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恐怖大师温子仁这部中美同步上线的R级“神作”,为何让影迷和普通观众同时怒了?

motion 影吹斯汀 2022-03-18


温子仁执导的最新恐怖片《致命感应》,应该是最近最具讨论度的电影。
 

搞定了《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接力挑战,执导完DC超级英雄大片《海王》(第二部也正在路上)的“恐怖大师”温子仁,继《招魂2》之后,时隔五年,终于重回自己的老本行。
 

而且,这部R级恐怖片竟然获得了中美同步上映(上线)的待遇。如此乐事,却招致了一片骂声。

原来,部分观众发现,《致命感应》国内网络平台的版本跟美国版相比有接近4分钟的删减,于是呼吁“要看完整版,不要看特供”。

网友评论

面对盗版的泛滥,片方不得不发出声明,表明这部“删减版”也是导演温子仁依据中国市场要求,委托剪辑师剪辑的,并非平台方自行删减。但依然不被大众买账。
 
戏外有版权的“节操”分歧,戏内则有恐怖片“品格”的论争。

就口碑而言,不少恐怖片老饕和温子仁影迷都对本片的剧情逻辑和风格问题有所微辞。


影迷们的高标准严要求绝对合情合理。鉴于恐怖片类型的特殊身份,跟侦探悬疑片类似,它们制造的类型效果强度,往往与观者的阅片量有着直接的负相关联系。恐怖片迷们,看的越多,可能越见怪不怪,也越难被“讨好”。
 
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致命感应》带给我的体验还是不错的。

前半段“鬼”要来又不来,阵阵阴风,教人汗毛竖起的惊悚效果绝对不差;后半段则“恶魔现身”开启虐杀模式,剧情也跟着急速狂飙,视觉刺激管够。
 
无论是戏里的尖叫还是戏外的争议,都值得说一说。
 

01
不是杰作,但绝对够看
 
作为一个非恐怖片迷,看完全片后,也能非常清醒地得出一个判断,即电影并不如它的宣传一般,是“恐怖片的一个新视角”。但在温子仁的掌控下,《致命感应》在复古与新潮之间自由流动,呈现出多类型的吸引力。
 

影片内容开始于1993年。在一家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神疾病研究医院—Simion的研究机构中,儿童外科专家Weaver医生详细介绍了她治疗加百利(Gabriel),一个具有操纵电能特异功能的畸形病人的经验。

就在那时,他挣脱了控制,在病房大开杀戒,并借用录音机的声音,表示“我要杀光你们”。一番打斗后,医生Weaver一枪将他制服,在猩红的灯光下,冷酷地宣布是时候 "切除癌症 "。
 

随后画面切换到现在:在西雅图,怀孕的主人公麦迪森回到了家里,遭到情绪阴晴不定的丈夫的家暴。她的头被狠狠撞向墙壁,后脑勺渗出血迹,而她的精神也相当痛苦。
 

当晚,麦迪森的丈夫就于家中被残忍杀害。麦迪森本人也被杀害丈夫的凶手(身着黑色风衣的长发男子)攻击,导致流产。

此后不久,独自一人住在房间的麦迪森就被极度血腥的幻觉困扰——她能看到凶手的每一次杀戮。但警察却并不相信她说的话,反而怀疑她就是凶手。而所有的杀人事件都与电影开场的人物和事件有关。
 

看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借着恐怖虐杀外壳讲述亲情与人格之扭曲的故事。行凶者是母亲和体制(医院)的弃儿,而女主人公麦迪森,她的人格面貌则相当模糊。妥协、退让的性格使她陷入精神分裂的状态,不断被他人控制、伤害。
 

提炼出的戏核确实没什么特别。故事对比起温子仁环环相扣、反转不断的《电锯惊魂》《潜伏》系列,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但这样的庸俗故事,还是在温子仁的掌控下,形成了两个颇具特色的板块,并且高潮迭起。
 
02
无事发生的恐怖
+
动作性十足的血腥屠戮
 
最让我欣赏的,反而是被不少人诟病为“无聊”的前半段——大体围绕着女主在屋子里发生的恐怖事件展开。

在我看来,无事发生(剧情没有关键性进展)并不是无聊,反而是“温式恐怖”的精华所在——

温子仁把所有人物“囚禁”在一个密闭空间中,利用各种道具和小设定,细微地释放剧情信息,并在精密的场面调度里,制造脉冲般、无休无止的压迫氛围,与不知何时何地出现的jump scare(突发惊吓)。
 

这一点就体现在温子仁对于屋宅空间的调度以及他耐着性子,“玩弄”人物与观众的叙事节奏。
 
在屋宅空间里,最为惊人的便是“恶灵”视角
 
女主返家后的第一天晚,感到“恶灵”潜伏四周时,就出现了一个悬浮于屋顶,从上方监控着主人公所有行动的俯视移动镜头。
 

此镜头表现了“恶灵”的视角,呈现出主人公无法逃脱的危险处境。高处的机位设定,更埋下了剧情的伏笔,暗示了“恶灵”的藏匿之处。叙事效率之高,恐怖效果之强,令人惊喜。
 
除了这样“炫技”的“恶灵”视角,各类拟态化的镜头组接,借用日常器具、图形制造恐怖感的调度设计,也被有序安排。

无论是“匍匐”着的远距离低机位全景镜头,还是电视机播放着的意外事件,亦或是转动着锋利刀片的搅拌机,与似乎可以通向异世界的滚筒洗衣机,都变为邪恶的灵媒,散发着不安,试图将观众拖入阴森氛围之中。
 
类似潜伏窥视的低机位镜头

角度扭曲的俯瞰镜头

“深不可测”的洗衣机滚筒

沉浸感极强的氛围也搭配着温子仁颇为挑衅的叙事节奏。

具体来说就是,一顿操作,各种撩拨暗示,观众提心吊胆,估摸着在这儿他就该领便当了。但最后,却没如我们所料,而是让“鬼”出现在我们都没有猜到的时刻与空间,制造了Jump scare。
 
温子仁的“玩弄”在男医生被杀的一段戏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影片大概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在衣帽间点灯的一亮一灭,与房门幽幽地的开合中,引导人物和观众,暗示“恶灵”可能藏身于狭小衣帽间。


以至于当男医生探查窗外时,镜头的后景的左上方,就已经出现凶手的黑影。但温子仁却并没有立刻送出死亡便当,而是静候男医生上床入眠。
 

从窗台到衣帽间再到坐上软床,这些适合屠戮但却无事发生的时机,被温子仁细腻雕琢,制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危险沉浸感。这种“捉弄”的耐心与“敢捉弄”的自信,就是温子仁精湛导演技术的体现。
 

如果说前半段是温子仁恐怖片视听调度技法的融汇施展,那后半段的血腥屠戮,则是他对于动作类型的学习,以及对上世纪恐怖片的致敬,指向了“爽”的宣泄与复古潮流。
 
让观众直呼“好爽”的一段,便是女主角“变形”凶手,在警署大开杀戒的一段动作戏。打斗的华丽和“虐杀”的爽快,更趋向动作片的暴力奇观,而非恐怖惊悚。而这,或许是温子仁在《海王》和《速度与激情7》这类商业大片中,训练出来的能力。
 

这也呼应了他在社交平台上的介绍,“它(《致命感应》)是一个类型大拼盘,体现着来自马里奥·巴瓦、达里奥·阿金托、布莱恩·德帕尔玛、大卫·柯南伯格等大师的影响,和温子仁对80年代恐怖/惊悚片的热爱。
 
在谋杀男医生的一段里,温子仁特意致敬了意大利的铅黄电影(1960-1970年代末期间,一种从内容到美学都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意大利犯罪惊悚电影,风格集血腥、情色、神秘于一体)。

凶手缓缓爬上大床,肮脏的黑发擦过女主角的脸。随后他骑在了男医生身上,以一个带有色情意味的体位,高举利刃,邪恶中带着庄重和神秘,宛若一场死亡仪式。
 

03
残缺的正版与完整的盗版
是什么让观众遭遇道德难题?
 
戏里的精彩或俗套说完了,戏外的事儿也不可忽略。

毕竟这是一部难得可以中美同步上线的恐怖片。而为过审所做的删减,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电影观感。
 
据网友的对比,国内网络平台版的删减总时长在4分钟左右,总计26处,最长一段长达2分42秒,有些画面则被调暗,以降低恐怖血腥值。
 

豆瓣网友MintPrince的计算版本
最长一段有2分42秒

删减的操作方针,完全与宣传的R级神片与电影本身的恐怖血腥性质背道而驰。

在删减的段落中,暴力镜头被尽可能剪短,甚至片头字幕部分手术镜头也被删除。

真凶Gabriel由于面目畸形狰狞,也没有什么露正脸的机会(正脸画面被调暗),幼体的正式亮相和切除手术的镜头几乎全部被删除。


内地网络平台版与美版对比

片尾最具R级特色的高潮血腥屠杀段落也是被尽可能“净化”。
 
总而言之,平台方大打广告的噱头——属于R级片的“过分”暴力、畸形、血腥的画面,都被细致地处理了一道,平台也并未主动告知这些删减。
 
片方的宣传

抱着同步原版的期待来,实际却花钱看了个“洁版”恐怖片,自然免不了消费者的不满。不少不愿受删减版委屈的影迷,则转向了原汁原味的盗版资源。
 
面对大量的观众流失,平台方和片方也坐不住了,痛斥盗版与观看盗版的行为,表示“如果作品的归宿是盗版,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平台也再没有勇气购买正版片”,并打上了#让电影人得到应有的尊重#的话题标签。
 

的确,疫情局势复杂的当下,平台方让国外新片在线上同步放映,算得上一次顺应潮流的积极尝试。

而观众对删减版抵制,乃至转向盗版的行为,也非一日之寒。
 
我们承认,现实中确实存在一群无论删减与否,都不愿为正版消费的观众,但就总体趋势来看,观众为影视产品付费的意愿是逐步提高的,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支持这样“反文明”的行为呢?
 
网络上的声讨文章

影迷们“不理智”与“开倒车”的举动,用两句质问就可以总结:
 
我交出信任,掏出真金白银购买的“正版”为什么依然不是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购买了删减过的正版,就能让我成为一个被尊重的文化产品消费者吗?
 
平台方的温馨提示

面对第一个质问,观众和平台方都非常清楚,所谓“适应中国市场”,其实就是适应电影审查制度。

只要电影分级制一天不取代“摸不着底线”的审查制度,“不完整正版”的现象就一定会存在。
 
而“不完整”的背后则是观众选择权的丧失,这直接关乎第二个质问。
 
尽管电影审查制度并非中国内地独有,而是存在于世界各地,政治的、宗教的审查也隐形存在于各个国家地区的审查制度中。提到的分级制,说到底,也是电影审查的一种形式。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但需要强调的是,同为电影审查,分级制的重点,在于把对影片内容本身的控制,转向对传播过程的控制,养成的是“正面的标准意识”,给予了观众更多的选择权,更多尊重了观众的意愿,而非审查制指向的负面的禁止和“有你没我”的绝对选择。
 
在分级制下,电影商品也可以在清晰的标准与标签下,通过合法的渠道,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
 
观众不会陷入看了盗版没品,看了正版没劲的道德困境;

也不用掏钱买一个正版图个心安,再去下载盗版观看;

更不用接受“如果一定想看,可以坐飞机来美国看”的伪善建议。

《致命感应》出品方之一Starlight的CEO的建议

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真正成为被尊重的文化商品消费者。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往 期 回 顾

中秋档来了,朱一龙的灾难片和张婧仪徐帆的大哭片能让场子热起来吗?

奉俊昊要求威尼斯加英文字幕让美国人不高兴了?说说关于字幕那些“冷知识”

可惜了!这部值得一看的残疾运动员佳作,跟残奥会一样难“出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