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新语)

浙江大学 浙大传媒国际 2023-12-16


近日,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李孟倩博士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新语)》。


组织开展古建筑参观、口述史访谈、通识讲座、国际论坛,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引导青少年读懂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久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暨“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启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如何把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近年来,各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完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需要在课程空间、实践空间、数字空间拓展上下功夫。


延伸思政教育的课程空间。要立足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知识传授的深入浅出,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例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在校史馆组织开展实地研学及短视频拍摄等活动;浙江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思政课程探索从影视剧、纪录片等百部视听作品中剪辑出千余个镜头,加深学生对党史的认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提升思政教育的实践空间。要因地制宜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不断丰富调查研究、乡村支教、志愿服务等实践形式,让学生在见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例如,北京大学将思政实践作为必修课程,青年学子在嘉兴南湖重温红船精神,在雄安新区感受改革发展,充分利用“行走的思政课堂”;再如,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师生宣讲团,开展“我和我的冬奥故事”等系列宣讲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新时代的鲜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优化思政教育的数字空间。要用好新媒体平台,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政教育的“最大增量”。要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改革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和方式,提升思政工作效能。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元宇宙数字校园中新增“延安老校区”场景,让学生可以穿越时空感受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当然,运用数字技术也要避免“两张皮”现象,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而不是生搬硬套、简单拼贴。


总之,讲好“大思政课”,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从而让“大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者简介




李孟倩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 





排版|钱颖可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国际传播学会中国论坛”成立

2.在鲜红的党旗下——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先锋学子全员培训会顺利召开

3.南京大学周宪教授“跨媒介性:艺术研究的范式转换”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4.【对外交流通知】关于举办2023年北卡州立大学暑假线上交流项目的通知

5.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中!快来为你喜爱的方兴东老师投票吧!

6.“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