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愚人节荒诞纪录片大赏:这些故事一个都别信

鲜于 Figure 2022-06-25

记录真相、寻求真实,应当是一种精神以及不懈地实践,而不是局限于某种影像类型。

 

在今天(4月1日)这个考验智商的日子,我们一起认证一个简单的真相: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等于真实。

撰稿| 

编辑|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纪录片


行为经济学中有个名词——「旅鼠效应」:每当旅鼠族群数量增加到环境容许的上限时,旅鼠们就会以集体跳海自杀的迷惑行为,达到削减族群数量的目的。经济学家就借此来形容股市中盲从、失智,陷入集体无意识,最终茁壮成长为韭菜的现象。

股神巴菲特曾经引用这个「旅鼠效应」来比喻股市的跟风效应:当投资者突然增多,投资机会就会减少。而当市场出现暴跌时,撤离市场的通道变得非常狭窄,集体的恐慌会导致投资者的自杀性抛售。

但事实上,「旅鼠效应」的研究却是建立在谬误和谎言的基础上。1958年迪士尼出品的纪录片《白色荒野》中,一群可爱旅鼠们跳海自杀的行径引起了人类的极大「兴趣」,这部纪录片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出人意料的是,「旅鼠跳海」是否真的存在从来没有被科学界记录并认可。很有可能这只是人类编造出来的,因为旅鼠大部分都会游泳。

编造这个谎言的竟然是一群纪录片人。《白色荒野》摄制组买了几十只旅鼠,通过拍摄、剪辑,制造出成千上万只旅鼠迁徙的样子,并人为把它们赶下了伪造的「悬崖」……

自纪录片诞生一日起,「真实」就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理想主义者认为,纪录片应该以对真相的绝对信仰和追求,带给观众黑暗里的光明。但现实中,纪录片更贴近于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的定义,是「对真实的创造性处理」,是某些人对于某些事情的观察,对于世界的观点。

纪录片本无所谓真假,制作者多了,各自立场不同,就会出现各种光怪陆离的作品。可以预见,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的时代,纪录片领域被大量无脑反智作品充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于观者而言,独立的欣赏和思考能力,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否则的话,一年365天,每天都是愚人节。

 

 

《200个证据:地球不是旋转的球》

 

自洽度:三星

 

传播度:五星

 

娱乐度:五星

 

你能想象么?据美国民意调查公司公共政策民调基金会(Public Policy Polling)的调查显示,约1%的美国人(人数约为一百万左右)认为地球是平的。

 

如果不是NBA球星凯里·欧文,很难说有多少人关注「地平说」信仰者这个小群体——尽管不久之后,欧神仙表示自己只是开玩笑,并公开道歉,但是他和「地平说」却深深绑定在了一起,成为了篮球迷之间的陈年老梗。

 

人类用将近2000年的时间,才逐渐认可「地圆说」替代「天圆地方」,然而在19世纪中期,塞缪尔·罗博瑟姆,一位英国医生和发明家,几乎是凭一己之力高举起了「地平说」大旗。

 

1849年,他出版了16页的小册子《天文学探究:地球不是球形》,公开与「地圆说」宣战。他宣称自己做了实验:在英格兰东部一条运河上眺望远处的船,船航行了6英里之后他还能看到,所以地球根本没有曲线——要不是知道水面空气存在折射,我真的就信了。

 

总之,罗博瑟姆奠定了地平说的基本观点:地球是一个盘子,北极是圆盘中心,南极是圆盘的边缘,高高耸起,形成一道冰墙,将地面上的东西比如海水等漏出去;太阳和月亮像两个大灯泡,轮番运转。


 

1956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塞缪尔·申顿,创立「国际地平说协会」,并将支持「地平说」行为脱离与科学家互喷口水的低级趣味,升级到与强权对抗的新高度:「地平说」是人类反抗政府谎言、反抗思想压迫的武器。

 

他和他的会员们认为,「地圆说」的所谓证据,都是美苏伪造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具体是什么阴谋?「地平说」支持者表示:都说是「不可告人」了,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总之,太空中拍摄下的地球照片是假的,载人航天计划是假的,登月是假的,都是「欺骗公众的政治阴谋」。

 

「地平说」支持者还结合历史,推导出世界各国领导人集体隐瞒了「地球是平的」这一真相,理由就是各国政府签订的《南极条约》。在「地平说」模型中,南极可是世界的边界,于是各国利益集团狼狈为奸,「为了防止地球的边界被发现,他们心虚了,把地球封锁起来了」!

 

由于「地平说」太过荒唐且愚昧,到本世纪初,巅峰时期注册达到3500人的「国际地平说协会」及其理论已经渐渐销声匿迹。但新千年带来的另一个巨变是:社交网络崛起了。

 

2015年起,Youtube上开始出现大量宣传地平说的视频,除了《200个证明:地球不是旋转的球》,还有《地平线索:穹顶之下》《牧师宣讲<圣经>中的地平真相》等等等等。这些视频用无可辩驳的「证据」「推理」密集轰炸,颠覆着人们的认知:道路看上去是水平的,所以地球是平的;水平面是水平的,所以地球是平的;鸟儿能从太阳的背后飞过去,所以太阳离地很远是骗局……


 

并不是谁都有机会能到大气层之外去看眼地球的,那么你都没亲眼见过,怎么能证明「地圆说」是真的呢?逻辑缜密,无懈可击。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如果信这些,初中物理老师会跳起来打我膝盖的。

 

爱因斯坦有个流传已久的名言:如果我的理论错了,那么只需要一个人指出事实就足够了,何必要一百个人那么多呢?

 

证明地球是平的,真不需要200个证据,如果能有一个靠谱的就够了,真的。

 

 

《全球变暖的大骗局》

 

自洽度:三星

 

传播度:四星

 

娱乐度:三星

 

这是一个逻辑论证非常清晰、直接的纪录片,采访了多位科学家,用大量的数字、证据,就为论证四个字,科学组织、政府机构「别有用心」。

 

按照本片逻辑,所谓「全球变暖」,其实是一个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保分子创造出来的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全球产业。科学家通过支持恐慌故事来争取研究基金,政客和媒体通过大肆渲染,来攫取选票与流量。

 

要不是看到科学家、政客和媒体处心积虑搞这么大骗局,只是为了「数百亿美元」,我又真的信了——数额是不小,但全球经济真没这么穷。

 

人类在16世纪就发明了气温计,但是到19世纪晚期,全球性质的物候观测网才正式建立,气温的变迁得以开始系统性统计。到了上世纪中期,通过对50多年气候统计材料的分析,科学家发现相较世纪初,地球气温升高了大约2℃,这是全球变暖话题提出的背景:全球确实(至少是曾经)出现过变暖的现象。

 

在科学界内部,关于气候变暖问题争议不大,即: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有争议的点,是「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话题之间的联系,因为基本上都来自于对未来的数据模拟推导分析,以百年为基准,是否准确无法验证。

 

这也就造成一个问题:我无法从根本上证明,《全球变暖的大骗局》是错的……


 

但在制作手法上,《全球变暖的大骗局》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与大部分阴谋论文章、视频类似,《全球变暖的大骗局》首先用了「鱼目混珠」,片中看似有多名科学家出镜,但多位「博士」头衔的被采访者,后来被证明专业并不对口,并且并未从事气候变化的专门研究。

 

其次,《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熟练使用了「断章取义」,片中真正的气候变化专家,他们的出镜发言被错误引用。而且节目组在美国找到了几位反对气候变化的学者,却「忽视」了几万名赞同气候变化的专家。

 

第三,片中引用的图表数据,多次出现错误。比如一组证明1930年温度比「现在」高的数据,这个「现在」被刻意模糊掉了——其实是1995年,而非距当下更近的年份。

 

最后,还有个片子内容之外的小「错误」。这部2007年播出的纪录片,是由英国一家免费公共服务电视网第四台(Channel 4)制作的,但在某些自媒体引述时被说成了BBC出品,是BBC「搞假新闻专业户」罪证之一。就很有趣……

 

 

《疫苗黑幕:从隐瞒到灾难》

 

自洽度:四星

 

传播度:三星

 

娱乐度:三星

 

这是一部导演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而制作出来的独立纪录片。

 

有自媒体称导演因为揭露疫苗产业的黑幕而遭到「打压」,在医学界身败名裂,片子也被限制传播。

 

但事实上,导演安德鲁·韦克菲尔德,这位英国前医师和学者,早在片子2016年4月1日上映前6年,因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涉嫌不当行为,于2010年就离开英国医学界跑到美国了。

 

与《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类似,《疫苗黑幕:从隐瞒到灾难》同样使用了大量人物采访来加强可信性,医药业内人士、医生、官员、疫苗受害儿童的父母等等。

 

片子最劲爆的点在:美国疾控中心一直都知道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会导致儿童自闭症的风险,但他们还是选择删除关键数据,销毁文件和误导国会。该中心科学家威廉·汤普森亲口承认自己参与大量科学造假。


 

骇人听闻,却毫无新意。

 

疫苗作为人类抗衡病魔的常用手段,自18世纪诞生以来就处于争议焦点,不乏拥趸和抵制——围绕新冠疫苗的争议也一样。

 

反疫苗运动,其实反映的是现代公共卫生所面临的困境之一。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烈性传染病比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逐渐变得不再可怕甚至是消失于公众目光中,这些「传说」中的疾病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必然会遭到低估。与此同时,疫苗作为医疗技术的自身缺陷,比如副作用,就会格外凸显——换句话说就是,脱开剂量谈毒性,都是emmm……

 

对公共卫生决策者来说,推行某种疫苗,考虑的是利弊孰大,但对于副作用受害者个体及其家庭来说,一点点弊处都是灾难。

 

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应该拥有公开讨论的机会,这不算错。但最终,考量的还是决策者的立场、智慧与良心。

 

 

《时代精神》

 

自洽度:四星

 

传播度:二星

 

娱乐度:三星

 

「xxx下了一盘大棋」,这就是《时代精神》三集的核心思想。

 

第一部里,彼得·约瑟夫从基督教的历史讲起,认为人类从古至今生活在少数人的统治之下,他们通过宗教、战争、恐怖等手段奴役大众;第二部《附录》里,导演怀疑美联储,怀疑全球化,怀疑媒体,怀疑一切;到第三部《迈步向前》,导演否定「当前国际社会的经济社会旧范式」,直接布局未来。


 

「把所有一切都往阴谋推,得出的就是这个。」某豆瓣网友评论。

 

相比一些著名的阴谋论纪录片,比如《保罗·麦卡特尼已经死了》《光照派》《登月秘辛》等,《时代精神》显得没那么荒诞,如果以辩证法来看这套片子,一方面确实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重构和解读信息,探究偶然背后的必然;另一方面,又太容易将人带入无限怀疑的黑洞,患上被害妄想症。最终结果是,哪怕铁证如山,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总有刁民想害朕」。


 

几乎所有的阴谋论,通常都伴随着对制度和权威的不信任——当然,他们经常不值得信任——许多人在接触到某种阴谋论之后,会获取某种超脱感,误以为自己从主流媒体和专家意见中解放了出来,甚至,可能会将这些新信念视为通向更积极、更有希望的未来的道路。

 

醒醒,个体评估事实、数据和论点的能力很容易被高估,保持独立思考是必要的,但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就是你的不对了。

 

今天罗列的几部影片,仅仅是荒谬纪录片的一小部分,所涉及多为科技、人文领域。事实上,还有更多充斥着偏见、谎言,以及「洗脑」阴谋的政治、社会类纪录片,是不方便展开讨论的。

 

反智主义盛行是当下全球化的困境,渗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前文所说,纪录片不是一片理想主义的净土,而仅是一种创作载体。但正因为大多数纪录片创作者秉持着真诚的、人道主义的创作态度和方法,让纪录片与真实、人性之间,建立了某种关联。

 

故而,假纪录片之名,行反智、欺诈之实的作品,我们还是会见一部,骂一部。

 

即使在今天,也不要做那个愚人,但不妨多笑一笑。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推荐阅读 



今年的奥斯卡,认证了一位日本电影大师


一位纪录片导演死于俄乌战火 战地报道的残酷令人绝望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印度女人



 \ 收看更多人物视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