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EJI AM|展厅之外的“童年花园”

当你来到德基艺术博物馆,既可以在展厅中感受来自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及国际现当代的先锋美学,也可以于展厅之外的公共空间体悟公共艺术的自由灵动。公共艺术项目作为一道桥梁,不仅连接起古今中外,也架起了公众与艺术的交流之桥。


《量子记忆概率》Quantum Memories Probability,公共艺术项目“记忆的转化之力”展览现场


来自国际知名新媒体艺术家雷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的公共艺术项目“记忆的转化之力”,带领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记忆的真相”。同时,公共区域中还陈列着许多“有趣”的作品,于八楼的天幕下构成了一座奇幻的“童年花园”。


德基二期8F,德基艺术博物馆公共艺术区




“何谓童年?你又是在哪一个瞬间长大的?或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每个人都明白,潜意识深处那个脆弱不安、渴望被关心和安慰的孩童,一直都在。”


——奈良美智


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座小屋,它们分别以6.7米和4.7米的高度伫立在公共区域正中心,这便是来自奈良美智的两件大型装置《然而并非一切(绿屋)》和《然而并非一切(橘屋)》。一层层绿色和橘色的瓦片在光束的渲染下呈现出渐变的色泽,敞开的窗户与房门仿佛在欢迎我们进入奈良美智笔下那些孩童的专属私密空间。



远观,《绿屋》哥特式直戳云霄的尖顶连结独具东方特色的矮小屋体,是艺术家将东西两种审美元素相互融合的大胆尝试。《绿屋》外部结构完美对称,大小不一的矩形窗户无规律地散布在屋顶的四周与墙体两侧,呈现出独具一派的具有超现实意味的奇异观感。


《然而并非一切(绿屋)》Not Everything but / Green House,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混合媒材,320×320×670cm,2009


走近仔细观看,575件形态各异的娃娃堆放其中,带领我们进入奈良美智亲手打造的童话王国。这些由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与国度的粉丝寄出的娃娃,经奈良本人亲自挑选后将整个屋子填满,仿佛倾倒的洪流一般互相堆叠——文化、语言、年代的隔阂在这座温暖小屋中被彻底消解。


《然而并非一切(绿屋)》(局部)


在这层层叠叠的儿时记忆身后,大尺幅的平面作品《无题》描绘了奈良美智经典的女孩形象,艺术家特地选用多个不规则木板拼接而成,丰富的木纹肌理与刻意不平整的表面带有奈良早期创作中新表现主义的风格。画中的女孩瞪大着无辜的双眼,静静注视一切,从屋内的小世界转向屋外的大观园,给人未完待续的无尽遐想。


《然而并非一切(绿屋)》(局部)


不同于《绿屋》完美的对称结构,《橘屋》一侧烧焦的屋顶,用不安的造型打破了本身的宁静,彰显着奈良美智独树一帜的温柔中不羁的性格特质。木门和围墙上不规则的破洞,带来了时光流逝的磨损痕迹,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极其私人的生活空间。


《然而并非一切(橘屋)》Not Everything but / Orange House,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混合媒材,321×321×470.5cm,屋顶:66×66×230cm,2009


窗前一张木质小桌上,摆放着独具异域风情的玩偶,孩提时代常常用到的五彩画笔堆放一旁,桌面和地板上散落着十余件奈良的画作。奈良笔下的一个个主人公跃然纸上,有的手握吉他、有的脚踩云朵,不羁的面部表情与略带挑衅的肢体语言传达着艺术家试图挣脱孩童躯壳的反叛精神世界。书桌旁的小凳子上放置着一个颇具年代感的卡带收音机,播放着一段来自广播电台的摇滚乐,释放着奈良美智青春岁月时的憧憬与热血。


《然而并非一切(橘屋)》(局部)


作为奈良美智近三十年艺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绿屋》与《橘屋》融汇了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观念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集合安全的栖息之所与精神归宿之地的双重意象,宛如乌托邦般的“小人国”,将观众带入艺术家创造的梦境与现实。


《然而并非一切(橘屋)》(局部)




“童年的我对万物充满好奇,比如闭上眼睛的奇妙光晕、鲜花、还有南瓜。我记得曾经相遇一颗连着藤蔓的南瓜,它摸起来柔软,颜色和形态十分有趣,这颗南瓜还开口跟我说话,它总是让我笑,它是蔬菜里面最幽默的。从此,圆润茁实的南瓜成了我的最爱。”


——草间弥生


在《绿屋》《橘屋》一侧,一颗高度1.2米的《南瓜》正在静候着你。作为草间弥生极具个人色彩的代表作品,南瓜承载着她若隐若现的童年记忆。童年的草间弥生曾偶遇一颗跟她“开口说话”的南瓜。从此,圆润茁实的南瓜成了她的最爱。


《南瓜》Pumpkin,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玻璃钢,129.3x131x126.5cm,2010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南瓜便反复出现在草间弥生的作品里。不同于绘画作品,《南瓜》雕塑以超大的体量和特殊的玻璃纤维材料让人耳目一新。


看似柔软的南瓜,实则光滑而坚硬,表面布满黑亮饱满的波点,密集的黑色波点依附在海浪般的9条南瓜棱上,远看一片橙黄色异常醒目。卷曲的南瓜蒂用优雅的弧度呼应着柔软的果实,黑色的蒂被涂上了黄色的波点,与饱满果实的黄色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若细心寻找,还会发现草间弥生本人的签名哦!


《南瓜》Pumpkin,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玻璃钢,129.3 x 131 x 126.5 cm,2010


南瓜朴实却迷人的造型,给观者带来温暖坚毅的感受,作为草间弥生的“艺术药物”,不仅治愈了孩提时代的她,也温暖着正在观看的我们。


《南瓜》(局部)




“如果我们站在一件CHUM面前审视自己,又或者在某些时刻缺乏自信时...我们其实是在找借口观看自己。”


——KAWS


由艺术家KAWS带来的《What Party》以明亮的黄色伫立在我们面前,这件高2.28米名为“CHUM”的雕塑,宛如一个巨型公仔,垂手低头,出神地站在原地。


《What Party》,KAWS,铜、颜料,109.2 x 88.9 x 228.6cm,2020


在这件作品中,你可以看到KAWS标志式的“X”眼睛和骨头状突出的头颅,圆滚滚的身躯像极了“米其林轮胎人”必比登。这个以“米其林轮胎人”为原型所创作的形象作为 KAWS 作品的核心,也是艺术家使用时间最长的形象之一。它由2001年首次亮相的 CHUM,即“亲密的朋友”形象演变而来,并被赋予全新的性格。


《What Party》(局部)


CHUM作为KAWS的经典形象,通过不同的动作向我们传递着细微的情感。当CHUM叉腰挺起胸膛,显露出自信坚定的姿态,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而当CHUM在疾跑状态下,展现出积极的活力,其充满张力的姿势,让人感受到无穷的生命力。


在《What Party》中,CHUM被赋予了全新的姿态——头微微向下,肩膀呈放松状态,双手自然垂挂在身体两侧,在眼睛、手背以及脚踝处都延续着KAWS的标志性“X”元素,安静的身影像极了等待你去找他玩耍的忠实伙伴。在这之下,鲜艳的色彩似乎是一道磁场,吸引着我们走进CHUM的内心的世界,似乎传达着其渴望与他人建立连接的内心状态。在引起了我们情感共鸣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映射。


《What Party》(局部)




“‘移情’是一种人类寄托于物品的附加情感。当我们注视一辆汽车时,它便有了超出常识的生命。雕塑的存在代表了人与物体的互动关系,它强烈的情感张力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鼓励一种‘万物有灵’的处世态度。”


——Ichwan Noor


谁的童年没有过幻想呢?无论是幻想着身边有如同KAWS创作的巨型玩偶般的奇妙存在,还是天马行空地觉得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汽车也拥有生命,四“脚”着地是否是它最舒服的姿势?它是否会在我们不留意的瞬间,偷偷变幻形态?当你关注一辆车时,它便拥有超乎自然的神奇身份。


在印尼雕塑家Ichwan Noor的创作中,这种想象成为了现实,汽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机械,而是拥有自主意识的存在。


《甲虫球体》Beetle Sphere,依兹旺·努尔Ichwan Noor,1953年款大众甲壳虫汽车、聚酯、铝,180x180x180cm,2013


当我们远远观看的时候,它是一只形态可爱的黄色球体,走近之后,通过底部的黑色轮胎可以辨认出这是一辆被揉皱的甲壳虫汽车。透过车窗,车中的内饰依然可被清晰辨认,方向盘、反光镜、操纵杆,甚至包含四个座椅在内全部被压缩在一个黄色的球体中。


作为Noor最具标志性的作品,《甲虫球体》是艺术家以1953年生产的大众牌甲壳虫汽车为原型,并将其自由肆意的理念注入其中,让“甲壳虫”回归它原有的形态,拥有超乎自然的神奇身份。


《甲虫球体》Beetle Sphere,依兹旺·努尔Ichwan Noor,1953年款大众甲壳虫汽车、聚酯、铝,180 x 180 x 180 cm,2013


当你专注于这辆汽车时,是我们把情感赋予了它,还是它本身就存在生命?艺术家Noor通过雕塑的张力和“万物有灵”的理念生成了对汽车的全新诠释,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感知世界中的一切事物。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呈现生命的力量。我试着从一种新的视角来诠释动物,在寻找动物身上特有的精神的过程中来传递态度、描摹轮廓。”


——丹尼尔·达维欧


目光一转,法国艺术家丹尼尔・达维欧的5件大型铜雕动物正在悠闲漫步。它们温和、充满好奇,不受拘束又憨态可掬,仿佛存在于我们孩童梦中的动物形象。



作为一名雕塑艺术家,达维欧曾经在法国顶级的青铜铸造厂工作了二十年之久,是鲜少了解并掌握铜雕制作全部工艺的当代艺术家。与绝大多数动物雕塑家不同的是,达维欧坚信“万物有灵”,并以濒危物种为创作主题。


《河马》Hippopotamus,丹尼尔·达维欧Daniel Daviau,铜雕,艺术家署名, Deroyaume铸造厂,185x375x150cm,2012


《犀牛》Rhinoceros,丹尼尔·达维欧Daniel Daviau,铜雕,艺术家署名, Deroyaume铸造厂,160x320x140cm,2010


陈列于德基艺术博物馆公区的五件作品,轮廓强烈而清晰,线条利落,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河马》有着温和善意的外表,《犀牛》的眼神则像一个勇士,坚决抵制着湮灭的命运。


《长颈鹿》Giraffe,丹尼尔·达维欧Daniel Daviau,铜雕,艺术家署名, Deroyaume铸造厂,300x180x65cm,2012


《长颈鹿》拥有优雅高挑的身姿,闪烁着智慧与灵性的目光中却隐含着对世界的敏感。《加拿大麋鹿》和《美洲野牛》都有着坚定无畏的姿态,似乎随时准备面对来自人类与自然的挑战。


《加拿大驼鹿》Canadian Moose,丹尼尔·达维欧Daniel Daviau,铜雕,艺术家署名, Deroyaume铸造厂,248x187x177cm,2015


《美洲野牛》American Buffalo,丹尼尔·达维欧Daniel Daviau,铜雕,艺术家署名, Deroyaume铸造厂,170x330x125cm,2012


达维欧用雕塑定格着时间,赋予这些动物永恒的存在性,让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我们得以通过艺术感受万物有灵的诗意世界。同时也唤起了我们对于生命的珍视与敬畏,让我们用心感知,用爱呵护每一个生命,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博物馆不仅是艺术品的陈列与保管之地,也是我们情感的寄托与承载之所。


在这里,奈良的两座小屋用无尽的爱与温暖为我们构筑了一屋一世界的安全港湾。南瓜以质朴、柔软的形态扮演着安慰者的角色,为我们带来治愈与陪伴。来自KAWS的亲密朋友与Noor的汽车一如童年的玩伴,守护着我们的纯真之心,亦保护着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丹尼尔用铜雕构建起了属于珍稀动物的栖息之地,在与我们的无声对话中,保护着我们共同生存的这片承载着纯真与美好的花园。


德基二期8F,正在展出公共艺术项目“童年花园”


至此,游⼷于德基艺术博物馆内外,置身于德基⼴场⼆期的天幕下,这些来⾃世界各地的杰出作品,共同构成了我们心中的童年花园,唤醒着我们心中的纯真与感动。


德基二期8F,正在展出公共艺术项目“童年花园”




正在展出



点击进入购票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