艘船的灵感来自‘忒休斯之船’。”创作者2021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柳松婷向同学们介绍她的灵感。“每一种旧媒介都是新媒介的内容。旧媒介属于新媒体不能分割的有机部分,然后元媒介会替代和整合下一级媒介的媒介,本质上是对原初符号文本的 ‘再媒介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媒介和 ‘忒修斯之船’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和流动性。”


除了体现媒介的流动性,柳松婷还希望这个作品给观众带来给多的启迪和思考:“更换了所有零件的船还是当初的那艘船吗?现在的你,还是刚才看到作品之前的你吗?”同学们围着这艘精致的小船,彼此探讨、交换意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参观展览的过程,就像是一段思考、分享、探索和表达的旅程。”有同学感慨地说。


《元媒介之船》 柳松婷



展览现场的另一侧,一个坐便器和厕纸的展品引起了围观,这个作品的主题是《手机、移动智能媒介与卷纸》。坐便器的旁边,有一卷长长的厕纸,上面画着卡通图案,长长地拖在地上,而这卷“厕纸”就是创作者2021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金昕峣的zine。


《手机、移动智能媒介与卷纸》金昕峣


“坐在坐便器上,时间的流速可以快到难以想象!因为手机而花好几倍时间上厕所的现象已经相当常见。现在,手机就像是上厕所必备的一卷卷纸。”金昕峣为同学们揭秘了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他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去制作这卷与手机相关的“厕纸”。某一天,他突然惊觉,在这过程中,自己竟然完全将手机丢到了脑后。“这就像一个首尾呼应的圆,我在做着关于手机和迷恋的zine,然后发现了逃离这个数字世界的缺口。”


“展览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同学们将自己的展品送至现场,而我根据他们的作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大家齐心协力,花费了整个下午精心布置,通过不断摆放调整,最终营造出了现在错落有致的展览氛围。”肖剑说。


当一件件充满创意与想象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所有人都惊喜不已。课堂里讲解的媒介思想在展览的现场瞬间变得活泼生动,它们不再是印在课本里一成不变的知识点,而是流淌在观众之间美妙创意。


转载自 | 人民日报客户端
排版|陈欢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关于评选“浙江大学2022年度学生融媒体好新闻奖”“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佳学生记者”的通知

2.Meta·Human:元宇宙产业与文化创新研究中心(CCMI)揭牌仪式暨长三角元宇宙产学研联盟成立仪式顺利举行

3.喜报|我院张勇老师作品《我到非洲去》入围2021-2022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五届“学院奖”终评(教师组)

4.庆祝第23届记者节报告会|舒中胜作“善意、理性、建设性——我的新闻评论价值观”主题报告

5.就业指导 | 浙江大学2023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重要媒体专场)邀请函

6.“全球数字平等倡议”在乌镇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