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里,认识更多关注中国精神卫生发展的朋友 | 心声公益行业/学术交流群开放

心声 心声 Mind 2022-04-27



我们是谁


👇


心声公益是一家关注精神卫生的公益组织

由来自复旦、中大、交大、LSE、UCB等高校的同学发起成立

我们致力于以社会创新与青年力量

推动中国精神卫生发展

提高公众精神卫生意识

促进精神病人社会融入

并最终实现社会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


自成立之初起

我们就始终相信

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青年参与社会创新

更离不开

不同行业 不同学科的深度对话


🤼‍♀️


正如我们在去年翻译的

《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一书中所看到的

人群的精神健康

不只是一个临床医学或公共卫生的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性议题

它与教育、环境、民生、法律等种种因素

都密切相关


想要提高全人群的精神健康

我们不仅需要卫生健康知识

更需要对于公共政策的深入探讨

更需要来自人文社科的真知灼见


我们不仅需要卫生从业者的参与

更需要政策研究与制定者的参与

更需要社会、政府及企业三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更需要患者及照料者群体的参与


我们需要的不外乎是

这些不同知识领域

不同群体间的

坦诚而深入的对话



因此


👇


为了更好地实现精神卫生相关行业/学科的对话

为了在多边对话中实现更高质量的价值沉淀

我们在原心声公益读者群的基础上

建立了

☀️ 心声公益行业群


如果你在精神卫生相关领域工作/学习

如果你对精神卫生科普/公益满怀热情

不管你是一名精神科医生

是一名心理咨询/治疗师

是一名精神卫生社工

或是一名关注精神病学的人类学家

历史学者

法律工作者

政策研究者

卫生管理者

都欢迎加入我们的新社群


为了实现群员间更深度的连接

我们希望你是带着自己的知识/故事/经验而来

我们会在社群内

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大型网友见面会分享会

从而加深群员间的互相了解

并实践我们所坚守的知识开放共享原则


自2019年4月心声行业群开放以来

我们已在社群内部开展了10次“心声夜话”分享会

话题涵盖: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精神卫生法、

中美精神卫生政策对比、精神康复社会工作

国际发展实践中的精神健康议题、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如果你对精神卫生行业有着自己的解读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头脑风暴!


【注意】

心声公益行业群为实名制管理,群内人员均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士。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在群内进行真实而深入的交流,因此设置了申请审核机制,包括个人认证和资历认证在内,望各位有兴趣进群的朋友理解并支持。


🐱 入群方式


1️⃣ 自荐:

加心声公益客服(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向客服提交如下信息进行申请:

a)基本信息:姓名、单位、职业、具体工作/研究领域、工龄/学龄和1-2个善于分享的话题(以便之后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分享);

b)100字以上的入群理由。

客服审核通过后会邀请你入群。


2️⃣ 推荐:

由群员背书推荐入群,要求推荐者向心声客服提交如下信息:

a)基本信息:姓名、单位、职业、具体工作/研究领域、工龄/学龄和1-2个善于分享的话题(以便之后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分享);

b)100字以上的推荐理由;

c)微信名片。

客服审核通过后会邀请入群。


扫码关注心声公益客服(微信号:mindchn)


👇



🐶 Q:线上分享怎么操作?


⭐️ 时间:每个周末(入群后管理员会与你联系协调分享时间)

⭐️ 时长:30分钟左右

⭐️ 主题:只要是与精神卫生/健康相关的话题都可以,可以是你的个人故事,可以是你的专业知识,可以是你的从业经验等等,只要是和精神卫生议题相关,我们对于学科、行业都不加限制。申请入群时,你需要向客服提供1-2个分享主题,入群后社群管理员会进一步与你沟通分享主题,同时在正式分享前两周再次与你确认分享主题。

⭐️ 产出:分享内容由心声客服整理,发在群内,以便错过聚会的伙伴了解分享内容。分享的主要内容和群内各方的讨论精华,征得分享者同意后,可将核心内容以文字方式发布到心声公众号。

⭐️ 原则:1)保密 2)平等待人 3)非评判


🐰Q:如果我不在相关领域工作,但我很想加入你们社群,怎么办?


除了行业群外,我们的读者群依旧向大家开放,读者群没有任何门槛,你只需要加我们客服为好友,并备注「读者群」即可。在读者群里,你可以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患病经历,你也可以与大家分享好书好文,交流行业动态,或是任何轻松有趣的话题。



🙌 往期精彩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