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铁饭碗?财务会计职业危机将至!(全文8235字,宜深度阅读)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一直以来,人们评价财务会计类职业时,总以“铁饭碗”来形容其“稳定性”。
薪资不高,成长也不快,但任何组织都需要,还管钱,稳定与体面兼具!
但时代在加速地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危机将至,或尚需时日,但若不未雨绸缪,坐等“量变质变”,恐追悔莫及。
比如平日里,在那些被群众当“瓜”来吃的新闻背后,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其加速的频率和背后的本质?
坏消息1:头部企业遭受重创!业务量骤减、大裁员将至!
彭博:中国政府要求国企停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坏消息2:技术革命来袭!或被智能化取代!会计被点名!
不仅如此,OpenAI发布的论文还直接点名“会计和审计”——把“会计和审计”列为最易受AI冲击和威胁的职业之一!
坏消息3:从业者内卷严重!每周工作超80小时!长期透支!
近年来,越来越多财会从业者向我们抱怨道“太卷了,长期透支、严重透支ing!!!”
甲方迫于普遍的利润收窄压力,“开源不成”则施压会计财务去“节流先行”...
一方面要求会计财务压缩成本,一方面还要求他们一起强制休假...
另一方面到了月末、季末关账节点,依旧让员工忙到“不996+根本做不完!”
某些外表光鲜的外资企业(如某欧企)甚至留着hc故意不招人,
让在岗财会人员“全民皆兵”,平均每个人要干2~3个人的活!
乙方就不多说了,经济好时就是出了名的“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
受近年来大环境压力,甲方预算持续被压缩等影响,更是骚操作不断:
让想留下的老人再多些义务加班!
让想心态尚积极的新人少些补贴奖金!
或者软磨硬泡让不想卷的老人自己走人,
又或半劝退式地让价值不确定的应届生延期报道...
讲真,哪类职业要是碰到以上任何一条,
恐怕入行前都得好好掂量掂量吧?
说来你可能不信,财会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行业,
不但三条都占了,且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涌入!
人们不禁要问,会计财务这职业,到底有何魔力,
在各种冲击之下,其“吸引力”能此般经久不衰?
我不想像营销号那样,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地去煽动情绪,
要么让你读完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焦虑加剧又不给解决方案;
要么让你一看就爽,感觉立马就悟了,结果第二天起床依旧然并卵...
我希望带大家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会计、财务的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
我希望各位能以更客观的视角,看透大环境和AI对职业影响的底层逻辑;
我希望人们“读这一篇就够了”,明确该否从事这类职业+如何提升竞争力;
0. 前言
先从会计的起源开始,来看看财会类职业“经久不衰”背后的本质:
曾几何时,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有的会在绳子上打一个结。
以后看到这个结,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就打两个结。
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
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
“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这便是最古早的“会计分录”,也被称作结绳记事。
之所以我把两者相提并论,是因为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给人类提供一个量化且可交流的框架,去了解并判断实际状况。
eg:会计分录→会计报表→分析报表→公司“经营状况”、“业绩表现”、“企业活动”
前三者层层叠加,且皆可量化编制(框架),
试想要是没有会计的铺垫,凭空去考察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业绩表现”、“企业活动”何其困难。
最近火热的esg实际上也没有偏离这个框架,不过它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其根本原因是:
会计成本>合规成本,
导致的结果是它无法对实际状况负责,
而这恰恰是会计的立身之本——
1. 会计的供给端
大多数人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把会计当作一份越老越吃香的”铁饭碗“。
根据教育发布的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普通本科毕业生约为4442318人,其中财会在内的管理学大类占比18.18%,专科毕业生约4097688人,财经商贸类毕业生占比17.82%。
这还没算上其他专业跨专业从事财会工作的学生...
在我职业规划从业生涯中,总能听到这么一句话:
”陈老师,我不喜欢现在读的XX专业,想考证去做会计,你觉得怎么样?“
每次听到这样的“暴论”,我总要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要先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而不是身边人推荐什么、网络上流行什么,就去盲从.....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上种种都预示着一个事实:财会行业这个方向的应届生供给还真够充沛的啊!
若再多想一步,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人想做财务会计,对市场来说会否供过于求,甚至严重过剩?
请继续往下看!
2. 会计的需求端
若按行业从业人数来看,市场需求还真不少!
全国总劳动力人口在7.7亿左右,光财会类从业者就近2000万?
全社会职业类别数以千计,单这一个职业就占2000万/7.7亿=2.6%!
若按全国总工会的数据算(排除了近3亿灵活就业群体和其他不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从业人员)
2000万/4.02亿≈5%!!!这是何等惊人的占比?!!
但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全国数以千万计的组织,但凡有流水就得做账,就得有会计。
社会需求范围广、规模大,而且是法律约束下的刚需,从业人员多才是正常的。
好消息说完了,来说坏消息。
社会对财会类人员需求大是不假,
但这能直接意味着大学读会计就能做会计?
又或者考个会计上岗证就能高枕无忧吗?
答案可能是悲观的。
会计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过程中,几乎从未强制要求必须财会相关专业!
也从未给“有证”人士直接开绿灯,说白了,有没有证并不直接决定就业!
再说细一些,很多学其他专业的、没有证书的竞争者,“跨界打劫”无处不在!
2.1 先看甲方(企业自己的会计部为例)
在甲方公司呆过的小伙伴一定深有体会,人工智能正在慢慢的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
从采购端开始,采购订单、收货通知和发票的生成和匹配已经能够做到自动化,不需要繁琐的手动校对。
以销售端为桥梁,erp系统能监控整个销售流程,包括销售订单、发货通知和发票的生成和匹配。
从报表入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全权由系统自动生成。
得出计划和成本核算,以sap最新的hana系统为例,它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其他因素生成预算计划。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方面的核算也能被自动完成。
2.2 再看乙方(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去会计事务所实过习的同学们都知道,大所是细分业务线的,我们以普华永道为例:
可以看到在审计部门,会根据不同的b端分成不同的小组。
便形成了一个经典的木桶模型:
当审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线时,能够形成杠杆力并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定是在某一领域的业务专业性。
2.3 最后看市场对财会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
趋势是,市场对于传统会计的需求正在逐步萎缩,转而向财务+共享、财务+业务模式演变。
由于是个较新的概念,市面上的各种定义也有所不同,简单概括一下便是:
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建立在对业务的理解基础上,将财会职能与组织效益结合得更加紧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应对这样的变化与挑战,该如何调整自身定位和努力方向应对?
3. 情况或许没那么糟
其实一些会计行业的朋友不服气也是有道理的:“一天天的自动化,人工智能,成天颠覆传统,一个职业的核心是那么好转变的嘛,不要再制造焦虑了!”
但以上第2节我也只是给大家预警,行情确实还至于这么快就会发生巨变,但威胁已至,该未雨绸缪。
3.1. 大象狂奔,大而不倒!
的确,目前全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大约有2000多万,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为30万。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大象狂奔“的滑稽景象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大象糟糕的协调性→从业者对于ai不同的态度
大象庞大体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从业者短时间转型失败造成的社会动荡
3.2. 合规与法律问题
我其实很同意你的想法,特别是“一个行业的核心没那么好转变。”
都说,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大幅提升财会类工作的效率。
当从业者的工作有30%能被机器替代,或者机器能提高30%的产能时,
企业主完全可以裁员30%,或者少裁一些人,但迫使留下的更卷更肝!
但这都只是表层逻辑,并不符合当下财会行业的合规与法律体系:
不论是你在甲方还是乙方做相关工作,签字、授权、担责的对象还得是人!
问2个简单问题,各位就清楚了:
1. 人工智能的职业道德水准一定比人靠谱?
2. 一旦出了问题,人工智能能替人坐牢不?
来看个案例:
前段时间,财政部对华融进行监督检查时,对德勤的执业行为进行了检查,发现德勤未充分关注华融多项经济业务实质,未穿透审计底层资产真实状况,对重大投资事项忽略审批合规性,对已识别的异常交易未恰当发表审计意见,未能客观评价企业资产状况,未能准确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的合理性,在提供审计服务期间,未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未有效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存在严重审计缺陷。
财政部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了一则惩处公告,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7家附属公司分别被给予10万元的罚款处罚,德勤总所被予以警告,被罚没2.1亿,北京分所暂停营业3个月,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2名注册会计师被吊销执业执照。
由上可见:出了问题,冤有头债有主。合规和法律问题,正是当下人类会计人员难以被大比例代替的原因之一。
道理很简单,毕竟那人工智能“机器人”可没有“良心”呐~!比如说:
1. 法律合规问题通常涉及伦理、道德、历史背景和其他非技术因素,更多依靠的是从业者的经验和判断力
2. 人工智能尽管可以识别潜在风险,但不具备制定实际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只能起辅助作用
3. 正如德勤北京所的例子,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会计人员识别潜在的风险,但如果出现违规行为,会计人员仍然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包括面临公司内部调查、行政处罚、法律诉讼以及声誉损失等风险
4. 合规问题通常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复合问题,其中公司的业务和运营模式(没错又是它)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人工智能目前不具备“自适应学习”厘清其中关系的能力
P.S. 以当今社会法律体系的迭代速度来看,要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而修订现行法律这件事儿,虽已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依然长路漫漫。
加之“大象狂奔”的社会因素以及来自广大既得利益群体的自然阻力,绝非三五年内就能实现的。这也意味着大概率来说,短期内警报暂可解除!
3.3.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何其艰难!
理由是:财务数字化及智能化的前提之一是,企业整体运营的数字化:
具体来说,缺了从研发到设计、生产、仓储、物流、IT、服务、市场、销售等各环节的整体数字化,财务数字化不过是空中楼阁,难成气候。
下一个问题便是:实现企业运营的数字化,可能需要多长时间?
以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专家的观点来看,对于任何一家成熟大企业来说,这个过程都可能长达10到15年之久。
试想,基础、财力、精力和意愿度远不如大企业的中小企业要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又会需要多久呢?
还要知道的是,全国中小企业数量可是占全社会的94%之多呐!
更残酷的是,即便是成熟大企业,
也有不少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举步维艰。
举例:沃尔玛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2000年,沃尔玛推出了其网上商店,并开始在线销售商品。
2007年,沃尔玛推出了其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购物功能。
2010年,沃尔玛推出了“Pickup Today”服务,顾客可以在线订购商品并在当天到实体店取货。
2011年,沃尔玛成立了全球技术中心(Global Technology Center),并在该中心推出了自有的“Data Café”技术平台。
2013年,沃尔玛宣布推出“Scan & Go”应用程序,顾客可以使用手机扫描商品并直接进行结账,无需在实体店排队。
2014年,沃尔玛在其商店中推出了自动化拣货机器人,以提高效率。
2015年,沃尔玛开始使用机器人扫描和标记货架上的商品,并计划推出无人机配送方案。
2016年,沃尔玛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支付应用程序“沃尔玛支付”。
2017年,沃尔玛收购了Bonobos和Jet.com,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业务。
2018年,沃尔玛开始在其商店中测试使用机器人来清洁地面和擦拭货架。
2019年,沃尔玛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其在线客服和自动化客户服务,并推出了个性化推荐服务。
2020年,沃尔玛在其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快了数字化投资和技术创新,并计划推出一系列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看起来除了时间跨度有些长,但过程还是挺一帆风顺的?
沃尔玛自己可并不这么认为:
首先,沃尔玛以传统零售业起家,旧员工有很大一部分并不适应新模式的运作方式,最终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反倒在数字化的“赋能下”持续下降;
其次,市面上的数字化手段并不够成熟,例如Bossa Nova Robotics与沃尔玛合作制造的智能机器人,由于自身设计的缺陷和使用成本的高昂,在2020年被正式喊停;
最后,受到来自互联网企业(亚马逊)的竞争,沃尔玛原本的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
重压之下,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沃尔玛只能大打营销和价格战,自身元气大伤;
甚至还被迫投入不成熟的技术,过度的短期求快造成了长期的目标战线被拉长。
综上,很显然的是,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比想象中要难得多!
故而得出判断,市场对传统财务会计的人类劳动力需求在短期内很难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听完以上分析,你是不是觉着会计又稳了?铁饭碗还能再拽10年!
且慢,请问是不是还再掂量掂量,多数人的职业生涯貌似不该只有10余年之短吧?
4. 会计的过去和未来
会计行业有四大方向:做会计(会计核算或信息披露)、查会计(审计)、管会计(通常为政府部门)和研究会计(科研和教研)。
以工作的具体服务角色来分,还可分为甲方(服务于自己)和乙方(为客户提供服务):
以四大为例的乙方,众所周知的高强度工作带来的是更加透明的发展路径。
本表引自我之前的《方向的力量》,数据对应的是2017~2018阶段,之后平均每年约5涨幅,比如目前起薪一般在7.5~9K区间,其他级别薪资也有接近比例的上涨
4.1 乙方类财会职业发展
通常能在乙方坚持个五到六年的,不少人都能凭借绩效考评升到manager,薪资可达到较为可观的水平(没有加班费,但有一年15~20万甚至更高的奖金补贴)。
除开薪资待遇,乙方事务所基于其服务业的属性,从事的工作会更偏前台的职能,所以除了财会的技能,业务方面要求的复合能力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顺应了会计的改革趋势)。
4.2 甲方类财会职业发展
甲方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毋庸置疑,但与之对应的是发展空间的收窄(工作强度低于乙方,个人的职业发展成长性也随之下降)。
甲方财会类从业者的发展速度普遍低于乙方是常态,但若实在想在甲方也保持潜在的较快成长机会,也并非没有出路,比如近年来开始日趋成熟和热门的带“前台”职能属性的财务BP(Business Partner)就是可选项之一。
P.S. “前台”属性高于“中后台”的财务BP是“前中台类”岗位,相反则是“中前台”。
具体判断标准是KPI绩效中“与业务部门盈利指标挂钩的部分的比例”高低。
在个人能力足够胜任的前提下,“前台比例”越高的岗位对应的个人职业发展潜在的成长速度也越快,在其他条件(如平台大小、行业景气度等因素)既定的前提下,这是职场的客观规律。
财务BP之前台属性对应的工作职责是:
在经营活动流程的建立、完善、业务经营决策等各项管理活动中,财务BP需要基于业务认知和商业逻辑,以组织运营效益和盈利能力为导向,给出针对性的专业财务评估和解决方案,实现财务业务化,促进组织快速发展。
以外企的零售业财务BP为例,其需要兼顾财务和业务的统筹具体体现在:
1、负责建立健全财务BP服务流程;
2、为业务部门提供多种财务解决方案,协助处理业务部门涉及财务相关工作;
3、负责梳理及处理业务部门涉及的财务相关流程问题,为业务部门流程优化提供财务支持;
4、建立财务收益管理模型,进行财务预测、提示风险;
5、对业务部门各项目进行事前&中&后跟踪管理,业务盈亏测算、活动测算;
6、公司提出的其他合理需求、提供财务支持;
7、深入了解各品牌业务模式,对接业务与财务衔接工作。
微观上,在展业过程中,该职业所需输出的创造、判断、沟通等一系列能力是AI难以替代的;
可能至今还有不少人还坚持认为——我多考证,比如CPA证书,不也一样可以?
那我就要问一句了,不知各位是否知道这样一个事实:
实际CPA持证人的薪资跨度极大,区间在5万元到100万元,看看这下限,还不懂吗?
说白了,CPA只是提升我们个人职场竞争力的维度之一,但绝不是什么葵花宝典,它能为我们冲击职业发展之上限助力,但却不能和“高下限”划等号,事实上它并没有像财经考证培训机构宣传的那么神奇。
固然财会证书不是“成宫”的秘籍,好在我手上还有一座葵花宝塔助你站上财会之巅,往下看!
5. 会计“葵花宝塔”
如图所示的,其实和上文提及的财务BP类职业所需的能力特质近似,即:
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财务能力,还要注重业务深入度和前台职能的复合能力。
5.1 前台职能
最典型的具备前台职能的职业代表是销售,但销售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并不是所有前台类职业都是销售,财务BP就是例外之一。
前台职能对应的是社交力、沟通力、信息鉴别力,导向上体现在工作职责与组织的经济效益的更强相关性。
于组织来说,是更直接地服务于为组织增长创收;于个人而言,一旦实现业绩和盈利的增长,绩效工资和奖金也会水涨船高,这与销售类职业的“多劳多得”的逻辑相同。
此外,由于更多地参与“连接他人”和“复杂沟通”,这将有利于从业者在展业过程中积累使自身职业发展长期受益的人脉资源。
5.2 业务能力
只有基于对业务、对组织运营的更全局理解,才能在财务数据中挖掘出更多可落地的、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更准确地评估市场需求、成本结构、收入来源等因素,从而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支持和综合解决方案,以助企业实现增长目标。
5.3 三重复合能力
财务技能的精进、业务能力的拓展、前台要素的融入,三者的交集部分如上图“面经最深的部分”所示,本质是多套复杂系统的嵌套统筹,也是现阶段及今后若干年内AI最难替代的方向之一——
跨系统+交叉学科+硬技能+软实力+人际关系的嵌套式复杂模型。
6. 总结
会计作为一个经过历史上种种变化和革新(包括当下),却依然屹立不倒的职业,首先是由于其从业人群基数庞大,其背后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其需求既刚性又巨大,故而“大而不倒”或至少“大而难倒”。
其次是因为财务会计工作的本身,作为一道横跨数据和现实的桥梁,能让人们认识到“最客观”的世界,是基于人类理解和信任的最基本方式,同时也受到能更好约束人类行为(而非AI)准则的合规与法律体系。
其三是由于对传统财会从业者潜在颠覆程度最大的AI化有个前提,即数字化的渗透率和速度,保守说在10~15年难以实现,使得暂时这样的恐慌和担忧可以长舒一口气。
但趋势已现,未来何时到来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我们更应当未雨绸缪,找到放眼20年后更有机会使自身职业发展更可持续的方向,并持续努力——
以上,各位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观点。
7. 相关文章推荐
【精】AI时代80%职业受影响?智力型职业更易失业?(全文10782字)
【精】藤校留学8年花268 万,毕业4年月入1.2万?(本文共5337字)
【精】读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对多数人而言「就业率不错,但发展堪忧」!
【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
8. 相关书籍与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书籍:《知己知彼:职业定位、规划与发展》22.8万字,上海大学出版社
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
课程入口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
相比以上我出版的书籍,更推荐课程《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理由是——
1.书籍出版在审核过程中我提交的28万字初稿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被编辑和监管部门删减为22万字,很多话我在书中以文字不能写&出版的,课程里毫无保留都说了;2.时效性上课程比书要强很多;3.课程内容里是书籍的7~8倍,《知己知彼》主要提供最底层的职业定位、规划和发展的方法论,但未对外部认知(产业、平台、职能、模式)做展开,《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67节936分钟课程中除了将职业定位和规划方法论讲得更细致外,还详细展开了外部认知的部分。
扫码进入课程页面 ↓ ↓ ↓
------THE END------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
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2014年出版22万字)《方向的力量 修订版》(20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021年出版23万字)
曾全职供职迪拜世界资本(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前20名校录取、近80%的学生被US NEWS美国综排前10的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