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谓巴赫,就是走向生命极致那个的灵魂

 

· 走向生命极致那个的灵魂 ·

导读:关于巴赫的《B小调弥撒》,著名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巴赫之前的伟大弥撒曲都有类似的形式,但这一形式在巴赫那里大大地扩展了……它在表达上及精神上无比的宽广……各个部分实际上是祷告,例如第一段《垂怜经》的开始,它们具有祷告的主要特征:强烈和直截了当……在许多地方,如《荣耀归于上帝》、《信经》、《圣哉经》、《至高无上的神》的大合唱中,散发着灿烂阳光一般强烈的喜悦之情,似乎全部自然、人类星球、整个宇宙都在同声歌唱。” ——1、巴赫《B小调弥撒》只能产生于一个走向生命极至的灵魂!2、若不是真受了上帝感动的人,是不能写出来这样最崇高作品的丨巴赫《b小调弥撒曲》

 

    关于巴赫的《B小调弥撒》,著名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巴赫之前的伟大弥撒曲都有类似的形式,但这一形式在巴赫那里大大地扩展了……它在表达上及精神上无比的宽广……各个部分实际上是祷告,例如第一段《垂怜经》的开始,它们具有祷告的主要特征:强烈和直截了当……在许多地方,如《荣耀归于上帝》、《信经》、《圣哉经》、《至高无上的神》的大合唱中,散发着灿烂阳光一般强烈的喜悦之情,似乎全部自然、人类星球、整个宇宙都在同声歌唱。”

     巴赫一生中共写过5首弥撒曲,这一首规模最大,也是5部中最优秀的。可以说,巴赫的这部作品使弥撒曲这种音乐形式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辉。

     弥撒曲对西欧音乐的发展曾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由于罗马天主教的弥撒在礼拜者心目中保持的重要地位,也由于它让音乐参与礼拜仪式所提供的机会。唱的是大弥撒(High Mass),念的是小弥撒(Low Mass),特别弥撒(Proper of the Mass,即因季节和日子变更而有所不同的部分)通常自然用的仍旧还是传统的素歌。经常谱成合唱或合唱加独唱的五段是:(i)慈悲经(Kyrie,天主大发慈悲),(ii)荣耀经(Gloria in excelsis Deo,荣耀归于在天的上帝),(iii)信经(Credo,我相信),(iv)圣哉经(Sanctus),严格地说附有降福经(Benedictus),这本是圣哉经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往往分开(圣哉,圣哉……降福……),(v)羔羊经(Agnus Dei,噢,上帝的羔羊)。正确地说,这几段经就是普通弥撒(Ordinary of the Mass)时会众的部分,即不变的部分。

    欧洲所有国家都曾有数以百计的作曲家为弥撒曲写过数不清的音乐,最早用复调手法谱曲的很可能要数14世纪时的马肖。在15世纪,杜菲和其他人曾引用世俗曲调,例如《武士歌》(L'Homme arme)来作为定旋律。在16世纪末进入成熟时期,当时无伴奏合唱对位化的创作风格发展到最高点,代表性作曲家在意大利有帕莱斯特里那,在英国有伯德,在西班牙有维多利亚等等。在17和18世纪,由于独唱艺术的发展和逐渐知道使用乐队伴奏产生效果的方法,这使18和19世纪初的作曲家,如海顿、莫扎特、韦伯、舒伯特等处理弥撒音乐的风格及配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不论它在音乐上如何有效果,却没有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早期谱曲那样虔诚的性质。上述五段经处理的习惯做法已经逐渐形成,为扩展成采用清唱剧风格创作大型作品提供了机会,巴赫的《B小调弥撒》是一个杰出范例。

   巴赫于1733年写成了这部弥撒中的《慈悲经》和《荣耀经》两部分,是为了奉献给萨克逊的选侯西格斯蒙得三世的。当时这位选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长官,后来成为波兰的国王。巴赫将这两段乐曲奉献给他并附有一封信,请求选侯指派他为选侯的宫廷作曲家,信中还说:“这两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乐曲。”

   巴赫是一位新教路德宗的信徒,但1514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成立新教之后,在新教的礼拜中,并没有废除原来天主教所用的弥撒这一礼拜仪式,只是把弥撒中曾有过的“奉献”(Offertory)部分改为由牧师宣教,所以《B小调弥撒》使用了五段弥撒形式,没有“奉献”这一部分。巴赫在作品中加上了高度成熟的技术,使之更有浓重的宗教气氛。

   巴赫的这首《B小调弥撒》属于“康塔塔——弥撒”(Cantata-Mass)。在这种弥撒中,独唱与合唱之间有强烈的对比,管弦乐色彩宏丽,把一切歌剧及清唱剧中的手法也引用进来。在这部作品中,女高音的花腔式唱法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华美壮丽的二重唱则来自17——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阿戈斯蒂诺·斯特凡尼的手法。

   在谱写这首规模庞大的作品时,巴赫把五段经的内容分得更为详细。5部分共分24段,这种分法完全是他自己的决定,绝无先例。他把“信经”分为8段也完全没有任何先例,而第8段(总第19段)又明显地可以再分成两段,这就使“信经”成了9段,这9段中是以“被钉于十字架”(第5段,总第16段)为中心,前后各有4段。巴赫作为基督徒,其信仰的中心就是“耶酥被钉在十字架”,这也就是耶酥所以降生于世上的目的,从而我们可以证明巴赫的这部作品是以深刻的神学思考为背景的。

   巴赫一生创作的5部弥撒中,这首弥撒与其它4部有很大不同,其它4部都没有分如此多的段,例如《A大调弥撒》(BWV243)、《G大调弥撒》(BWV236)和《G小调弥撒》(BWV235)都只有6段,只有这部《B 小调弥撒》(BWV232)却有24段。

     作为巴赫的一部重要作品,《B 小调弥撒》版本众多,几乎所有的古乐专家,如卡尔·李希特、加第纳、哈农库特、慕星格尔、莱昂哈特等都录制过这个曲目,此外卡拉扬、克莱姆佩雷尔、马里纳、罗伯特·萧等人也曾涉及。而卡尔·李希特为DG ARCHIV录制的这张黑封面十字架的唱片最为出色,而且在众版本中名气也最大。


   卡尔·李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指挥家、管风琴家和羽管键琴家,巴赫作品的演奏权威。李希特1926年生于一个教士家庭,从小便受巴赫音乐的熏陶。青年时李希特进入莱比锡宗教音乐学院学习,1946年担任了莱比锡的教堂合唱团团长,后又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当管风琴师,这里正是当年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首演的地方。1951年,李希特移居慕尼黑,在圣马可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合唱团团长和指挥,并在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认教。在慕尼黑,李希特先是创立了许茨协会,从事许茨作品的演出。后来又改而成立了慕尼黑巴赫合唱团,继而又成立了慕尼黑巴赫乐团。李希特率领这两个乐团曾到世界各地巡演,为其赢得了极佳的声誉。

   作为羽管键琴家,李希特的演奏富有特色,不求拟古的风格,而谋求大幅度的动态对比和柔韧性。他指挥的作品有着严整的节奏,并能呈现出活跃的生气。在作品的准备上,李希特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以求在理性、情感及技术方面取得完美的统一。

   由于教士家庭出身以及长期在教堂从事音乐工作的经历,使李希特深具路德教派的知识和体验,这些为他演绎巴赫音乐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李希特演绎的巴赫作品,投入真挚的感情,去除一切虚浮矫饰,呈现出端正、庄严、壮丽的形态。节奏紧凑,速度凌厉,细部精密,营造出富有凝聚力与活力的感人效果,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式的沉思与升华。李希特演奏巴赫时使用的手法是锐利地把握音型的含义,句法与造型明确,速度与强弱对比很生动。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浪漫主义式的巴赫演绎法。李希特曾说:“这种演绎法矫正了19世纪那种感情过多、极度主观的演奏,去除了感情化的诠释,产生了净化的效果。”60年代,是李希特演奏的巅峰时期,这一阶段的演奏具有令人屏息的戏剧性与魅力,充满对现世的否定和对彼岸的向往。70年代,由于运用仿古乐器潮流的影响,他的演奏力度有所减弱,紧张感和精密感也有下降。

   本张《B小调弥撒》录制于60年代初期,正是李希特意气风发之时。在这张唱片中,李希特集结了最豪华严整的歌手阵容,并用他严谨精湛的技术,向人们展示了最纯正、最具感人力量的巴赫,使我们深刻体会到那个年代的虔诚。此外,李希特还为DG公司录制过上百张古乐、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作品,其中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亨德尔的《弥赛亚》等也广受好评。

   对于巴赫的这部作品,斯托科夫斯基还曾经总结道,《B小调弥撒》只能产生于一个走向生命极至的人的灵魂。这就是人们谈到巴赫时所用的语言。


 

——温度古典音乐4月唱片推荐——

聆听完整唱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本文外文译文请留意文末翻译公众号

巴赫经典唱片推荐丨古尔达演奏巴赫

极简唱片指南丨阿凡纳西耶夫论莫扎特

古典唱片推荐丨穆特与小泽征尔的新唱片

唱片导聆丨《什么是“肖棒”:肖邦遇上爵士 》

古典音乐放映厅丨聆听门德尔松早期钢琴作品

古典唱片说明书丨《二十世纪双簧管奏鸣曲》

王羽佳唱片导赏丨首张唱片《奏鸣曲与练习曲》

每晚唱片推荐丨钢琴大师博列特1988年独奏音乐会

极简唱片指南丨《皮亚佐拉协奏曲与室内乐作品》

古典唱片说明书丨奥登萨默与王羽佳的“蓝色时刻”

每晚一张音乐CD丨席夫演奏舒伯特奏鸣曲与即兴曲

每晚一张音乐CD丨《阿格里奇的钢琴传奇》(2 CD)

古典唱片说明书丨莫斯特指挥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免费加入古典音乐微信群

微信群将为大家提供以下服务

1、每天分享各类古典音乐内容

2、为乐迷创造欣赏与交流空间

3、为专业音乐学习者提供资料

4、欢迎大家积极分享音乐内容

5、爱潜水的朋友可以安静聆听

6、坚决杜绝政治社会宗教交流


 扫描微信即可申请入群


01

免费加入巴赫音乐微信群

一日不听巴赫,便觉面目可憎



02

免费加入钢琴艺术读书会

分享钢琴资料,提升钢琴技艺



03

免费加入西方音乐文明微信群

阅读音乐史著作,出题+答疑


04

免费音乐专业考研群

开设音乐史与曲式和声两个群

分享资料、相互答疑、促进复习

申请必须注明所在、考学校与专业


欢迎关注编译组原创公众号





关注编古典音乐指南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