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演论》和《美丽新世界》背后的超级学术家族

望羲 科学大院 2020-10-16

如果说大师令人高山仰止,那大师辈出的学术家族则更是只能让人望峰息心、唯有膜拜了,遑论这个学术家族基因优良,文理兼长。没错,说的就是英国赫胥黎家族。


赫胥黎家族不完全族谱(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托马斯·赫胥黎:不爱辩论的科普作家不是一个好教授(?)


中国人最早接触进化论,竟然靠的是二手来源。


甲午海战惨败后,郁郁不得志的严复翻译了一本《天演论》,讲述西方最流行的达尔文进化论。不过他怎么都想不到一本纯科普作品会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反响。一时间这本《天演论》洛阳纸贵,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案头书。


严复与天演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康有为见到此书后,称赞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


蔡元培在《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中盛赞:“近五十年来西洋哲学,推侯官严复为第一。”


一位来自安徽的青年才俊胡洪梓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


鲁迅曾回忆说:“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哦!原来世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了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其好友许寿裳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两人还常在一起背诵《天演论》。


通过康梁、蔡元培、胡适、鲁迅这些“舆论领袖”,严复的《天演论》启发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而这本书的原作叫《进化论与伦理学》,作者正是英国著名博物学家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


Thomas Henry Huxley(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托马斯出生于伦敦西面的伊林。他家境清贫,父亲原是学校的管事,被解雇后在一家银行里当小职员。托马斯八岁才有机会上学,只读了两年书就因经济原因而休学。他依靠自学获得查令十字医院的全额奖学金,成为一名医生。


21岁时,托马斯进入皇家海军海斯拉医院做助理外科医生。因为正值青年且医术精湛,被院长推荐为随船医生,托马斯在“响尾蛇”号上度过了四年的航行生活。在这四年里,托马斯从一位医生,蜕变为博物学家。


尽管20岁时就发表过生理学论文,但真正让他在科学界展露头角的是他在航行结束后整理发表的论文《关于水母的解剖学》,这篇论文被认为奠定了“动物学中一个新领域”。


此后,托马斯在学术界的发展一帆风顺,在那个教授稀缺的年代,他不到30岁就成为伦敦矿物学院教授,被认为是英国最有希望的学术新星。托马斯果然没有辜负学界的期望。在45岁以后的学术盛年,他在近十个学术团体担任职务,还担任了十年的英国皇家学会秘书。1883年,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达到个人学术声望的顶峰。


T·H·Huxley in 1883(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位出身平民的大科学家,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身为教育家的托马斯提出了“大众教育”的口号,为工人办夜校,提倡儿童免费上学。他曾向议会提出过让贫穷子女率先享受免费教育的法案。


也许以上这些并不为人所熟知。托马斯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对达尔文进化论不遗余力的鼓吹。在这点上,托马斯是真的闻道则喜,自称“达尔文的斗犬(Darwin’s Bulldog)”。郑板桥因为对徐渭的崇拜,也自称“青藤门下走狗”。看来在搞崇拜这点上,科学和艺术一样,西方和东方也一样。虽然自称“斗犬”,但托马斯对达尔文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接受,两人一辈子也没能弥合学术分歧。


达尔文(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托马斯多次参加辩论和演讲,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这只“斗犬”可不只会“狂吠”,而是如假包换的雄辩家。他在35岁的年纪,与牛津主教威尔伯福斯进行了一场关于进化论的“牛津大辩论”。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的年会上,托马斯逻辑清晰,机智勇敢,风度优雅地捍卫了进化论,连他的反对者都承认托马斯是一位优秀的辩论家。


有研究指出当时的辩论只是私人间话题,流传并不广,只是到后世,这场辩论因为双方身份而被放入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大背景下,所以才进入科学史。有趣的是,辩论双方在事后给友人的信中都宣称自己“痛斥”了对方。达尔文的老战友,也是后来比托马斯早十年的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约瑟夫·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1817-1911)目击了整个辩论过程。他认为托马斯的演讲并不成功,托马斯的声音不够洪亮有力,也没有抓住威尔伯福斯发言中的弱点。胡克认为是自己,而不是托马斯成功反击了主教。胡克的说法并非王婆卖瓜。辩论之后的报道中,对胡克发言的引用是对托马斯发言引用的三倍。这段公案,也成为科学史上一段历史哲学研究的好素材。


托马斯精力过人,在组织学术团体,参加学术辩论和践行社会实践的同时,一生还发表过150多篇论文。他的研究范围广泛,甚至还研究过小龙虾,当然,肯定不是研究怎么烹饪。托马斯的实验室还带出了“科幻小说之父”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威尔斯也同样出身贫苦,幼年还因为意外而跛了脚。在托马斯的熏陶下,威尔斯敢想敢写,还特别高产。他的科幻作品改变了凡尔纳小说里的乐观主义倾向,以严谨内省的风格审视和预言科学发展,关注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思维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变。


当然,带出威尔斯的托马斯笔头也很强,没那么多幻想,他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托马斯的文章词藻华丽,鼓动性极强,极大地推动了进化论的初期传播。他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完成于去世前三年,可谓他一生思想的集大成者。这本宣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通俗小册子,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进化论,后半部分讲伦理学。严复慧眼识珠,果断翻译了前半部分,结合斯宾塞的学说加入许多自己的注释和评论,删去托马斯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容,用自己并不擅长的古文,炮制出一本科普畅销书《天演论》。——如果托马斯看得到看得懂《天演论》,棺材板估计都压不住了。


莱昂纳德·赫胥黎:优良基因传承者,其实是个潜在的“教育家”?


跟赫胥黎爷爷托马斯比起来,赫胥黎爸爸莱昂纳德(Leonard Huxley,1860-1933)似乎略显平庸。估计谁摊上这么牛的父亲,都得压力山大。


不过莱昂纳德很好地起到了传承的作用。除了在学校教书之外,空余时间里,莱昂纳德编撰了三卷本《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生平及书信》、两卷本《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爵士生平及书信》(这里的胡克就是前文提到的辩论目击者胡克),还出版了《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性格描写》。可能达尔文对他来说是神一样的人物,所以莱昂纳德只写了一个关于达尔文的短传记。进化论初期的三个主要人物的历史记叙,莱昂纳德算是包圆儿了。


Leonard and David and Andrew-摄于1920年代苏格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仅仅传承家族精神还不够,最主要的还得传承优良基因。莱昂纳德娶了名门阿诺德家族的茱莉亚为妻,生了1个女儿5个儿子。除了自杀的一个儿子之外,其余五个都培养成才。要说家风教育,咱都得跟莱昂纳德学。


孙辈:精通主业,开辟副业,一不小心就是“XX学家”


在莱昂纳德的培养下,他的四个儿子分别在社会运动、文学、科学(主要是生物)和雄辩这几个方面颇有建树。


朱利安:热衷社会运动的生物学家


Sir Julian Sorell Huxley(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大哥朱利安·赫胥黎爵士(Sir Julian Sorell Huxley,1887-1975)曾是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二战期间,在无法进行科研的情况下,他积极投身社会运动,转型成为成功的社会活动家,他还创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担任第一任总干事,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创立会员之一,并且担任过英国人道主义协会的首任主席。1958年,朱利安获封爵士,并获得林奈学会的达尔文-华莱士奖章。这年刚好是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一百周年,可谓冥冥中自有定数。


实际上,朱利安的组织才能很早就展现出来。25岁时,朱利安受美国著名教育家洛维特(Edgar Odell Lovett,1871-1957)之邀筹建莱斯研究所(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前身)的生物学系。


1912年9月,朱利安密集拜访了美国当时的顶尖名校,为未来的生物学系广纳人才。在哥伦比亚大学,朱利安没能说服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却把他的得意门生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1890-1967)招至名下。这位1946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在莱斯研究所讲学一年。


Thomas Hunt Morgan(左)与Hermann Joseph Muller(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能一把辨识出两位诺奖得主,朱利安的火眼金睛一定来自家族遗传。


Thomas and Julian in 1893(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阿道司:具备科幻色彩的文学家

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而言,赫胥黎孙子里最出名的恐怕是《美丽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Aldous Leonard Huxley, 1894- 1963)。


Aldous Leonard Huxley(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三大反乌托邦作品中,《美丽新世界》无论在成书时间上还是作者关系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成书年代上看,《美丽新世界》介于《我们》和《1984》之间;而且,阿道司在伊顿公学(他的母校)短暂的法语教师生涯里,曾教过一名叫做埃里克·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的学生,这位学生后来也像他的老师一样从事写作,笔名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也就是《1984》的作者。


非常有趣的是,奥威尔认为《美丽新世界》部分设想源自扎米亚京(Yevgeny Zamyatin)的《我们》。但阿道司却说自己早在知道《我们》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美丽新世界》的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威尔斯(前文提到的托马斯的助手,科幻小说之父)作品《现代乌托邦》和《神一般的男人》的启发。虽然奥威尔认为他曾经的老师在撒谎,但如果读者仔细读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的话,大概会发现奥威尔的《1984》显然比《美丽新世界》更接近于《我们》。奥威尔也承认阿道司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出众。《美丽新世界》极强的科幻属性和优美流畅的文笔,也正出于此。


跟朱利安同一个母亲的阿道司以文学家行世,一生七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终未获得该奖项。这份缺憾,要靠两人同父异母的弟弟来弥补了。


安德鲁:涉猎医学、物理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Sir Andrew Fielding Huxley(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安德鲁·赫胥黎爵士(Sir Andrew Fielding Huxley,1917-2012)是朱利安和阿道司的弟弟,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因神经动作点位的研究,于196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安德鲁与搭档霍奇金(Sir Alan Lloyd Hodgkin,1914-1998)的工作,开创了神经冲动的研究并奠定了离子通道的研究基础。200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坎德尔(Eric Richard Kandel)认为该项成就“对神经元生物学的贡献可与 DNA 结构对生物学的贡献相媲美”。


1974年,安德鲁获封骑士。功成名就后的他于1980年到1985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而他祖父托马斯也曾担任过这一职位,祖孙均担任过会长,这在皇家学会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大卫:从军官到能说会道的大法官


David Bruce Huxley(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大卫(David Bruce Huxley,1915-1992)是安德鲁的亲生哥哥,也是朱利安和阿道司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参加二战,先在北非跟隆美尔作战,然后到伊拉克驻防了五年,战功卓著,以副旅长身份退役。战后,他把家族遗传的雄辩专长用在了法庭上,成为英国最年轻的皇室法律顾问,后来他还做过英国最高院的首席大法官。


大卫跟第一任妻子生了个女儿叫安吉拉(Angela Mary Bruce Huxley),1964年嫁给了达尔文的曾孙乔治(George Pember Darwin)。两人大喜的婚讯,还上了纽约时报,新闻标题是:A Darwin Selects A Huxley Species。记者真是吐得一手好槽!


结语:


赫胥黎家族得以在学术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除了基因作用之外,也少不了家族精神和思想的滋养与传承。作为后人的我们,除了瞻仰前人的智慧和风骨,也得从中习得钻研、刻苦的精神,为我们如今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相关人物的维基百科词条

2. https://thehuxleystory.wordpress.com/huxley/

3. http://godalmingmuseum.org.uk/index.php?page=aldous-huxley

4. 叶笃庄. 赫胥黎自述. 科技文萃, 1995, 9: 143-146.

5. 叶笃庄. 进化论的斗士科学普及的先驱——纪念赫胥黎逝世100周年. 科技文萃, 1995, 9: 140-143.

6. 郭晓强. 神经冲动研究先驱——安德鲁·赫胥黎[J]. 生理科学进展, 2013,44(4): 314-320.

7. 唐科. 重温赫胥黎-威伯福士辩论. 读书, 2015, 9: 3-11.

8. 柯遵科. 赫胥黎与自然选择.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1, 196(33): 120-127.

9. 詹华如, 孙永庆. 赫胥黎甘愿做一只捍卫真理的“斗犬”. 观察与思考, 2004, 6:26-27.

10. 翁美琪. 赫胥黎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否定——读《进化论与伦理学》. 读书, 1983, 6: 72-75.

11. 刘福勤. 赫胥黎“生存斗争”观的复杂性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浙江学刊, 1986, Z1: 101-107.

12. 王天根. 《天演论》的传播与近代知识分子对生存斗争学说的诠释——以孙宝瑄日记为个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4): 52-57.

13. 王天根.《天演论》的传播及其影响. 光明日报, 2007年1月19日,第九版.

14. 柯遵科. 赫胥黎与渐变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2(4): 150-157.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注意啦!微信又更新啦!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为了不错过大院每天的精彩文章,请按下列操作“星标”我们吧:

进入“科学大院”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1. 我为“科”狂| 科学大院征文启事  

2. 人类的祖先到底是谁?Nature最新研究推翻了之前的看法

3. 生酮减肥很火,为什么不建议你用

4. 食盐里有针对中国人的灭绝计划?盐:这口黑锅我不背

5. 核聚变反应堆一定庞大和昂贵?未来可能不是这样

6. 爱Ta,就送他一把花椒吧!

7. 鱼类的记忆只有7秒?你可能都比不上它

8. 人类与“永动机”的千年恩怨(一):木鸢、木牛流马、魔轮…

9.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

10. 充甲醇一分钟,通话一星期?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我知道你在看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