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人的基因?谁在操纵你买奢侈品的欲望

康宸玮 Figure 2022-06-25

 

今年经济形势有多不乐观,答案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生态化反」之类的创业黑话从北京咖啡馆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地摊经济」。一场疫情,就这样摧毁了我们对未来经济宏图的信心。

 

就在这种担忧情绪甚嚣尘上时,奢侈品价格竟然又涨了。

 

今年5月以来,在欧美市场,LV的几款经典包均上涨5%左右;而CHANEL包则普遍涨幅超越15%。

 

到了中国市场,奢侈品的涨幅更加剧烈。LV零售价全线上调10%左右;CHANEL的经典款CF更是一鼓作气从2.2万涨到2.7万元,涨幅达25.5%。

 

是谁给了奢侈品这样涨价的勇气?

 

品牌方给出的理由无非是受疫情影响成本上涨之类。但我们都知道,这对于奢侈品本身定位的价格而言,所谓的成本涨幅根本就是洒洒水啦。

 

如果勇气不是被供给逼的,那就是被消费惯的。

 

在新加坡亚洲新闻电视台开播的系列纪录片《奢华亚洲》(LUXE ASIA)里,我们或许能一窥消费者的心态缘由。



买的不是包,是认同

既然是《奢华亚洲》,顾名思义,每一集都选择在亚洲一个奢华名贵的地区走访取景,而且竟然一连拍了5季40集——制作成本上奢华到令人怀疑经费是不是花不出去了。

 

在前两季中,观众跟随着美国主持人阿妮塔·卡普尔的目光,走马观花地欣赏了亚洲富豪们各种令人咋舌的要求。比如一定要在房间四面的每一处窗前都能看到池塘湖景,没有的话那就来个水帘洞;比如马桶一定要智能到人一靠近就会自动抬盖,可能是因为富豪的平板电脑太大了腾不出手吧。

 

如果这些动辄几千万的设计价格是对应其功能属性,显然划不来——它贵的意义就在于贵本身。买家就这样用「钞」能力把自己与普通人「生活品格」的差距,简单粗暴地拍在观众面前。

 

与之对比起来,CHANEL包竟已经属于奢侈品牌里较为平民的一类,当稍显宽泛的买家群体在购买这些包时,显然不是为了图一个储物空间,而是试图跻身于那个更狭窄的身份认同里。

 

在另一部讲述年轻人潮流文化的纪录片《我们的浪潮》里,马伯骞的朋友,同时也是Soulstage买手店的合伙人夏嘉欢就看准了买家的这种心态。于是,他从球鞋爱好者一跃变成了全北美最大的鞋类经销商之一。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时,夏嘉欢就挣到了十万美元,每个月。

 

夏嘉欢一语道破:「现在的审美有点三四十年前暴发户的感觉,把LV、Gucci (的)logo往身上穿,不是追求一种不一样,反而他们会追求一种一致性,一种认同感,这其实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所以奢侈品价格越涨,反而越能激发他们跻身于上层的心理。事实上,奢侈品也一直没有让他们失望过,这些年来一直在保持着涨价的态势。虽然这么做会导致品牌流失掉⼀些购买⼒下滑的消费者,但更重要的是能帮他们牢牢锁住更富有的⾼净值阶层——甚至越涨价,那些仍然具备强购买⼒的消费者就越是垂涎。

 

毕竟那些刚需的单品是他们身份的体现。如果奢侈品在这时选择了降价,反而是对自身品牌形象的一大打击,于是品牌方硬着头皮也要涨,消费者硬着头皮也得买。

 

海底捞涨个十几二十元,舆情就已经怨声载道;奢侈品一涨几千元,网上却一片和谐。

 

或许,只有从一贯高冷的奢侈品店员现在终于对消费者笑脸相迎这一个细节上,才能感受到疫情对行业真正的影响。



做人还是要「闷声发大财」

《奢华亚洲》制作方似乎也察觉到了这样赤裸裸表现出对物质崇拜的舆论导向不对,从第三季开始主持人由美国白人女性阿妮塔·卡普尔换为了亚裔女性,以做到政治正确,避免被认为有猎奇凝视的视角。

 


到了第五季,纪录片更是努力想讨好「后浪」,把奢华的定义聚焦在「千禧一代有了更多的个性选择,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化的环境上」。可我们如果去深思到底「多元化」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原来是他们拥有了人一靠近就会自动抬盖的马桶。

 

嗐。



从纪录片的播出效果与制作成本对比来看,这部纪录片确实是够奢华的,不仅不叫座,而且不叫好。当纪录片每一个拍摄对象,都是以昂贵作为最核心标准时,主持人假装对此视而不见,去讨论它的艺术造诣是非常滑稽的。



嘉宾有时忍不住出来吐槽,比如创造了自己同名豪华腕表品牌的理查德·米勒就直言不讳:「我收藏了很多复古赛车,这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因为车每年都在升值。」

 

主持人只能尴尬地笑笑。



不可否认,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价值观里,对如何巧妙地表达自己生活富足,从来都是一门大学问。在晋代,就有个比较极端的反例。

 

两个叫石崇和王恺的人,以斗富闻名。

 

石崇是大司马石苞家的公子哥,王恺是晋武帝的舅父。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

 

这场斗富,甚至连皇帝都参与到了其中。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石崇看到后,直接敲碎了。

 

两人斗富的最终结果是石崇遭人嫉妒、诬陷,被满门抄斩。

 

可见,做人还是要「闷声发大财」。

 

坊间传闻,如何在广州厦门一带,辨认真正的土豪,就是看谁出门搭配是拖鞋+大裤衩、挤公交车,腰间却别着一串串钥匙。

 

但是这种方式显然只适合寻找岳父或公公,对于广大女性来说,是极不友好的。奢侈品的身份提醒意义便在这时实用了起来。

 

但是良好的婚姻关系与幸福的人生体验,与买奢侈品真的有密切的联系吗?

 

我们的确可以在《奢华亚洲》里,看到阔太太与老公互相调侃对方的品味差异,最终谁都说服不了谁,两人按自己的喜好各装修一半别墅。



但笔者还是很难想象,再富有的人也总有资源不够的抉择题,比如孩子的教育、时间安排等,那时双强势的家庭关系里,有愿意妥协的一方吗?

 

较之于老公愿意给她买爱马仕的女性,我们更相信那些为了支持丈夫事业而卖掉爱马仕的女性,更懂得婚姻幸福的真谛。

 

而且,在笔者这样的直男眼中,一个人活得是否有型好看,跟身上的物件还真没太大关系。

 

当你感到奢侈品已经可以左右你的价值观,甚至逼迫你超出自己消费能力时,要是能重来,你要学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撰稿   康宸玮

编辑   鲜   于
校对   许   静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推荐阅读 



 双十一倒计时,祈祷这部纪录片能帮你理性一次 


 美利坚小镇网红生存惨状 


 片揭秘:专门撕咬中国公司的「华尔街之狼」




 \ 收看更多人物视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