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天截止】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营报名 | 人人皆可成为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者

心声公益 心声 Mind
2024-08-24


【通知】此前已报名的朋友,应该已收到告知“邮件已收到”的回函,我们会在下月进行审核,并于下月底通知录用结果,如未收到回函,请邮箱与我们确认或再次发送报名材料至官方邮箱,再次感谢大家对本项目的支持。明晚24点将关闭报名通道,如想参与本次行动营但尚未报名的朋友,请抓紧最后时间哦~





项目介绍及报名方式可直接拉至最后






文 | 姚灏



过去几年,心声公益在精神健康公益领域尝试做了些不同的项目,但随着我们对于这个领域的了解愈多,也就愈发发现我们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实在是太过有限。



© Freedom Hosue/Aaron Reiss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城市化、现代化、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生活节奏变快,传统大家族解体,邻里关系发生变化,人们的精神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孤独、焦虑、抑郁正日益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许多研究都表明,过去十余年,我国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的总体患病率高达17%,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多达2亿4千万,差不多每5个人里就有1人,而且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儿童精神障碍及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在我国的患病率就高达15%)。其中,焦虑障碍患者多到7千万,心境障碍则多到5千7百万。



© Baskoro Lanjar Prasetyo/EyeEm/Getty Images



然而,与此不符的却是,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虽然在过去几年间,我国在精神卫生方面的投入有了明显增加,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目前,我国共有精神科医生4万名,换句话说每10万人口不到3名,每名精神科医生要服务3万多人。而美国的人口差不多只有我国的四分之一,可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却也有3万多名,相当于每10万人口有10名精神科医生。此外,在我国,心理治疗师、精神健康社工、职业康复师等精神健康专业人士的缺口则更是巨大。我国在医院工作的心理治疗师不足5千,而美国有10万,我国在医院工作的职业康复师不足2千,而美国有10万多,我国在医院工作的精神健康社工不足2千,而美国则更是高达20万,差距相当巨大。


而且,我国的精神卫生资源分布还很不均衡。接近一半的精神科医护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的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同样,一线城市的精神卫生资源较多,而进入二三线城市,精神卫生资源就出现了锐减,而到了农村地区,精神卫生服务递送问题则更是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农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解锁后被家属再关锁的问题仍旧存在。精神障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影响,而且会给家属带来负担。这种情况下,如果社区资源跟不上,又如何能够批评家属不负责任呢?



© Bryon Lippincott



此外,贫穷、性别、迁徙、教育、就业等等上游因素对于人群精神健康的影响依旧存在,不公平问题导致人们的精神健康依旧沿着社会经济梯度进行分布,边缘弱势人群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却只能享受到更少的精神健康服务资源,这就更加剧了不同人群的精神健康差距。


而且,还有歧视和偏见问题。学校、单位、社区等等场所针对精神健康问题的社会污名仍旧普遍存在。当然,部分是因为人们对于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还相对缺乏,科普教育还做得不够。哪怕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居民对于抑郁症的正确识别率也只有40%,人们还是普遍认为精神障碍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或“思想上有问题”。


精神健康知识缺乏也导致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求治率和规范治疗率很低。在我国,每10名抑郁症患者只有1名会寻求正规治疗,而且寻求正规治疗的这部分患者里也只有70%会接受治疗。


所以,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心声公益设定了五个工作方向。


当然,从今年起,我们也越来越关注到影响人群精神健康的上游决定因素(如性别、残障、贫穷、教育、就业),并希望通过与不同公益领域的交流合作,减少上游决定因素对于人群精神健康的影响,从而在更前端的位置实现精神健康促进与精神疾病预防。 🔗关于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关于精神卫生与发展



© Martinmark | Dreamstime.com


然而,随着我们工作的开展以及对于精神健康领域的认识的加深,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想做,还有很多问题想要去解决,却苦于资源不够、人手不够、精力不够。

当然,作为一家完全由青年志愿者运营的公益组织,我们在过去几年里能走到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也时常感喟,我们究竟是有着怎样一群有情怀的、有抱负的优秀志愿者,没有大家,也就没有这个组织。

但同时,我也时常在想,如何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精神健康公益行动中来呢?倒也未必要成为心声公益的志愿者,我只是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精神健康公益项目能在中国落地,能踏踏实实地为推动中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而共同努力。

相比其他公益领域,我国的精神健康公益无疑还是比较稚嫩的,而且也比较冷清,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基金会、公益机构、志愿组织、科研团体、互助小组、社会企业也都比较少,尚未形成可持续的、有影响的公益生态。

在最开始创立心声公益的时候,我们研究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许多精神健康公益项目。当时,就相当震撼地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竟然有那么多丰富多彩而且踏实优秀的精神健康公益项目,而且不同项目和机构的工作已经呈现出相当细分的程度。


PANDAS:英国一家关注围产期抑郁的公益组织

Place 2 Be:英国一家关注儿童精神健康的公益组织


比如:有专门关注围产期抑郁的公益组织,有专门做老年心理健康的公益组织,有专门做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公益组织,有关注艺术与精神健康的,有大量的互助小组和权益机构,有支持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照料者的项目,有那么多以不同方式在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社会融入与权益保障的机构,更往上游,还有那么多的儿童保护机构、女性权益组织、针对各类边缘弱势人群的心理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等等,从而实现全人服务。

同时,也感喟于国外行动者与研究者的密切合作,感喟于他们对于公益行动的实证基础(evidence base)的关注之多。虽然目前国内也在推广科学公益的理念,但这样的范式转移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国外,许多研究机构的研究者都会密切参与公益项目的设计、执行与评估过程,从而保证公益行动的有效性与成本有效性。

虽然条件或许还不成熟,虽然资源还没有大量进入,但我们还是始终相信一句口号,那就是:人人皆可成为精神健康行动者。

这里的行动,自然包括微观层面的行动,比如:我们在以前很多文章里所讲到的那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帮助身边有精神健康问题的朋友?其实,你对于身边朋友的帮助、支持、倾听和关心,就是精神健康行动。而且,你对于自己的精神健康的关心,同样也是精神健康行动。


🔗有关微观行动的往期文章🔗
如何帮助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如何帮助身边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如何帮助经历丧亲之痛的人们?
如何帮助双相障碍患者


当然,除了微观层面,还有宏观层面的行动,那么这就进入了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领域,比如:针对某个精神健康问题做倡导、做科普;比如:在上游层面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关怀;比如:提供家暴后的心理援助;比如:建立互助小组;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这些不同层面的行动所需要的资源、知识和技能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行动可能对于行动者的要求会比较高,比如:为家暴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但有些相对就比较轻量化,比如倡导和科普。


Health Impact Pyramid:不同层面的健康行动能够带来的影响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不同的

Mrazek-Haggety模型: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连续谱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上游与下游视角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不同层级的精神健康服务的划分



我们始终相信,当你画出一张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网络,你总能在这张网络里找到自己可以参与的位置。因此,人人皆可成为精神健康的行动者,人人也皆可成为精神健康领域的公益行动者,在更大的层面促进改变,提高国人的精神健康。

你可能会担心,精神健康公益领域的门槛很高,我对于精神健康一窍不通,又如何能够成为精神健康领域的公益行动者呢?

所以,为了支持更多人成为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者,我们决定在未来工作中增加更多能力建设与项目培育的成分。我们始终相信,精神健康领域和公益行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应该实现下沉及全民普惠,知识应该共享给更多人,能力应该赋予给更多人,优质的精神健康服务也应该为所有人可共享、为所有人可获及、为所有人可负担。


精神健康普惠




正如哈佛医学院精神科教授Vikram Patel所倡导的,“Mental health for all by involving all”,人人参与精神健康,人人享有精神健康,不论能力大小,不论知识多寡,人人都可成为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参与者与设计者(只是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同罢了),并最终也成为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受益者,在促进他人精神健康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精神健康,构建精神健康友好型与包容型社会,终将惠及所有人。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永远都是:人人应当为人人。

所以,今年的9月,我们将会开设第一期的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营(共9次工作坊,为期2月)。在行动营中,我们将会介绍有关精神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我国精神卫生现状的概览以及公益项目设计相关的基本内容。关于公益项目设计,我们在这里遵循的是循证原则,即基于最佳证据进行公益项目的设计和执行。

同时,通过该营,我们也希望联结不同的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者,搭建交流与分享平台,构建研究与行动网络,帮助大家认识更多的有相似想法的志同道合者,通过讨论与共学的形式,促进知行转化,在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道路上相伴而行,共同成长。



第一期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营的具体信息及报名方式如下

👇🏻👇🏻👇🏻




本营旨在帮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当下的精神健康现状,并提高他们设计并开展精神健康社会公益项目的能力。同时,通过该营,我们也希望联结不同的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者,搭建交流与分享平台,构建研究与行动网络,帮助大家认识更多的有相似想法的志同道合者,通过讨论与共学的形式,促进知行转化,在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道路上相伴而行,共同成长。




结束本营学习后,营员将能够:

  • 熟悉精神健康问题的概念、分类、病因、诊断及干预
  • 了解中国的精神健康现状、卫生政策及体系
  • 熟悉社会、历史、环境、行为等因素对于人群精神健康的影响,并了解精神健康不公平问题
  • 熟悉基于循证理念的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策略
  • 掌握精神健康循证公益项目的设计及评估方法




本营采取线上工作坊形式,共9周,每周1次工作坊,时长为1.5小时,前8周为讲授及讨论,分为问题模块及行动模块,各4次工作坊,在工作坊期间,营员需独立完成自己的精神健康公益项目方案设计,工作坊期间的讨论环节将引领营员熟悉设计过程,最后一周为营员项目方案展示。





  • 想要了解国内精神健康现状并开展精神健康公益项目的朋友

  • 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及调查研究能力,需要积极参与讨论,年龄不限,专业不限





  • 知行主义   奉行知行合一的态度,相信践行(praxis)的价值,即实现知识与行动的互相转化

  • 基于证据   坚持基于证据开展公益行动,相信公益行动应始终以对于社群需求的科学评估与共情理解为基础,同时对于公益行动的评价应坚持科学方法论,不在量,而在质,不在面子,而在里子,重视对于项目过程变量与结局变量的严格评估,从知识向行动的转化出发,最终回归行动向知识的转化

  • 健康公平   重视边缘弱势人群的特殊需求,认为优质服务应实现普惠,更应向边缘弱势人群适当倾斜,以弥合健康差距,促进健康公平

  • 全人关怀   认为精神健康服务应该以人为中心,实现全人关怀,满足服务对象的多方面需求,从而桥接精神健康问题的上下游

  • 批判思维   坚持对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生产秉持批判立场,在行动中进行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中优化行动

  • 多元主义

    • 行动上的多元主义:坚持从精神健康照护的不同维度(前端到后端、上游到下游、微观到宏观、个体到系统)出发,开展多元行动

    • 教学法的多元主义:在教学上结合传统讲授与营员参与,既有知识讲授,也有基于案例(Case-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Problem-based learning)的讨论,促进营员的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与批判思考,授之以渔而非鱼

    • 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对于证据的收集与分析将结合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





9月至10月每周六晚(部分时间可能会有所微调)




10人左右





姚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医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社会和行为科学方向),心声公益创始人,主要关注社会精神病学、社区精神卫生、全球精神卫生、医学人文和医学教育。




免费




完成6次以上课程及项目展示,可获得由心声公益颁发的精神健康公益行动营结业证书(电子版)




第一周:精神健康问题概述(9月4日)
1、介绍行动营的内容及结构
2、介绍精神健康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3、介绍精神健康问题的诊断及干预

第二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精神卫生现状(9月11日)
1、介绍我国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
2、介绍我国的精神卫生政策、体系及资源

第三周: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9月18日)
1、介绍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
2、介绍精神健康的生命历程视角
3、讨论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第四周:精神健康差距与公平(9月25日)
1、介绍健康差距与公平的概念
2、讨论社会经济不平等与精神健康的关系

第五周:精神健康循证公益项目概述(10月2日)
1、介绍循证概念
2、讨论精神健康社会行动框架
3、举例精神健康循证公益项目

第六周:精神健康循证公益项目设计I(10月9日)
1、介绍项目设计的模型
2、介绍需求评估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第七周:精神健康循证公益项目设计II(10月16日)
1、介绍循证公益项目设计的标准
2、介绍循证项目的寻找、选择与改编

第八周:精神健康循证公益项目设计III(10月23日)
1、介绍项目执行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2、介绍项目评估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第九周:营员项目展示及评选(10月30日)

*部分内容在正式开营时可能做出微调





请于2021年6月30日晚24点前将本报名表(pdf版本)及个人简历(pdf版本)提交至邮箱 mindofficial@sina.com,两种材料均提交完成视为报名成功。经过书面审核,我们将于2021年7月31日晚24点前通过您的电子邮箱告知入选结果。


报名表获取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WtfhcFmXKZtQE0gGwI1Ow(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密码:roxo





  • 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对于许多问题都只能提供概览性的介绍,实际上每次工作坊的内容都可以独立成篇,单独做成一期工作坊深入研究,但在这里,我们只能做出取舍,希望能在第一期行动营里结合问题意识与行动逻辑,先给大家提供关于精神健康公益行动的全局认识,也希望在未来的更多工作坊中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 由于带领者自身知识与能力限制,在工作坊设计与安排上难免存在纰缪,也请大家批评指出。
  • 由于带领者本职工作限制,每月的不固定日期需要值班,因此目前虽然初定每次工作坊是在周六晚,但届时可能会根据带领者的排班进行前后两天的微调。
  • 此外,也由于带领者自身学科背景限制,本营内容多取自精神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对于与精神健康公益行动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比如社会工作、临床心理、职业康复、非盈利管理、公共政策、医学人类学等)的讨论是欠缺的,希望能通过营员背景的多元构成,在营员讨论中补充来自不同学科的视角。此外,在未来的更多工作坊中,我们也会请到不同视角的带领者,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精神健康公益行动培育体系。




如有疑问,欢迎在留言区给我们留言!






心声公益(英文名:Mind China)是一家关注精神卫生的青年公益组织,由来自哈佛、哥大、UCL、复旦、华政等高校的同学发起成立,我们致力于以社会创新与青年力量,提高公众精神卫生意识,促进精神病人社会融入,推动中国精神卫生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声 Min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