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为|民 · 知|识|报|国
研究|刘生龙:教育影响中国男性老年健康——来自断点回归模型的实证证据
【摘要】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然而,尽管教育与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一致认定,但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则存在较大争议。利用2005 年1% 人口抽样数据,本文论证教育与中国老年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首先,我们在一个OLS 框架下检验了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经验关系,我们发现教育与老年(不论男女)自报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接下来,本文利用中国1959—1961 年饥荒导致的对教育的外生性冲击来探讨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和回归断点设计(RDD)的结果均表明,教育与中国男性老年健康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与女性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文丨刘生龙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
摘自丨教育对老年健康的影响——来自断点回归模型的实证证据,《学术研究》,2017年第11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
图|pixabay.com
一、
引言
教育的经济回报在许多文献中得到了验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教育的非经济回报,例如教育对健康的影响(Oreopoulos,2006;Kippersluis 等,2011)。[1][2] 虽然几乎所有的文献都表明教育与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则有较大的争议(Albouy &Lequien,2009)。[3] 而了解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教育和健康政策的制定和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教育影响健康的机制既有可能不支持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支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教育和健康主要由共同影响因素决定,比如说由内生的能力和时间偏好决定(Berger and Leigh 1989;Auld and Sidhu,2005),[4][5] 那么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有可能不存在。而另一方面,经济学者发现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对健康产生因果影响。Grossman(1972)[6] 提出了教育影响健康的两种因果渠道,首先,受过教育的人生产率更高,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更多的健康产出。其次,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容易更好地利用健康保健和医药卫生方面的信息,从当前医疗技术改善中更多获益。此外,教育还有助于一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比如降低抽烟的概率和肥胖发生率等(Kemptner 等,2011)。[7]
尽管许多证据都表明教育对健康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实证研究揭示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时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这是因为教育和健康之间存在着逆向因果关系问题,比如说少儿时代的疾病很可能对受教育程度产生影响(Behrman & Rosenzweig,2004)。[8] 此外,无法观测到天生的能力和时间偏好对教育和健康同时产生影响(Fuchs, 1982;Auld & Sidhu,2005)。[9][10] 为了识别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许多文献通过义务教育法案的改变作为教育的工具变量,从而进一步识别教育与健康的因果关系。这些文献包括Glied & Lleras-Mumey(2003)和Lleras-Mumey(2005) [11][12] 对美国的研究;Spasojevic(2003)[13] 对瑞典的研究;Doyle 等(2005)[14] 对英国的研究;Arendt(2005) [15] 对丹麦的研究;Albouy & Lequien(2009)[16] 对法国的研究;Kemptner 等(2011)[17] 对德国的研究;等等。这些文献都采用了工具变量法(IV)或者回归断点设计(RDD)验证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这些文献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有些文献支持教育与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另一些文献却没有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尽管教育和健康之间因果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对象主要是OECD 发达国家的人群,针对发展中国家人群的研究仍然十分匮乏。我们认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健康—教育联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这些落后国家里,义务教育法要么不存在要么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接受教育的机会往往取决于家庭背景和出生地区,甚至不同的性别、种族和社会阶层所获得的受教育机会都是不平等的。教育不平等往往会带来新的不平等,这一过程有可能带来长期的后果,比如说少儿时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会导致老年时健康水平的差距。
由于教育和健康是两个重要的人力资本组成部分(Becker,1964; Grossman,1972),[18][19]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教育对健康的影响,赵忠和侯志刚(2005)、赵忠(2006)、李珍珍和封进(2006)、程令国等(2014)[20][21][22][23] 对中国人群的研究均表明教育对健康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然而,由于这些研究都是基于OLS 框架下论证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有效解决教育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所得到的健康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只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利用2005年中国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致力于探讨中国47 岁(1958 年出生)—69 岁(1936年出生)之间人群的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而人均预期寿命又逐年增加,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追求寿命的延长,而是更加注重老年时期生活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老年健康问题日益重要,这是因为健康对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此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老年人口的照料成本也会明显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照料无疑会极大地增加社会和家庭的成本。如果大多数老年人口拥有健康的身体,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这自然会降低未来社会和家庭的老年照料成本。因此,老年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未来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福祉,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首先在OLS 框架下检验教育与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教育水平越高,个人的健康水平越高,个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概率越低,这就意味着教育跟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接下来,与Huang & Zhou(2013)[24] 一样,我们借助中国1959—1961 年饥荒所导致的小学适龄儿童大量辍学这样一个突发的自然事件作为工具变量探讨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中国儿童上小学的年龄为6—7 岁,小学年限是5—6 年,因此饥荒发生时小学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群体是1948—1953 年出生的人群,本文以这部分人群作为干预组(treatment group),取值为1,其他年份出生的人群作为参照组(reference group),取值为0。我们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检验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等控制变量后,饥荒使得1948—1953 年出生人群的受教育年限与参照组相比完成小学学业的份额下降了1.2%,而2SLS 的估计结果则表明教育显著地增加了男性的健康水平,降低了男性丧失工作能力的概率,但是对女性的健康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平均而言,完成小学教育将会使得男性健康水平增加35.3%。2SLS 的估计结果表明教育与男性老年人口的健康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与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对于本文的研究而言,一个比较大的隐忧在于饥荒本身对干预组和控制组人群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影响,而不同出生年份的儿童受到饥荒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出生时间离饥荒发生年份近5 年以内的人受到饥荒影响的程度远远高于5 年以外的人(Grantham-McGregor,2007)。[25] 尽管本文控制了省份虚拟变量和年龄以及年龄的平方项,但是由于工具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这会导致IV估计结果发生偏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截断点(cutoff)设置于饥荒开始影响的年份,即1948 年,基于一个回归断点设计(RDD)框架进一步验证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RDD 方法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窗宽将样本压缩在截断点附近从而避免不同出生年份的人群因受到饥荒异质性影响导致的IV估计有偏的问题。RDD估计结果与2SLS的估计结果一样,教育对中国的男性老年健康存在着因果关系,对女性老年健康的影响在大多数回归模型中仍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与本文研究相近的文献是Huang & Zhou(2013),[26] 该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论证了教育对老年人口认知能力的因果关系。与该文不一样的是,本文论证的是教育对老年健康的影响。
此外,本文使用的数据是2005 年中国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而Huang & Zhou(2013)[27] 的样本仅仅包含两个省份较少量的样本,因此本文的回归结果更具代表性。
第二、三、四、五部分从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
六、
结论及探讨
当前许多文献研究表明教育跟健康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经验关系,然而,教育与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到底通过什么机制建立联系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近来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教育影响健康的因果机制。由于存在一些无法观察到的因素同时影响教育和健康,因此研究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时面临着内生性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一个通常的做法就是通过教育的外生性变动来对教育和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很多文献通过义务教育法的变动作为教育的外生性冲击,估计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则利用中国1959—1961 年饥荒导致的对教育的外生性冲击来探讨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当前及将来很长时间里,中国将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健康既关系到中国数亿老年人口的福祉,同时也关系到未来中国的社会养老负担和经济发展潜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大样本微观数据,即2005 年1% 人口抽样数据检验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
首先,我们在一个OLS 框架下检验了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经验关系,我们发现教育与老年(不论男女)自报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与劳动能力丧失(不论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其次,我们在一个2SLS 框架下检验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在第一阶段检验饥荒对教育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饥荒使得干预组人群完成小学教育的份额下降了1.2%。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则表明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是这一因果关系只是在男性老年人群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在女性老年人群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最后,我们基于RDD 框架进一步检验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RDD 对于因果关系的识别条件要弱于IV,因此RDD 的估计结果更能够反映教育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RDD 的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结果均表明完成小学教育与男性老年人口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而与女性老年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与当前的文献相比,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利用大样本微观数据检验教育与中国老年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本文的数据涵盖中国内地31 个省、市、自治区,因而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然而,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首先,尽管本文的样本量非常大,但是由于只有2005 年一年的调查数据,这就使得教育与健康的因果关系的论证容易受到年龄的干扰,也正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中将年龄作为重要的控制变量放在回归模型中。其次,由于本文仅仅关注教育与中国老年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教育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老年健康的证据本文无法提供。最后,由于本文使用的IV 和RDD 方法的估计结果均为局部平均的处理效应(LATE),因此本文所提供的参数估计结果只适用于样本特定人群及临界点附近出生的人群,而不能够推广到所有人群。
▷ 讲座报名|赵燕菁:城市化转型——从高速度到高质量(11月12日)
▷『国情讲坛』第十三讲报名| 李稻葵:改革开放40年经济学总结(11月14日)
王绍光:改革开放、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下)|国情讲坛第七讲实录
王绍光:改革开放、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上)|国情讲坛第七讲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