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新知 | 刺激大脑深部,就能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追问按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尤其是在青少年等群体中。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外,我们还有什么新的办法来应对它?一种叫做深部脑刺激(DBS)的技术,正在抑郁症治疗中展现出潜力。
在《TCCI应用神经技术、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专题论坛》上,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就曾表示DBS技术在不断进步,目前可以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解决部分问题。而DBS技术的不断进展,也许也能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期“追问新知”聚焦于DBS在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方面的最新突破,之后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其他新技术和新发现在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敬请关注。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将“我抑郁了”挂在嘴边,但是我们说的抑郁和抑郁症却是两个概念。我们在表述抑郁的时候往往是目前情绪的一个短暂的表达,但是抑郁症却是一种疾病,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但是很遗憾,这种潜藏在深邃大脑中的疾病,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被治愈的。
实际上,抑郁症的患者群体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2.8亿。和庞大的患者群体相比,目前我们对于抑郁症的发病原理并不了解,同时治疗药物也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却并没有治疗抑郁的特效药。
▷ 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紫色为全部年龄段统计数据。图片来源:GHDx官网
在药物治疗中,有44%的患者对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无响应,有33%的患者对4种以上的抗抑郁药无响应,这些患者被我们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大约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尝试过一次自杀,抑郁症的后果也比我们一般人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另一方面,在年轻群体中,抑郁症的危害有增无减。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另一组数据中,15~29岁年轻自杀群体中有40%是由抑郁症引发的。并且在新冠期间,抑郁症的发病率有了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面对不断增加的抑郁症患者群体,医学研究人员们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可以治疗抑郁症的方法。随着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抑郁症的症结所在地:大脑。
难治性抑郁症新疗法
实际上,我们获得的所有感官刺激包括由此引发的情感情绪等,都是我们大脑不断运转分析的结果。大脑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就是神经冲动,也就是神经动作电位。抑郁作为一种情绪,和大脑中的电位变化是否有关?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是否也会有大脑实质部位的改变呢?
为了回答上述追问,研究人员开始了抑郁症患者的脑部区域的研究。根据对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神经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确实有多个部位产生了和常人不同的体积和功能的异常,包括大脑胼胝体扣带回、杏仁核、海马、缰核及腹内侧及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那么了解了这一情况之后,我们是否可以研发出对应的新的治疗方式呢?
▷ 可用于DBS治疗抑郁症的当前靶点(红色)和候选靶点(绿色)。图片来源:Deep brain stimulation targets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沿着这一思路,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有创的操作直接对这些大脑深部部位进行刺激,尝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深部脑刺激(DBS)技术由此而来。通过直接的电刺激对大脑的局部区域进行治疗,从而缓解抑郁情况,这是我们针对抑郁症治疗的新方法。DBS一般由3部分构成,包括植入大脑深部的电极或导线,植入式脉冲发射器,以及连接两者的延长线。
▷ DBS示意图。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通过对抑郁症患者中大脑有所改变的功能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4个可用于治疗的靶标区域,它们分别是:胼胝体下扣带回(subcallosal cingulate,SCC)、腹侧内囊/腹侧纹状体(ventral capsule/ventral striatum,VC/VS)、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c)和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brain bundle,MFB)。
DBS治疗抑郁症进展
早在2003年,人类就开始尝试使用DBS治疗抑郁症。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Helen Mayberg博士在2003年对一名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深层的脑区刺激治疗。此后研究人员开始了对患者的长期跟踪研究。2012年,Helen Mayberg博士的研究登上了《自然》杂志,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共计12位患者(包括9位躁郁症患者和3位抑郁症患者)的SCC白质中植入DBS装置,成功使得患者的病情出现缓解甚至逆转。
2018年发表在《情感障碍杂志》杂志上的一项长期长达 4 年的临床双盲试验结果,证实了SCC-DBS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在这项研究中,一共有8名难治性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治疗,6~12个月的应答率为25%~37%,6个月后缓解率为37.5%。而在28个月到4年内的随访中,患者的平均随访缓解率达到了51%,效果相当显著( 治疗应答率:指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治疗做出反应的人所占的百分比)。
目前在临床研究中,以SCC为主要靶标区域的研究最多,上述的2项研究都是如此。随着DBS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不断进展,DBS治疗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结果。最新引发大家热议的,则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团队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
▷ 文章封面。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在这项研究中,一名36岁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治疗,接受DBS治疗前,研究人员通过植入患者大脑的杏仁核、海马体、腹侧囊/腹侧纹状体(VC/VS)等区域共计10个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获得了患者大脑神经活动的连续记录。在经过10天的观察后,研究人员最终对患者大脑右侧杏仁核与VC/VS区域进行刺激。实验结果十分鼓舞人心: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治疗效果维持了长达15个月。这是全球首例通过DBS有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案例,它让人们看到了DBS治疗抑郁症的潜力。
就像是心脏起搏器让心脏重新跳动一样,DBS技术也有着另一个名字,脑起搏器,它让我们的大脑有希望摆脱抑郁症的困扰,重新跳动起来,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目前来说,DBS技术治疗抑郁症依旧处于三期临床研发阶段,但是其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对重度抑郁症的治疗希望。相信随着DBS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它将为更多抑郁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Aaron
编辑:Jiahui,Lixia,EY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 卫生计量学和评价研究所。全球卫生数据交换平台(GHDx)。http://ghdx.healthdata.org/gbd-results-tool?params=gbd-api-2019-permalink/d780dffbe8a381b25e1416884959e88b.
[2] Bergfeld IO,Mantione M,Figee M,et al.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nd suicidality[J]. J Affect Disord,2018,235:362-367.
[3] Drobisz D,Damborská A. Deep brain stimulation targets for treating depression[J]. Behav Brain Res,2019,359:266-273.
[4] Dougherty DD. Deep brain stimul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s[J].Psychiatr Clin North Am,2018,41(3):385-394.
[5] Broadway, J., Holtzheimer, P., Hilimire, M. et al. Frontal Theta Cordance Predicts 6-Month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to Subcallosal Cingulat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 Pilot Study. Neuropsychopharmacol 37, 1764–1772 (2012). https://doi.org/10.1038/npp.2012.23.
[6] Merkl A,Aust S,Schneider GH,et 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callosal cingulate gyrus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and long-term follow-up in eight patients[J]. J Affect Disord,2018,227:521-529.
[7]Scangos, K.W., Khambhati, A.N., Daly, P.M. et al. Closed-loop neuromodulation in an individual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Nat Med 27, 1696–1700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480-w.
△ 滑动查看 ▽
追问互动
○ 如果您对本期内容有进一步想要追问的问题或者讨论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社群参与互动,添加小助手微信questionlab即可申请进群。
○ 今年11月19日,“Brain Talk 院士论坛”第二期即将展开。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讲座教授苏国辉,以及索尔克生物研究所所长兼遗传实验室教授Rusty Gage将与我们分享神经再生领域的科学突破。如果您有关于神经再生的相关问题想要追问苏院士和Gage教授,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邀请他们在报告或问答环节回答您的问题。(点击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