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广电总局发挥行业优势 助力江西大余振兴发展

陈秀敏 国家广电智库 2023-03-28

导读

6月28日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自2012年对口支援江西省大余县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对口支援的总体构想,从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倾力支援,力促大余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年倾心帮扶,今天的大余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切实增强,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有效提升……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江西考察调研,亲自谋划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开启赣南振兴发展的征程。革命老区十年来发生的嬗变,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赣南大地的生动实践。



一、广电总局对口支援江西大余措施实成效显


广电总局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和行业优势,找准大余“需要什么”与广电总局“能帮什么”的受援工作结合点,从“突出政策引领、加强沟通对接、强化项目带动、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引导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向革命老区聚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任务目标,立足大余县资源禀赋和民生短板,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对接帮扶工作机制,力促一批带动力强、惠及民生的重要项目、重要政策落地实施。


(一)“铺展振兴新图景”,加强高位推动、顶层设计,倾注真情暖心帮扶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广电总局领导先后深入大余广泛调研数十次,考察县情、体察民意,摸清发展脉络,找准支援着力点。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深化规划布局,细化政策措施,高位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口支援江西大余工作方案》等6个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支援方案陆续出台,对口支援政策体系日渐完善,为加快大余振兴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这是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体系的重大举措。2021年5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口支援江西大余工作方案》从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及农副产品地域品牌等方面,再次明确了一大批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加速助推大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5月,广电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出要努力构建在主题宣传、精品创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层广播电视节目优质内容供给、加速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智慧广电消费帮扶、开展教育、人才帮扶等方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强化帮扶工作机制、推进党建结对帮扶、谋划落实帮扶举措,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二)“积蓄发展新动能”,加大人才领域援助力度,提升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广电总局选派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到大余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支持指导挂职干部扎实服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挂职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迅速转换角色,作为赣南“新老表”,脚印遍布城乡村镇、山水沟坎,不仅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熟悉政策优势,更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将党中央战略布局落细落小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为大余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广电总局通过跟岗实训、办班培训、调研指导、选派师资授课等方式,为大余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在大余县设立播音主持实践锻炼基地,举办四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公共服务培训班和研讨班,赣南及周边老少边穷地区300多名广电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累计协调安排45批次132名广电从业人员到传媒学院培训。广电总局研修学院与大余签订“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助力乡村振兴”等公益培训协议,对大余县及其他赣南地区广电人才进行培训。这些培训培养和孵化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理念、掌握网络视听传播方法技巧的区域宣传领头人,提升了大余县广电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推动了赣南等老区广电事业发展。



(三)“聚焦提高曝光率”,整合广电资源,助力大余文旅实力出圈


广电总局大力支持大余“旅游活县”战略,推动开展旅游品牌创建,聚焦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传统民俗文化,协调国家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头部平台,将大余文化旅游的新特色、新魅力、新成就展现给全国各地,全方位多平台增加大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曝光率。


《魅力大余》系列专题片等在央视播出;“看美丽乡村庆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战—星光帮扶行动”等大型活动在数十家主流媒体同步直播;以大余红色文化及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片《我们都是追梦人》等登陆央视、各省级卫视频道以及新媒体头部平台播出;中秋主题游园活动《梦回南安》在中央电视台《传奇中国节》直播等,让大余进入全球亿万观众视野。积极引导境外摄制组赴大余县取景拍摄,协调花椒、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从活动策划、流量支持等方面,强势宣传大余,增加网络曝光量。



经过全媒体全方位的持续宣传推介,大余在全国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把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深度融合,使红色成为文明实践和旅游的最大品牌和最亮底色。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南国烽烟举红旗——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全县文旅品牌基础设施、产品体系、服务功能与质量等不断完善。2021年大余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继续推动丫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梅关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促进大余的国际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品牌爆发力持续提升。数据显示,近几年大余主要旅游指标年均增长35%以上。旅游兴,百姓富,当地群众通过租赁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房屋改造等方式创收,鼓起了腰包。2021年,大余接待旅游观光人数848.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37亿元。全县各景区带动1730户5700多人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四)“一枝一叶总关情”,聚焦民生,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


十年帮扶路,广电总局策划推动一批批有深度有温度的帮扶举措,交出了一份精彩温暖的民生答卷。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方面,大余县大部分乡镇,每天早中晚都会定时响起“大喇叭”,时政新闻、疫情防控通告、森林防火禁令、防电信网络诈骗常识、天气预报……这些平时群众急需的政策、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全县的应急广播系统传递到千家万户。在挂职干部的积极争取和协调下,革命老区成功纳入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资金补助范围,赣州包括大余在内的15个县获得补助,大余被列为“十四五”时期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第一批试点县。大余县整合县域各方面现有资源,建成了纵向与国家、省、市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和本级政府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通,平战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在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基层宣传、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标民生,是对口支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广电总局把人、财、物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切实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赣州“户户通”工程被列入享受西部政策补助范畴,下拨大余县“双模直播卫星接收设备”12410套;玉枕山台、卵岭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无线覆盖工程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群众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难题,全县数字广播电视覆盖率从20%提高到85%以上。稳步推进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运用应急广播和“数字大余”成果优势,组织编制《大余县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方案》,给予项目、资金等支持。


将精神食粮送到家门口,银幕竖在村头空地,书屋建在农户身边。开展多种多样的下基层活动,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协调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中广天择公司、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影集团向大余县捐赠优质电视剧、广电节目、电影放映户外屏幕;协调人民出版社、韬奋基金会等多渠道筹措400余万码洋图书充实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农家书屋、中小学图书室,支持大余县创建“全民阅读示范县”,把文化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二、广电总局对口支援江西大余基本经验


对口支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创新,践行了党的“共享”发展理念,对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力保障:坚持党的领导,组织多方参与


党的领导是对口支援的政治保障。广电总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无论是作为“条”的中央部门单位、还是作为“块”的省以下各级政府,健全对口支援专门机构,确保结对双方层层落实支援活动。广电总局人事司持续加强干部人才选派和跟踪管理,培养关心干部成长。广电总局公共服务司作为主管业务司局,组织专班常年抓,上下联动一起抓。一是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从无到有、从随机决策到常态化政策、从政策措施到治理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有力、联系紧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重点任务,科学编制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精心筛选帮扶项目,扎实推进落实对口支援各项工作任务,整合广电总局各司局和直属单位资源,形成“一盘棋”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关键抓手:以人民为中心,将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有效结合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对口支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让振兴发展过程成为厚植群众根基的伟大实践。落实振兴发展帮扶机制,要坚持把对口支援和自力更生有效结合,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一是供需对接、系统推进。广电总局通过“调查研究”与“专题会议”方式拟定和构建大余对口支援政策,汇聚资源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从粗放的支援活动进阶到精准的治理系统。二是从初期的政策倾斜、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支援,发展到项目建设、产业帮扶、技术引进、人才支援等多维度的“造血式”支援。培养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拓展对口支援领域,促进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


(三)突出特点:对口支援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广电总局着力搭建合作平台,用好行业优势、支援经验做好产业规划和项目建设,开展具有广电特色的“扶智”项目,努力供给更多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重点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和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机制,从过去的短期提升收入转变为提升中长期发展能力,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的全方位援助模式。促进干部、人才、技术、管理相融合,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形成项目、干部、人才帮扶协同推进的新局面。推动协同共治成为对口支援机制的运行方式,不仅让党政领导干部和政府组织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中枢和关键,同时积极探索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发挥对口支援作用的有效机制。


广电总局站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新的历史节点,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支援的号召,切实用红色基因“铸魂”“强基”“健体”,奋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样板区,不断将锐意进取精神化为接续奋斗动力,努力谱写新时代红色圣土上的新荣光!


(陈秀敏 国家广电总局援派江西省大余县挂职干部,现任大余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监       制:杨明品

轮值主编:陈   林

后期编辑:秦   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