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年翻译的第二本书完成啦,你不想打开看看么? | 世卫《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中文先行版发布
世界卫生组织
《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中文先行版发布!
● 翻译:甘雅、路畅、于西子、马若璠、吕子韵
● 统校 / 编辑:姚灏
● 封面图片:甘雅
在今年翻译的第一本书《精神卫生与发展:关注作为弱势人群的精神病人》中,我们详细地讨论了人群的弱势状态是如何与他们的精神健康互相影响的。
首先,精神病人在我们社会中面临着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是最被边缘化的一群人,用摄影家吕楠的话说,就是「被遗忘的一群人」。他们更容易遭受社会污名和歧视,更容易遭到暴力和虐待,无法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缺乏与其他人一样的受教育与就业机会,同时还面临着更高的残疾风险和过早死亡风险。
另一方面,其他弱势群体(如移民难民、贫困人口、HIV/AIDS群体、流动儿童、农民工、性工作者等)也同样面临着更高的精神障碍风险。歧视和边缘化会导致社会孤立,而孤立正是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他们还经常难以触及高质量的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资源。
总之,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上的不公平既是不良精神健康的诱因,也是其结果。
而这次我们翻译的这本书——《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Mental Health),也正是沿着这一思路继续下来的第二趟思想旅程。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推文《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中所看到的,一名少女因为在儿时遭受到家庭暴力,而出现了解离性人格障碍(俗称「人格分裂」),出现了两个不一样的人格「悠悠」和「晓晓」,而在长大后,又被网友所欺骗,遭受到了长达两周的囚禁和性侵,对于她的精神状态造成了更进一步的打击。当她被解救出来时,作者写道:「当晓晓终于被解救出来的时候,据警察以及家人的描述,她的行为不像一个人,反而更像一只狗。无法正常进食,无法用脚站立,无法用手拾物。」
而在另一项关于居住环境绿色程度和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中,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居住环境(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造环境)也会对我们的精神健康产生影响,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些绿色植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精神障碍风险的。
所以,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因素,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它的家庭、社区、环境、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而这些存在于家庭、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因素会在我们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在我们一生中逐渐积累。
甚至,早在我们出生前,这些社会决定因素就已经开始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比如,在这本书里,作者就谈到:孕妇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如果产妇罹患抑郁症,那么她的孩子出现出生体重过轻或是发育迟滞的可能性就更大,而出生体重过轻本身就是抑郁症的高危因素之一。
同样,如果母亲面临着经济贫困或营养不良,那么她的孩子在出生后也更有可能面临经济贫困和营养不良,这也就是所谓的「社会不公的代际传递」现象,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而这些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的社会因素,本身就对我们日后的成长及身心健康在造成影响。
而这样的影响从出生前就业已存在,并持续到我们的儿童早期、青春期、成人期及老年期,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来自家庭(如家庭教育、家庭收入、父母身心健康),可能来自社区(如社区暴力、社区环境),可能来自所在城市(如这座城市的教育资源、卫生条件),也可能来自国家(如国家的减贫政策、政治稳定性)。
因此,我们对于精神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认识,应该采取一种跨越不同层面的、跨越不同生命阶段的视角。
然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可能会影响到人群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时,我们该如何处理?
当我们意识到社会不公与健康不公可能会在不同代际之间发生传递时,我们又该如何斩断这样的因果轮回?让疾病不再延续,让不公停止繁衍。
这本书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及卡鲁斯特-古尔班基安基金会委任伦敦大学学院健康公平研究所撰写,由英国著名社会流行病学家、WHO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主任Michael Marmot爵士领导撰写。
它不仅适合所有精神卫生从业者阅读,也同样适合所有对于社会不公、健康不公、公共政策及国家发展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因为精神健康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安全等等社会因素都息息相关,因为精神健康与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不同政策都息息相关,要想真正促进全人群的精神健康,必需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文先行版下载地址:
百度盘 https://pan.baidu.com/s/1W56kwgZ4jiVQomvWmk8dCA
或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
下面是我们优秀的译者们(按负责翻译的章节顺序):
● 甘雅(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学硕士)
正在探索性别与发展领域的影像爱好者。长期关注精神健康议题。通常出没在有酒、蜡烛、茶、咖啡、猪形抱枕和书的地方。
● 路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生)
时而感性,时而理性,时而严肃,时而疯癫。因为对人类记忆充满爱与好奇,掉入医学的坑;经历环球旅行的甜与苦后,坚守纯粹——我们与疾病一起,原初自然,被社会规范。
● 于西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生)
业余医学生,喜辣忌甜爱喝小酒;当代舞者,偶尔即兴,长大之后—想做个搞艺术的妇产科医生。
● 马若璠(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学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
主要研究暴食症、厌食症等进食障碍的病理和治疗,为公众号「Food Freedom 食在由心」撰写相关科普。希望精神健康知识在国内越来越普及!
● 吕子韵(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
做热爱的事情才能在人生的轨道上不走偏;对人类保有好奇;感谢一路收获的指导和遇见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想念UMN。
● 姚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生)
奔三,单身,学医学得快要秃了(已经秃了),甜食控,喜欢天文和户外,高中时候因为语言学入的神经科学的坑,又从神经科学的坑跳到了精神病学的坑,欢迎跳坑,一起玩耍!
(此次发布的为中文先行版,尚未提交WHO做最后审核,因此仅作学习交流之用)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Merry X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