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更广阔的姿态拥抱“互联网+农村”

2017-09-12 张平 重农评


前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阿里巴巴的年会刷屏了。

9月8日,来自21个国家的4万阿里巴巴员工齐聚杭州,共同庆祝阿里巴巴集团创立18周年。在这场盛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一番演讲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谈到企业未来的业务方向时,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地投入到农村发展之中,技术不应该成为贫富差距拉开的驱动剂,技术是一种完全的、彻底的、更普惠共享的东西,必须让全人类能够共享这样的技术。所以阿里巴巴今天必须参加到中国的脱贫之中去。

他的发言中,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农村、技术、脱贫。这也是我们近期常说的“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乃至更多更丰富的内涵。此前,农村板块在阿里巴巴集团业务中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例如,阿里巴巴自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而今马云这一番表态,预示着农村业务将在阿里未来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位置。这既彰显了一个企业的担当,也显示了农村互联网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18年,这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的成长之路,其实也是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当城市的互联网轰轰烈烈地兴起后,农村虽然醒来得要晚一些,但却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需求和后劲,尤其是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给中国三农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017年3月1日,交通部官网刊登了一则专题报道,名为“农村有电商,就是不一样”,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累计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约30万个。这些遍地开花的服务点,携商贸、物流、金融、供销、邮政等各类社会资源而来,不仅改换着千千万万村庄的经济链条,也改善着远远近近乡邻的民生环境。

它把市场变大了。以前我们一直在讨论为什么农民这么勤劳,就是难以致富?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距离市场太远。但是互联网打破了这个壁垒。它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线上用户画像,可以帮助广大农民了解外部需求,并根据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农产品供给结构,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比如,新疆喀什巴楚县通过与农村淘宝合作,第一次接触了高标准的生鲜供应链,依靠标准化种植及品牌打造,让巴楚留香瓜一跃从“深闺无人识”的本地瓜变成“网红瓜”,让当地瓜农人均年收入翻了10倍。

它把世界变小了。在农村就可以海淘全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呆在写字楼里也能随时品尝全国各地的鲜美食品。菜鸟物流之前提出,未来目标是让农村电子商务到达时间达到24小时这一标准——全国任何一个地区的农产品,与任何一个城市之间的物流快递时间,都要以此为准,从而实现全国城乡物流的24小时快递无障碍。未来,商品和服务流通效率的提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亿万农民的生活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农村的社会形态。当前,借助互联网创业的平台,大量具有一定知识、技术、经验的城市大学生、务工者、退伍军人,来到农村投身到“双创”中来,逐渐改变了过去资源单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趋势,给广袤的乡村田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在很多地区、在一些因电商发展起来的淘宝村,我们看到很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迎刃而解,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村庄充满了希望与未来。

可以说,“电商下乡”其实是社会结构变革的无形推手,通过技术的连接,让农村与更广阔的外部世界相关联,让农民获得更多与国内外客户对接的商业机会,让土地里藏着的金子变成流通的财富,这是改善社会成员命运和生活感受最根本的方式。同时,在一个用技术和思维跨越地理空间、开启乡村民智的环境中,人们精神的觉醒和醒悟,也是提升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必然途径,是农民向现代创业者转型的必经之路。

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制约和难题。农村电商总的体量还是偏小,农村水电路网等相关基础设施薄弱,电子商务现代经营型人才缺乏,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建设滞后,农民整体信息化素质短板突出等等,总体而言,城乡的技术鸿沟仍旧在不断拉大。解决这些问题,既离不开政府“无形的手”,更需要市场“有形的手”发挥作用,需要大量企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地投入到农村发展之中”,让技术真正成为“一种完全的、彻底的、更普惠共享的东西”。

当然,“互联网+农村”绝不单指农村电商,它涉及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电商只是一个先导,在更广阔的视野和平台下,在更普惠的技术开启下,这个世界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值得更多的企业,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深耕于此。

换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农村,中国农村何尝不是也在改变着互联网。农业农民农村的丰富性、社会性、多样性,让互联网的世界、让电子商务的内涵更加多元、更加充实、更加温厚。这其中的关键是,这些搞农村电商、电商扶贫的人们,必须要真正认识农业、理解农民、扎根农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科学技术的变革,让千百万获得人生改变机遇的农民同胞无须离开土地,通过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新经济,就能成为现代产业领域的创业者,实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到乡村的创富与现代化追梦。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

本期编辑:木刀

特别声明:欢迎个人转载,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自“重农评”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