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所】《君子远庖厨?》——唐润利
孙海燕老师讲授的设计与生活方式研究课程优秀结课作业——“厨房的研究”将在近期分十期在303所板块推送。
今天的第六期推送分享的是2017级设计学唐润利同学的文章《君子远庖厨?》。
厨房的整体布局
家里的厨房很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厨房的中间是灶台,灶台右边是一个摆台,灶台的左边是碗橱和洗碗池。厨房的装修是建房子时统一配备的装修,就是买房子以后就配有的厨房的样子,全是瓷砖由瓷砖装砌而成的而成的装饰。
这种装饰与房子一体的设计早在勒·柯布西耶时就被提出和实践,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萨伏伊别墅在造型上运用了简单的装饰风格,仅采用几个简单的几何形体,但却满足了生活中所需要的全部功能。这种建筑与装饰一体的设计影响了后代的建筑设计,“我家的厨房”只是这样一种设计的缩影,有好的设计就必然存在着不好的设计,建筑与厨具一体的设计是巧妙的,可是这个厨房的设计明显不是好的设计。
它占用空间的同时又没有很好地切分空间,而且因为它是完全开放式的摆台,让所有的物品都暴露在眼前,所以无论怎么去摆放物品,还是会显得特别的乱。它也没有利用好立体几何的美感,整体的设计上没有任何的装饰感和实用感可言。
厨房的改造
家人都觉得厨房很小,而且很乱,可是东西很多,那样一个小空间放不下太多东西,再加上东西喜欢随意乱放,就会显得特别杂乱。
好的设计是可以使得生活更为便利的,要想让厨房的现状得到改善,需要整体上做全面的改造,瓷砖的摆台都要全部推掉,因为它本身既占地方又限制了摆放的空间。右边的瓷砖摆台推掉后,就有一块很大的地方来专门放一个橱柜,橱柜里可以放很多平时用的比较少的东西,橱柜上可以摆放油盐酱醋等常用的东西。左边的台子也是可以推掉重新摆一个橱柜,把可视的东西都隐藏在橱柜里,看起来就很整齐干净。这个方案相当于重新把厨房装修一遍,自然是非常费钱费时费力的。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收纳,把空间最大化的利用起来。比如碗柜上层是比较空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把平时不用的东西放在橱柜的上层。可以再去购置一些收纳品,把厨房的东西分类收纳起来。
厨房物品的摆放与使用频率
厨房用品的摆放都很乱,不会有特别的分类。根据使用习惯,厨房的灶台的右边的摆台上摆上了做菜时最经常使用的东西,比如:油、盐、酱、醋等,摆台下是备用的煤气罐和扫把、簸箕等杂物,灶台的左边的主要是锅碗瓢盆,还有切板刀具等。
从这些杂乱不堪的物品摆放中,可以看出妈妈是不擅长去整理和收纳物品的,她也没有有效的去利用空间的意识。不得不说整理和收纳是有技巧的,需要去思考去购置什么样的收纳物来最有效的利用空间。所有的物品都一览无遗的好处就是,不用花精力去找东西。
物品使用的频率按照星级来区分:
★★★★★ 油、盐、切板、刀、盆、铁锅、电饭锅、高压锅、摆在橱柜最外面的碗
★★★★ 醋、酱油、瓜刨、煮锅
★ 橱柜深处的碗、橱柜上层的所有物品、烧水的锅
橱柜上层的桶,橱柜深处的碗,烧水的锅,放在那里从来都没有用过, 可是因为它们可能什么时候会有用,物品还好好的,丢掉多可惜这样一些想法,这些东西就囤积在原地多年。物品的杂乱是持续了多年的状况,想要改善这样的状况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妈妈是《断舍离》里典型的执着过去型,对过去的回忆是没有办法割舍的,家庭就是妈妈的核心,她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只和小学同学有些交集,这样的经历让妈妈无法舍弃过去的带有回忆物品,怀念过去对于妈妈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失去的过去的物品,仿佛连自己的过去也完全丢失掉了一般。
家庭饮食习惯
从厨房的摆放就已经影射出家庭的一些饮食的习惯,在日常用的调料中,只有油盐酱醋这四种调料。平时妈妈做菜就只放油和盐这两种调料,只有偶尔做糖醋排骨、油焖鱼等荤菜时会用到酱和醋,像鸡精、白糖、八角等各种调味料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所以我们家平时的饮食非常的清淡,而且因为妈妈吃不了辣椒,所以辣椒也很少放,少盐、无糖、不辣是我们家的饮食特点。
通过研究厨房,我进一步去深入思考了自己的生活,思考了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究竟可以具体到什么样的物品。这些只是很简单的日常调味品,平时妈妈煮的食物都是很清淡的,这样的一种烹饪方式可以想象到最后的菜品的味道肯定不会太好,受此影响,我非常的不喜欢吃家常菜,也不喜欢呆在家里吃饭,平时出去吃东西也不会吃辣的菜,会比较喜欢口味比较重的的菜色,吃多油,油炸食品等。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简单的日常的行为方式,是长久的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习惯的。这样一种饮食特点应该是我们家特有的一种现象,妈妈是主导厨房的人,她对于厨房的使用是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我们总说着社会和家庭影响着我们人格的塑造,却从来不去探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到哪一点是影响到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的。周晓虹在他的《中国体验》一书中认为,家族观念、纲常礼序和敬重道德与学问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三大支柱,它们都由儒家文化发展而来。家庭对于事物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对于道德的在意程度,对于后代而言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因为它的潜移默化,使得改变某种习惯极其的困难,而且只有通过研究的挖掘,才能让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浮出水面。
厨房的使用习惯与家务
平时都是妈妈做饭,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我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因为厨房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所以在做饭时,家人彼此之间几乎不会有沟通交流。妈妈使用厨房时厨房会被弄的很乱,厨房的物品不是使用完立即归位的,而是随意乱放着,最后做完所有的菜再另选时间重新整理一次厨房。在有家庭聚餐时,就是爸爸做菜,爸爸几乎只在做大餐的时候才会露一手。不仅是做饭,平时的家务事也都是由妈妈一人承担。
我们家还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中国家庭,只是“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一种传统观念已经淡化掉很多了,家务事主要由妈妈做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妈妈有更多工作以外的时间来做家务,而爸爸一整天都在做着很辛苦的工作,回到家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家务事了,而我在外地上学,只有寒暑假会回家,所以家务事几乎都是由妈妈承担的。而且妈妈的传统观念是,女人会做家务事是基本的行为,虽然她并不喜欢做家务事,但还是承包家里的所有的家务事,只是由于家务事很多,而且每天都需要维持,这样一种长久的行为,是会消磨掉人大量的耐心的,长久下来,就会慢慢怠慢家务事,以至于我家的厨房日常很乱,地板日常很脏,不仅是厨房,客厅也是同样的状况。可见家务事完全由一个人承担的状况不是很乐观,一家人共同承担家务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多些交流会更好。
传统中国就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传统,家庭中的男性从事着外部的有酬工作,赚取养家所需的金钱,而女性往往负责家庭内部的各项事务,包括打扫卫生、做饭、照顾孩子和老人等事情。如果从性别角色理论的角度切入家庭的内部关系,它认为是人们的性别角色观念决定了人们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模式,并且它是由于传统思想被人们的内化,及通过社会化的过程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内部的一种关于性别的一套规范体系。
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男性该做什么、以什么为重,而女性应该怎么做从而使自己符合其规范、使自己更像个女人。这性别角色观念并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性别分工模式,认为男性应该在外面闯荡,在社会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女性则应该在家庭里从事一些相对不需要太多体力的家务劳动。人们在认同这一观念之后,逐渐将这些思想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在自己之后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人们在不断地人际互动中表现和强化这一理念,不断实践其性别角色理念,并且通过教育将这一理念和角色规范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再生产着这种性别角色观念。
“君子远疱厨”原是孟子用来形容君子要远离厨房、不忍看厨房杀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后人则取其字义,成为男性远离家务、不做家务的一种文化支持了。而传统文化终究是要适应现代的观念,现代社会的节奏,这种观念已经明显不适用于现代的社会。随着女性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家庭不再是由男性独自一人之城,而是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现代社会对于家务的观念,更多的是谁有时间谁做家务,甚至是男性做更多的家务,而且男性做家务事,常常会被冠以“好男人”、“好爸爸”等称号,这样一种社会趋势,使得很多的爸爸更加关注家务这一块。现代家庭的社会分工便呈现出“男女双方共同主外,主内”的趋势。
敬请关注【303所】板块的相关推送
作者:唐润利
编辑:陈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