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胜迹】魏新征:兴国寺——邓州首座皇帝赐名的官办寺院

2017-04-06 魏新征 冯老师为你读书

  

邓州兴国寺是邓州有史以来、第一座由皇帝赐名的官办寺院,遗址位于邓州市夏集乡。寺内的舍利塔为南阳盆地第一座佛舍利梵塔,唐朝初年,寺、塔毁于战火。据民国邓州籍著名学者郭伯恭编纂的《重修邓县志·佛教》记载,“高梁店村有方形塔座遗址”。



      选址邓州——龙潜所基  龙兴之地


笔者与痴谜文物考古近20年的文化学者许满贵先生,曾先后三次寻访兴国寺遗址未果。再次沿严陵河西行至关刘村附近,这段河道萦纡回环,首尾相顾,两岸护堤起伏,跌宕开合,气势不凡,观河流走势似乎应该在此,但却不是志书记载之地。


《明嘉靖邓州志》记述高粱店,在“州北三十五里”,清顺治《邓州志》记“兴国寺,在州北高梁”,而今,高梁店名称早已废。据已故邓州古代史专家骆立群先生考证,“高粱店,在今之夏集乡夏集街(杜岗)东南角,……左濒严陵河,古时因宜种植耐涝作物高粱,故古称‘高粱店’。但高粱店地势低洼,常有严陵河水患,洪涝灾害严重,大兴国寺塔应是建在今夏集街西岗上村一带,原属高粱店管辖”。


岗上自然村在夏集街西1.2公里,焦枝铁路西侧,北临裴营公路,北距严陵河2.5公里。此处地势突兀,海拔明显高出周边,具有“卧虎藏龙”之象。听当地人说,这里曾经发现汉代古城遗址,可能是汉南阳郡都尉治的监狱所在地,当地人称这里为“马武城”,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捕虏将军马武曾据守此地。


地势奇崛的岗上村背靠蜿蜒曲折的严陵河,这种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地理形胜,基本可以断定,岗上村即为兴国寺遗址所在地,民国年间的“方形塔座遗址”早已荡然无存,无迹可寻。


佛教在隋朝进入极盛时期,这和隋朝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崇佛理念有关。隋文帝皇位来自北周皇帝的禅让,他更深信自己是得到佛祖的加持护佑,遂积极倡行佛法,使佛教成为隋朝国教。


 仁寿年间(601—604),隋文帝杨坚先后三次诏令全国,建立110多座舍利塔,广置译场,释经弘法,开中国帝王兴佛、崇佛之先河。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时任邓州刺史李安请堪舆高士为大兴国寺相地,选址于岗陵起伏的严陵河南边。高僧释宝儒奉诏驻锡于此,为兴国寺首任住持。四月初八大兴国寺安奉舍利,崇建宝塔,名动九州;邓州迎奉舍利的盛大仪式场景在《全隋文·隋国立舍利塔诏》、《广弘明集》中均有翔实的记录。


隋文帝赐名并敕建邓州兴国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邓州乃隋文帝的父亲杨忠建功立业的“龙潜所基”、龙兴之地。早在南朝时北魏分化,东魏孝静帝与西魏文帝争夺荆州(治所在穰城)领地。西魏孝静帝命人占据穰城,文帝授权都督杨忠等人出师讨伐,荆州归于西魏之手。


时隔半年,东魏派军再攻荆州(穰城),杨忠等人弃城,荆州复归东魏。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州郡县三级行政架构为州、县两级体制,将原置穰县治所的西荆州改邓州,此亦为“邓州”名称之始源。


      

      塔下铭石——来历传奇  灵验神异


塔,最早是为埋藏和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遗骨而建的纪念性佛教建筑,首创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兼具堪山理水、镇水降魔、提振文运等功能。


邓州奉诏起塔后,即制作石函盛放舍利等圣物,石函则置铭石之上,埋于塔基之下。据《全隋文》、《法苑珠林》、《高僧传》载,舍利请入兴国寺后,住持派人四处求访精美的石头制作石函,皆不满意;于是就地取材,把寺内一粗朴的原石镌斫磨饰,竟然是一块蕴藏有玉的“璞石”,质地细腻,形设正直,巧类神工,舍利放入后,“石函内竟变出玉和玛瑙,其石有文罕显‘正、国、德’三字,并有仙人麟凤等出”。 

  

释宝儒住持兴国寺不足一年示寂(指高僧死去),由释智勤继任。在兵荒马乱盗贼蜂起的隋末,释智勤孤守兴国寺,无人敢侵扰欺凌,“庙宇经像一无所损”。唐朝初年,释智勤还归本寺,讲经弘法后隐于北山十余年。后来尚书省下诏召释智勤赴长安慈恩寺(内有大雁塔)讲经,释智勤没有接受诏命。释智勤还是营造镇平菩提寺、随州云堂禅寺的始祖,被尊为“菩提祖师”。


关于邓州兴国寺舍利塔的形制、建筑材料等,史书记载阙失。据古建筑大师刘敦桢先生研究,隋朝所建大多为木塔,每层都有架角,梁木方形,斗拱挑檐,平座倚柱,椽檐瓦拢。济南市历城区的四门砖塔可能是隋塔现存的唯一实物,邓州兴国寺、塔大约损毁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1)前后。


千年之后的访寺寻塔,只能是追寻一下来着历史深处有关文化的遥远记忆。



     

      

艺术价值——铭石珍罕  楷法精湛


“一通塔下铭,半部佛教史”。


隋仁寿年间舍利塔塔铭共有12块出土问世,唯有邓州兴国寺舍利塔下铭形制、铭文与其它11块塔铭截然不同。其余塔铭多是一尺见方的方形,制作与墓志铭类同。而邓州兴国寺塔铭为圆石鼓形,呈柱础状,直径80.5厘米,厚13厘米;竖书铭文14行,满行13字,全铭文154字,正书,刻在石平面中间,成方形排列。


《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下铭》铭文曰:


——大觉湛然,照极空有,慈愁庶类,救护群生。虽灵真仪,示同灭度,而遗形散体,尚兴教迹。皇帝归依正法,绍隆三宝,恩与率土,共崇善业,敬以舍利分布诸州,精诚恳切,大圣垂佑。爰在宫殿兴居之所,舍利应现,前后非一,顶戴欢憘,敬仰弥深。以仁寿二年岁次壬戌四月戊申朔八日乙卯,谨于邓州大兴国寺奉安舍利,崇建神塔。以此功德,愿四方上下,虚空法界,一切含识,幽显生灵,俱免盖缠,咸登妙果。


兴国寺舍利塔何年何月因何而毁,邓州最早志书《明嘉靖邓州志》没有记载,此塔铭后来被放置于龙兴寺(现名福胜寺)塔顶。这也是邓州龙兴寺塔何以被误认为是隋塔的缘由,据考证,福胜寺原名龙兴寺,始建于宋天圣十年(1032)二月二十五日。


清乾隆年间,邓州兴国寺塔铭被盗,后被找回充公,寄存在开封藩司库。民国年间,先存于开封祥符县仓库,后归河南省立民族博物馆保管,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下铭》拓本最早在北平、汴京等地流传,最为著名的拓本,是清末著名国画家、收藏家吴湖帆先生收藏的原石精拓最为珍贵。《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下铭》问世后,因其书法高古珍罕,备受名家珍视,竞相鉴藏。通观塔铭书法,游刃于汉隶北魏,楷法精湛遒劲、书风典雅大方、气韵筋骨凝重、启承融通法度、书丹娴熟深邃,乃隋朝书法之上乘佳作。


楷书刻碑始于隋,行书刻碑始于唐。大隋一统天下,虽政权短祚,但终是融通南北书风,上承南北朝,下启唐宋,影响不凡。从《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下铭》的书体风格可约略窥见其传承与过渡的意义。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临写的《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下铭》墨拓捐赠品,用笔沉滞朴茂,亦为原石精拓,毡墨精湛,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评赞此拓“楷书……佳妙,一字不损,很是难得”。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欧阳辅《集古求真》、梁启超《饮冰室藏拓》均收录其拓本。鲁迅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收藏家,他收藏6200余张拓片,其中“邓州兴国寺舍利塔下铭”钤周氏兄弟(与周作人)“会稽周氏收藏”印。现在网络拍卖的《隋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碑铭》拓本,每副估价1—2万之间。


千载历史,过眼云烟,连巍峨高大的寺塔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一块神奇的铭石竟能穿越历史烟云,牵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升腾着恒久的艺术热力,这当然是文化的力量。


借许满贵先生的《古诗·寻访兴国寺塔遗址》为文章作结:


——烟云不见寺,塔铭留墨痕。石函灵神异,舍利化埃尘。虎歇岗隆坪,星宿汉书载。菩提本无树,高僧积大德。铭拓竞收藏,阔论纵横哉!




作者专栏荐读

【人文胜迹】邓州开元寺——盛唐皇室的祈福道场

【人文胜迹】魏新征:邓州福胜寺——龙兴古刹 南宗祖庭

【评论】魏新征:微信的“江湖”,去留随意

【关注】邓州“交通哥”

【书评】清雅幽默两相和

【影评】把握触手可及的幸福

【人物】以诗为马  驰骋远方

往期栏目回看

【悦读】杨娴娉:桃花朵朵开(朗读/熊华君)

【揽胜】刘芽萌:咏花洲书院——四季如诗入画卷

【致敬】刘云:风继续吹,不忍别离——致敬永远的“哥哥”国荣

【悦读】单克磊:梨园春色一时新——远景生态林果合作社九龙基地掠影

【风雅】许满贵:“词坛”听玉话“绝对”

【关注】邓州“交通哥”

【诗歌】杨存德:青山之青、青史之青、青草之青……

【评论】魏新征:微信的“江湖”,去留随意

【特别推荐】健步走起来,人生更出彩——欢迎加入邓州康美乐“健步走”


——让声音塑造生活,用文字抚慰心灵!

—— “冯老师为你读书”微信公众号,集结朗读新势力,以原创美文为立足点。开辟有“关注”、“悦读”、“美文”、“行走”、“诗歌”、“词赋”、“莺啼初试”、“评论”等栏目。平台提取赞赏费的40%的作为运营费用,其余60%归作者和朗读者。

——如果你有原创作品,请发给我们,我们有专业团队为你倾情诵读;如果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请联系我们,我们有专业的诗人作家为你泼墨描画。

——欢迎关注“冯老师为你读书”公众号!

——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心灵的悟语,开启崭新一天的轻松惬意!   

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为原创微信平台,转载请注明“冯老师为你读书”!

主    编:冯  兵  

责任编辑:魏新征  王文建  

投稿邮箱:flswnds2017@163.com

推广策划:刘芽萌      联系电话:1378208806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