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农思语㉕】柯炳生: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7-12-09 柯炳生 重农评

柯炳生,教授。曾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有关成果获国家决策部门重视和采纳,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做过农业问题的汇报讲解,受邀到国际农经大会做大会特邀报告等。

今年5月初,我参加了全国政协考察团,到浙江,主题是美丽乡村建设。首先来到了安吉县的余村。就是在这里,在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这十个大字,被雕刻到村头的一块巨大的立石上,更雕刻到了当地农民的心坎上。因为,总书记12年前的论断早已成为现实:农民们把石灰厂关了,改为乡村旅游。整个村庄的内外环境,面貌一新;1000多人的村庄,去年接待了30万游客……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都好几倍地往上翻。

美丽乡村建设意义重大;美丽乡村建设前景美好;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因为,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农民的需要,更是全体人民的需要。农村这个空间中的所有问题,包括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文化问题等等,影响所及,绝不仅仅限于农村人口自己,而是也包括了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比如,水土流失问题、土壤污染问题、沙尘暴问题、水的污染问题等等,都通过大气或者食品等渠道,直接影响到城里人。

更进一步讲,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与农村的边界将日益模糊。在发达国家,尤其在欧洲,很难找到城市与农村的清晰边界。很多城里人,周末都到农村去度假;更主要的是,很多在城里工作的人,直接就住在农村,每天开着车到城里去上班。发达国家的这种景象,我国已经有若干发达地区呈现,将来会更加明显和普遍。

美丽乡村应该什么样?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望得见的山,应该是绿色的;看得见的水,应该是清澈的;记得住的乡愁,应该是触景生情,找得到当年的美好回忆,是对美好传统特色的保留。美丽乡村,就是大家都愿意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去的地方;是一个大家愿意看,愿意住的地方。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建设基础不同,因此,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应是分头走,分步走。而对于所有的农村,首先要有个最基本的要求,有个普遍适用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活便利,包括道路、用水、网络等;环境清洁,包括河塘、村庄、院落等。那些基础条件好的地方,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更美丽,更具特色;要有更发达的设施,更周全的服务。实际上就是,景色与环境是农村的,而设施和服务是城市的。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多种力量的结合,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农民组织等。其中,政府的力量,是关键的,是引领性的。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的责任重大。

第一,把村落规划搞好。这是第一重要的事。规划,可以有不同规模和不同内容。但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规划,是村落或居住点的规划。在某发达省份,我见过两个村子,一路之隔。一个村有规划,房子新旧不一,但都建得整整齐齐的,道路、上下水、网络、绿化、垃圾收集等,一应俱全;而另一个村没有规划,农民的楼房,东一个,西一个,散布在田间,道路等所有的设施,都难以建设。开始时没有规划,等到感觉到问题,就已经晚了,进退两难,不改不行,改则代价巨大。规划要先行,落实也不难:路水电网络等公共设施,只修到规划的居住点;新建的房子,只批准到规划的居住点。十年二十年坚持下来,就成型了。居住点规划,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荒坡地等。

第二,把道路修好。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要使得每一规划中的居住点,都有硬化道路相通。

第三,把污水治好。主要是水和生活垃圾。我从观察中,得出一个结论:判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不用看别的,看水就成。你到发达国家,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看到的水基本上可以洗手和洗脸。这是因为,污水治理,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非常复杂,难度较大。能够把水治好,让水体清洁,别的方面,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浙江不少地方,河流水质已经完全达到了这个标准。我国农村水体污染,极为普遍。不把污水治好,就难说美丽乡村。另外,就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不如污水治理那样难,已经有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好办法。关键是户收集环节,要减量;最有效的措施,是把可腐烂的有机垃圾,农民自己分拣出来,就近在田野山林中处理了。其他的垃圾,主要是各种塑料包装垃圾等,收集运输比较方便。

第四,把房子盖好。盖房子,是农民自己的事。但是,政府也要管。农民在哪里盖新房子,政府要管;农民盖什么样的房子,政府也要管,或者说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富裕起来,不断地翻盖新房子。很多地方农民的新房子,显著特点是“高、大、空”。高到四五层,房顶上再加一个尖顶;高了,自然就大,很多个房间;房子盖好了,钱也花光了,新房里边往往是空空荡荡,装修很差,也根本住不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传统陋习和虚荣攀比作怪,不讲实效。结果,很多地方的房子,土不土,洋不洋,即不好看,也不好用;既浪费土地,又浪费钱财。

政府要做的,是请优秀的建筑专家,设计出符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符合地形地貌特点,取用当地建筑材料,凸显地方特色的房子来。再帮助建造出样板房,引导其他农民仿效。这方面,很多地方都有很好的经验了。例如,我国乡土建筑专家,利用生土为建筑材料,在甘肃庆阳建造的一所乡村小学,既节省造房子成本,仅仅相当于砖混结构的三分之二,并且具有冬季保温、夏季保凉的明显效果,与砖房的自然温度比较,可相差5度左右。该建筑项目与鸟巢、水立方和三号航站楼一起,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国际奖。但是,在国内获得的重视程度,好像不够。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

本期编辑:农文刀

特别声明:欢迎个人转载,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自“重农评”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