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绍光:从“中国视角”放眼看世界—— “中国学派”的含义

王绍光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024-09-17



作   者|王绍光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

载丨北京日报,2018年07月16日

图|网络



 “中国学派”的含义可宽可窄。宽到把“中国学派”看作一种中国人看问题的视角和观点。它未必成体系,未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理论,这与狭义的、严格的学术流派意义上的“中国学派”可能有区别。

从第二层的严格定义来看,目前大概还没有太多支撑“中国学派”的学术论著。但从第一层的宽泛定义来看,这种论著其实已经很多了,很多人可以用新的视角去看中国、看世界,这些都可以叫做“中国学派”。

从不同文化之下人具有的不同视角和不同认知方式谈起,我觉得“中国学派”可以分为五个层面,越往上越严格。

第一个层面,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看法。由于认知方式未必统一,所以在不同文化里面成长起来的人看待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第二个层面,中国人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看法不一样,但独特性未必那么清晰,只有向上走一步,才能形成中国人独特的看法。比如公共关系从业者最初认为公共关系可能是普遍的,但逐步发现在美国做公共关系所用的战略并不能适用于别的国家,所以他们就编了一系列书来讨论亚洲人、东欧人、西欧人、拉丁美洲人、中东人、非洲人、北美人的视角。他们说的视角在双重意义上都是复数,就是说亚洲不一定只有一种看法,但亚洲整体上可能跟拉丁美洲不一样,拉丁美洲又和欧洲不一样。因此,第二个层面说的就是不仅有看法,看法还要有一定独特性。

第三个层面,中国人开始形成系统化的独特看法。在第三个层面说的是一套中国人的成系统的独特看法,可能会发展出一些不同于其他人的基本概念,作为所有分析的基本工具。基础概念的出现当然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但如果没有出现独特的概念,就不能说达到了第三层。

第四个层面,中国人形成了成系统的、独特的、统一的看法。开始是独特的,后来是系统的,现在是统一的,逐渐把对某个小问题的看法变成对某一个领域的看法。提出一套独特的、成体系的、统一的看法,就可能会走到第四个层面。这一层面除了要有概念,还要有独特的、成系统和统一的理论。比如阎学通等人探索的“清华路径”就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层面,可能就不取决于中国人自己了,这就是独特的、成系统的、统一的、同时又被别人承认的“中国学派”。这主要取决于在对外交往层面是否获得别人的承认。当然别人承认不承认,也许跟学术水平关系不大,反而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就是发展“中国学派”的五段论,现在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逐渐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再往前推进一点点就是有一些独特的看法。当然,某些领域可能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某些领域甚至已在试图进入第四个阶段,但总体上来讲,目前还在第一和第二阶段。

同时,没有前面的铺垫,第五步就没有任何可能性。但是,做到了前四步,别人未必就会承认已经形成了“中国学派”。一个独特的、成系统的、统一的、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的“中国学派”,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中国整体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

更多阅读

高宇宁: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测度与碳排放责任分担

微软总裁施博德对话清华教授薛澜,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开发是关键

周末读书|六学者著《天下为公》,回应中国进入新时代后面临的矛盾挑战

孟庆国:新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从“技术采纳”到“改革赋能”

胡鞍钢教授赴南非参加2018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

「观天下」活动|京沪三位学者纵论何为“天下为公”——为什么21世纪属于社会主义

高宇宁:“独角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解决消费者迫切需求的能力|Beijing Review

研究|王亚华 舒全峰:脱贫攻坚中的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现象、成因与对策

周末读书|《选主批判:对当代西方民主的反思》——重新审视民主的含义

报名『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国情研究院高宇宁当选中国经济学会(留欧/留英)候任主席

视频|王绍光:中国的人口红利期为什么能比印度早到20年?

鄢一龙:中国如何在全球金融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首40 年:改革开放的经济意义

研究|杨新苗、王亚华、田中兴:中国特色绿色交通城市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新华网思客对话薛澜|如何避免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成为“无用的群体”?

周末读书 | 《全球价值链、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注全球环境问题

开卷有理|鄢一龙谈中国道路辩证法

知|识|为|民 · 知|识|报|国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好文!必须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