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心置腹说,是我们配不上这篇高考满分作文

将爷 谷小九 2020-11-14




文丨将爷



今天,浙江那篇高考满分作文刷屏了,也被批惨了。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有些人说那是不说人话,有些人说那是侮辱语文。

我翻看朋友圈,有些人骂得很难听,骂完作文骂考生,骂完考生骂阅卷老师。总而言之,这作文是烂文,不配满分;那阅卷老师是烂人,不配为师。

看待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这种心态和水平,就是这个时代心理文化的最好写照了

我的看法是——社会心态和大众文化配不上这样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了。

我写文章,也是要恰饭的,本不愿傻到把批评矛头指向大众。但,推心置腹地说,不能因为自己浮躁和浅薄,就带动更多人失去静气和深刻。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真有那么烂吗?你真的做到认真阅读了吗?

要我说,恰恰就是粗糙思维和比烂心态,才让这篇作文成为吐口水的对象。

就不复述自己的专业背景和作文教研的经历,只想强调一下,我是怎么对待这篇作文的。

下午,我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今年浙江卷作文题的要求,划下重点要求。然后,再仔细阅读这篇叫《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

这文章,我读了不下五遍。





不认真审题,不认真精读,不把作文纳入高考评分框架下,不站在考生角度来看待,我认为,这样随意吐口水,就是耍流氓了。

那么,就请再仔细审一次题!


我是汉语言文学科班出身,古文基础还算可以,平时也在意语法和修辞,而且自己写作的语态语素,和这篇议论文也有类似之处。所以,读这个文章,还不算费力。

晓是如此,我也承认,对其中一些语词和判断,还不熟悉,还有怀疑。包括对一些语法修辞,也觉得有值得推敲之处。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找资料,把文中判断模糊的东西彻底搞清楚。

我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与一位也算是学霸,特别语文功底很好的中学生,来探讨高中作文,围绕这篇文章。

我们从立意、文本、结构、逻辑各个方面,一起沉下心来,不带任何偏见地讨论交流。

对一些细节问题,开始我们也是有分歧的。但是在交流沟通中,我们达成了共识。

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向。所以,我现在摆出的观点,也是基于最大公约数思维。

回到开头的观点,我认为,社会心态和大众文化,确实配不上这样的高考作文!

心态浮躁,阅读浮皮,不求精进,比烂思维。不止种下文化的毒,而且是种下坑害文化的毒。

比照命题要求,我认为,这篇文章没有跑题,观点逻辑都很好,最好的技术运用,很有功力和匠心。

当然,大家争议的焦点,是文本问题。

不要以为看不懂就有理,就是深刻,就是高尚!

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我一开始也看不懂。但每次在我真的学懂弄通后,才知道这里面有多么美!


围绕文本问题,我在与中学生讨论时,讲到北宋初西昆体的妍丽晦涩,讲到欧阳修早年对这种文本很喜欢,这是他后来写作的基础。尽管,后来他坚持改革,在考试中对苏轼文本革命的特别激赏。

我还讲了章太炎与刘半农关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那段交流。刘半农对文言文批得多狠,从下面这句话就能看出:

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的,就是活人。


还好,章太炎把他训得呆若木鸡,限于篇幅,我只引其中一句:

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究“小学”。

请注意,即便是赋文、骈文、西昆体,到现在为止,也从未有人能彻底否定其文化价值。恰恰,这些文体文本也是很多传统文化研究的源头。

最后,在文本上,我们还一起嘲讽了当下一种现象:

那就是伟人早就说《反对党八股》了,也写在教科书里代代相传,历任大咖们也都狂喊“改文风”过。

然而,不久后,请相信,中国很多领导上台发言:

第一句必定会是“金风送爽, 丹桂飘香”。

第二句就是“在啥啥啥领导下,在啥啥啥指导下,这里省略250字......”。

历史烟云飘散,应试教育功利,古典文化伤残,普世文明断裂。在这样语境下,面对《生活在树上》这样的罕见文本,我以为,对个体的欣赏鼓励,价值远大于谩骂斥责。

对这篇文章,我反复研读,真心认为,作者文笔之老到,思维之开放,观点之深刻,技术之完备,实属罕见。

我对高考作文“套题”也有过多次训练研究,理性判断,这绝不是简单地“克隆作文”升级版,而是一种文本和思维在灵感模式下的即兴迸发。

这就是才华!这就是能力!

那些轻率的批评者,就算你读不懂,也不愿意读懂文章中“嚆矢”“滥觞”“振翮”等等语词的意旨,那你能不能沉下心面对这样的语句:

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

这两句话,或许正是对很多不理性批判这篇满分高考作文的最好回击!

事实上,很多批评这篇高考作文的文本与思想的文章,才是粗鄙浅陋到令我不忍卒读。

可以说,这名考生能有这样的认知和判断,而且能把全文与观点融为一体,我们内心是充满敬意的。

在这个工具理性与碎片阅读的年代,指望很多人都对文学与哲学的理性表达充满热情,并不现实。

事实上,那些只在社交媒体上翻翻微博微博,看看抖音短视频的,也不必来评判这样的高考作文。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文学和哲学其实是在教你如何做人!

这篇满分作文,也是做到了。

当然,我绝不会鼓励所有学生都这样使用名言、典故和生僻字,事实上,绝大多数也做不到这样把文学表达和哲学逻辑运用到极致。

恰恰正因如此,我对能够罕见地出现这样一篇文本与观点有机结合的深度作文,很想大声呼喊一下,以高考满分来为这样的才华和功力开一次绿灯,又有何不可?

比批评这篇文章不说人话更重要的,真的是要懂得及时摒弃偏见的傲慢,而选择知性的善待。

再重复一次,中国几千年文化,很大多都是由古文经典和哲学框架构成的,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研习者,世界文明的拥抱者。

还有,谁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就一定是直白通俗的大白话表达?规定里面也没有!

更重要的是,也不要以为所有的大白话,都能写得像汪曾祺那样求淡求拙,意味无穷。很多人写出的白话文,就是白痴文。

任何文本样式的写作,说到底,也都是思想与技术的融合。《生活在树上》,我再次看到最后一句,想说,这文章是做到了的。

我与无数高中生打交道的经历,让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个群体里面的文化精英,水平绝对不可低估,不容低估。

也千万不要拿《平安经》贺电、明学创始人弓虽的那些烂水平来看待遇这届中学生中的精英。

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遇到几个不识的生字,不知的名言,不解的典故,就开口谩骂,我只能说,你是在选择比差心态,在降维阅读,在不求甚解。

这样的文化追求,是不会抵达的高处与深度的!这样的文化心态,应该自醒!

而今天,面对很多人对待高考满分作文的姿态,请原谅我很不客气地说——我们真的配不上那篇高考满分作文!


今天重点推荐老将三篇文章
全才型领导,跟班式研究,他们快把学术思想玩残了
我为什么喜欢蓝盈莹和五条人
女大学生青海失联,我看到很多羊在咬兔子

交流转载,添加微信:rengezhi2020

感谢关注人格志公号

以下为小号“老将醉里挑灯”二维码,即将推出老将随笔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