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优盘化生存”遐想
第一次听到“U盘化生存”这个说法,是在“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中。罗振宇的解释是十六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大致的意思是: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但随时可以与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进行合作。
当老师的可以吗?
先不说可以或不可以,我讲几个真实的故事。
前年,我在山西旅游,碰到一对教师夫妇,他们是大学同学,男的46岁教初中语文,女的45岁教初中英语。他们辞去公职在山西当地做临聘老师。他们说,孩子上大学了,解放了,想周游世界。想到哪个地方深度旅游,就先到哪个地方找临聘老师的工作。学校给临聘工资和临时住房。短则一个学期,长则二至三个学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和节假日深度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美食。他们计划以这种方式走遍全国。他们教学能力强,业绩非常突出,与同事与学生关系融洽,离开的时候学校还依依不舍呢。
我有一个名师班学员,是粤西山区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印象中她听课的时候神情专注,眼睛里闪着光,课间休息总是找老师请教,或找同学交流,提交的作业教学风格案例被评为优秀还出版了。后来还听说她省级课题立项,出版专著,评上南粤优秀教师,评上特级教师。再后来听说她被高薪招聘到某地了。身边的或熟悉的某位同行被某地高薪聘请走了,这些年这类的故事你大概听说不少。
高校更是如此。中组部2010年11月正式启动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又简称“青年千人计划”,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引进一批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正式教学、科研职位的拔尖人才。于是,有人来了,有人走了。聘期结束了,有人续聘,有人离开。或为了事业,或因个人原因,亦或两者兼而有之。
这算不算一种教师的”优盘化生存“?
对于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终其一生服务于一校,一乡,一城的老师,我非常地敬佩,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对于那些注重专业发展,勇于挑战自己,不断寻找创新合作平台,拓展资源利用空间的老师,我也非常地赞赏。
教师的”优盘化生存“,你想吗?你敢吗?你能吗?
编辑: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