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电影,学精神科小病种”系列讲座(22讲)正式开放报名!

心声公益 心声 Mind 2022-07-17



选择精神医学(Choose Psychiatry)项目是心声公益旗下的精神科医生职业发展项目,旨在通过前辈访谈、师生对话、专业介绍、职涯建议等方式,增进医学生对于精神医学的理解,鼓励更多医学生投身精神医学事业,为所有未来以及现在的精神科从业者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陪伴与指导。











半个世纪来,随着电影的蓬勃发展,以精神障碍为主题的电影也日渐增多,其中涌现不少佳作。它们有的以精神障碍患者为主人公,有的在别的剧情中夹带了一些对精神症状的描写。其中有不少电影,可以说是“独具临床教学价值”——它们在电影中展现生动形象的发病中的病人,展现一些临床很少见的病种和精神症状,展现这些病人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具体可以参考《陈智民:适合用于临床教学的精神病学电影大全》)


临床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但因为年轻的精神科医生因为上门诊少、收治新病人少、轮转亚专科少等原因,常常见不到那些“特殊的老师”,而对一些精神科小病种缺乏识别能力。这些表现精神科小病种的电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教学材料不足的问题。


因为各种原因,近些年来在某些地方,精神症状学被精神科医生逐渐忽视。在学习精神症状学的客观困难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在临床上缺乏对症状的点对点的、针对性的讨论和辨析,许多疑难病例讨论仅仅是不同医生在罗列各自几点诊断依据和诊断后便结束。许多医生在对具体症状的判断上都大相径庭,更谈不上建设性地对诊断达成共识。


因此,本系列讲座精选了22部有教学价值的精神病学电影,旨在着力克服上述弊端,会把每一个症状掰碎了细细讲,在症状的判断上通过弹幕和问答让不同意见正面碰撞。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快进或跳过电影中与精神症状无关的部分,对于出现精神症状的情节,主讲人会进行具体讲解或请嘉宾一起讨论,会后观众朋友可以进行提问和参与争论。






陈智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病迹学/精神病理传记学,同时在医院开设精神科艺术特色病房及原生艺术画室。





Module 1  孤独症谱系障碍:《雨人》(Rain Man,1988)《亚当》(Adam,2009)《海洋天堂》(2010)

Module 2  童年发生的言语流畅障碍:《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2010)

Module 3  Tourette 氏障碍:《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2008)

Module 4  强迫及相关障碍:《飞行家》(The Aviator‎,2004)《火柴人》

(Matchstick Men‎,2003)

Module 5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Module 6  分离障碍:《三面夏娃》(The Three Faces of Eve‎,1957)

Module 7  性别烦躁:《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2015)

Module 8  酒精相关障碍:《离开拉斯维加斯》(Leaving Las Vegas‎,1995)

Module 9  致幻剂相关障碍:《遁入虚空》(Enter the Void,2009)

Module 10  阿片类物质相关障碍:《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2000)《边缘日记》(The Basketball Diaries‎,1995)

Module 1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Module 12  边缘型人格障碍:《我的忧郁青春》(Prozac Nation‎,2001)

Module 13  窥阴癖:《偷窥者的自白》(Voyeur Confessions‎,2001)

Module 14  性受虐癖和性施虐癖:《女性瘾者》(Nymphomaniac,2013)《午夜守门人》(Il portiere di notte‎,1974)《甜蜜的皮鞭》(甘い鞭,2013)

Module 15  恋童癖:《头痛欲裂》(Kopfplatzen‎,2019)

Module 16  恋物癖:《富美子之足》(富美子の足,2018)


(声明:本系列讲座所播放之电影片段仅供学习讨论所用)




精神科医师、医学生及其他感兴趣的朋友(具有一定精神医学基础者为佳)




2021年9月15日起,每周三晚20:00(北京时间)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成功提交报名表后,会显示活动群入口:







精神医学前辈面对面:

彭代辉:好的精神科医生也是一个杂家

张道龙:在美行医30年


精神医学学长学姐交流会:

想从事精神科,可父母反对,该怎么办?听听精神医学博士与心理咨询师怎么说!

肿瘤科毕业的她为何会转岗做精神科?精神科保研有什么技巧?听听她们怎么说!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他们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条 | 四位青年精神科从业者的心路




目前,选择精神医学(Choose Psychiatry)项目已建立3个社群,有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华西、湘雅等全国不同医学院校及海外高校的医学生及青年精神科医生,在这里,大家都分享着对于精神医学的共同兴趣及志向,都在朝着成为精神科医生以及成为更好的精神科医生的路上努力着!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依托社群,定期在社群内部发布有关精神医学的升学考试、职业发展、行业动态等信息,也会陆续推出更多的职业发展相关讲座活动,给大家提供深入了解精神医学和精神科的机会,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及成长,欢迎加入社群!


入群方式:扫码添加心声公益客服号(微信号:mindchn),备注「CP-姓名-学校/单位-专业/科室」,同时请将本推文分享至朋友圈,并将截图发送给客服,审核通过后我们会将您拉入社群。





心声公益(英文名:Mind China)是一家关注精神卫生的青年公益组织,由来自哈佛、哥大、UCL、复旦、华政等高校的同学发起成立,我们致力于以社会创新与青年力量,提高公众精神卫生意识,促进精神病人社会融入,推动中国精神卫生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