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失去应届生身份后,该怎么找工作?(全文共7489字)

陈思炜 知己职彼
2024-09-05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随着近日考研分数出炉和部分考生落榜(约83.9%),不少学生近日开始咨询以下这类问题:

P.S. 2023考研落榜率大致为83.9%,该预测是根据预计招生人数76万和报名考生总数计算得出的。
  1. 现在还是应届生校园招聘春招,还有没有机会?哪些方向?

  2. 发现不少秋招拿了offer的同学都被违约了,那春招还有机会?

  3. 如果春招找不到工作,再往后以非应届生身份,该怎么找工作?

以上3个问题都是学生真实提出的问题,本来我想把1和2合并起来,但考虑再三还是没有这么做,因为第2个问题在近三年里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由此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或是:

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更多大学应届生,都需要做好两手准备!

——秋招全力以赴,但即便顺利拿下offer,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为可能仍需参加的春招、社招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

1. 秋招后的春招,到底还有多少机会?

先给结论,如果你秋招错过后,还希望走校招找工作,春招的机会可以忽略不计!

我之前这则视频说过,校招春招面向的是大公司,校招春招招聘量占整个秋+春的1%以下。

很多求职机构还在诱导什么,秋招不顺,还有很多机会赶春招末班车!!!

我也正是看了这样的广告n年后,一直困惑“很多?到底是多少?”

才开始动手自己去查,才发现这样的“很多”其实只有0.24%...

P.S. 自从2020年后,包括之后的3年和之前的几年的数据我都有关注,无一例外春招阶段那些企业的招聘需求都不会超过整个校招总需求的5%,所以不要再寄希望于春招了,而是应该...请继续往下读~


且慢,请问各位,你们知道这个问题的前提“什么是校招”吗?

校招可不是在校园里摆个摊位、上招聘网站头条“XX届校招”这么简单,

应届生必须要知道的事实1——参加校招的企业都是大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02%

应届生必须要知道的事实2——全国中小企业约45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难道我们全国30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毕业,都得去那0.02%的大公司不可吗?

如果是的话,那凭什么你会成为那100%学生中的0.2%?

如果不是的话,又为什么眼里只盯着所谓的校招,还去纠结什么秋招和春招?


说到底,还是希望更多大学生能提升认知,对社会、对职场、对求职的最基础认知,避免被“人云亦云”遮蔽了双眼,继而盲目跟风,越陷越深。

关于中小企业未必不值得去,之前我写的这篇,感兴趣自己看:

再谈『大公司VS小公司』之选择(主要面向大学在校生与毕业后尚未工作群体)


另外,我在这里想额外补充的是,最近几年逐渐出现的一些现象:

中国A股四五千家上市公司里,有40~50%的年净利润<1000万,但公司规模很多都在10000人+;

但目前我多方渠道得知的一些中小公司,单线上营销(直播带货只是其中诸多细分之一)领域,年净利润过1亿,公司人数只有100人不到;

大公司,10000人赚1000万,平均每个人每年创造利润1000元 小公司,100人赚1个小目标,平均每个人每年创造利润100万
  • 这样的大公司是你们想象中的大公司?是你们想去的大公司吗?

  • 这样的小公司是你们想象中的小公司?是你们嫌弃的小公司吗?

  • 这样的1万人的大公司里学东西和在100人的小公司里,哪个更学更多?

或许有些人的答案继依然是“还是非大公司不去!”

但我想读到这儿,更多的人此时此刻,已经陷入了沉思。

顺便提一句,我所谓的多方渠道,包括我自己直接认识的一些朋友的公司,别说一年一个小目标,七八个人、十几个人一年几千万,年净利润1000万的是真的多。而之前在我的直播中参与过的某个嘉宾,他们公司前年是第一年,4个合伙人,40人的团队,年营收接近2个多亿,净利润有七八千万,去年净利润无限接近1个亿。(我不介绍工作,不内推工作,我分享客观情况,告诉大家有些方向很多人没注意到,不代表不存在,基于当下很多大家都知道的路太窄,竞争胜率过低,建议大家多看看其他路径。)


综上,如果你还依然把目光停留在那0.2%的全国大公司,那么当未能在校招秋招中拿下offer的情况下,那么接下来不论是春招还是社招,你都难有什么机会。

但如果你能将目标延伸到其余99.8%的中小企业上来,就依然会有不少机会是可以去争取的!


2. 什么是应届生身份?如何定义?

应届生的定义要以招聘单位为准,而不是以狭义上理解的当年6月毕业的算当届,或者海归毕业了可以延期一年或两年。

不同单位对本土学生和海外留学生的政策都是不同的。

最宽松的是外资五百强,特别是快消类,其次是热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公司,毕业后的1~2年内大多都允许走校招投递。

大部分金融机构(非外资)一般区间设定在国内应届毕业月份往前1~1.5年,比如22届,定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间,或者2021年8月~2022年6月。具体求职时,某学生1.5年学制的海外硕士毕业,2020年12月拿毕业证的话(毕业证写的是2020年12月),就错过了22届身份,要想赶上则必须参加21届校招,必须要在2020年7月~2021年12月间就参加秋招。

小部分金融机构(非外资)把区间设定为国内应届毕业月份往前2年,对于海归来说比较友好,比如2020年8月~2022年6月间的都算22届,那么推理可得,2022年8月~2024年6月间毕业的,都可以参加24届校招。(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那岂不是可以参加不止1次校招?注意了,一定要仔细看招聘细则,不少公司存在冷冻期,有的冷冻期是1年,有的甚至是半年或更短,这样的话,连着2年连续参加2届可能是不行的,甚至秋招失利后赶春招补救也是不可行的了。)

互联网大厂普遍要求在11月或以后毕业的才算下一届,比如说招2023届,规定2022年9月~2023年10月区间内的都算23届,也就是说,你想参加2024届的话,必须是2023年11月后毕业的才行,否则你必须想办法在还在海外学习期间就做投递,参加远程面试,必要时飞回国面试。

当然,这也不绝对,oppo的22届招聘就把区间扩大到了2022年12月,也就是说必须是这个时间之后毕业的才允许参加下一届23届的秋招。(参加23届秋招,意味着得在23年7月后就开始准备参加秋招了,其实对真正要在海外读到12月的学生来说,还是远程投递,不过好在这个实际上是以毕业证的时间为准,有部分国家6月就允许回国,年底才发毕业证的就能满足这个条件。)

总之,海归求职确实在很多方面要格外注意,否则一不小心就失去了应届生走校招的机会就对找到理想工作极为不利了。

还是那句话,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基于目标提前2年做准备,一方面做好垂直的实习或其他社会实践(其他社会实践主要对于研发、科研类职业,因为对绝大部分职业来说,更有含金量的必然是真刀真枪去职场做直接相关的垂直方向的实习),另一方面要做好求职信息的收集,以往届的情况倒推自己的职业规划。



3. 作为非应届生(往届生),找工作到底难不难?

当然难!??因为走不了校招后,社招只看你有没有全职相关工作经验???

谁说的?!!全社会99.8%的公司都是中小企业,根本就不参加什么所谓的校招。

我创了10年业,前后招过一两百位员工,现在也是多家中小公司的老板之一,我们招人就不那么看那些全职工作经验,你没工作经验但还算年轻的话,我就给你开基础岗位的薪资就完事儿了。


3.1 非应届生(往届生)还能找什么工作?

但说实话,失去应届生身份后,容易找的工作,多数都是你应届时都不愿意做的。

比如,各类销售员。(前台类职业)

大多数行业的销售员都是高压、高挑战、高淘汰的『不稳定工作』。

好比战争年代,扛枪冲锋,不是敌死,就是我亡,仅此而已。

但这也是公平的,若能摧城拔寨,钱多、晋升快,势不可挡,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由人主导,搞定人的技术,也是“真技术”,

你学点编程、搞搞数分,N战考研,以后能找的工作 VS ChatGPT如何?

你树立形象,积累口碑,懂人情世故,又手握人脉,还更抗AI!

天无绝人之路,你都没试过,又怎么知不行呢?


比如,各种操作工。(后台类职业)

不论是流水线上的技工,还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又或是跑滴滴送外卖的“小哥”

靠卖体力谋生的工作,虽不太体面,但好歹“短平快”,先养活自己,自力更生;

另一方面,很多看似机械、乏味的工作,也未必就没有机会


3.1.1 小哥案例

前阵子遇到一个211本科学历的快递小哥,他告诉我,谋生也没什么难的,一开始只是单纯往死里干,好的时候一个月跑个万把块,反正身强力壮,也能扛得住,再往后开始琢磨效率问题,研究如何对抗平台算法,通过研究不同路口、街道、小区的特殊地形、捷径通道,不断优化接单策略和路线规划,以提高多拿奖励(开源)、少被扣钱(节流),过程中还出了好几套攻略,随后在小哥圈传播开来“卖课”,现在一个月总收入接近4万多;


3.1.2 我自己的案例

我当年转行的时候也是先从“操作工”开始干,人家嫌我没有全职经验,我就索性以在校生身份去找兼职/实习做,后来去了一培训学校,每天课后陪学生自习然后给指导下题目,重复如此,但我额外做了另一件事,我想着为什么总有学生反复对老师教的东西掌握不好?是不是课前的基础就有问题?还是课程内容偏难又缺乏课前预习?又或者是老师教的就有问题?

于是我申请提前1个多小时坐在课堂里旁听,记录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老师的教学方法的优劣处,不同环节学生的表情、行为和专注力差异等等,下班后我还默默设计了一下,如果我来讲课会怎么优化教案和设计教学细节。

最终在有一次正课老师突然跳槽,学校急缺人手的时候,我自告奋勇来试讲,一鸣惊人获得了校长的认可,转正成为正式老师!我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那时候,我从兼职助教开始到全职老师,花了4个多月,从50元/小时讲课费,被一路涨到200元/小时,花了8个月,高峰期一个月200小时授课,收入接近5万。


我的案例虽是个案,一方面不能普适任何行业、岗位,另一方面也不能普适所有学生(其实有的学生不想这么干,也可以以见习、兼职等形式名正言顺去积累相关经验,我说的改简历当时有偶然因素,一个朋友为了内推我,帮我直接改的,我入职的时候才发现...)但背后的一些逻辑希望给到大家启发。

记住,不管什么时候——

能以学生身份获得机会迈出一步,或许就是你日后逆袭的第一步!

哪怕一开始看起来,这工作既没钱又不体面,甚至上个楼都要找人下楼刷卡来带你~


3.1.3 行政前台案例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那个著名的从前台行政开始,从给管理层理发票、贴报销单入手,再到细分类目和通过分析找出诸多优化方案,再被一路提拔至公司高管的案例,绝不是故事,而是在我创业10多年里,身边的一些中小公司里我确认真实发生的就有好多例。


3.1.4 稻盛和夫案例

甚至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自己从日本的“二本”毕业的时候,也是从一家小公司开始做起,而且入职没多久就面对企业濒临倒闭,同时间入职的同事接二连三离职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作为一个本科生,居然和一个很多资深技工都解决不了的应用型(非学术科研型)技术难题斗争,把锅碗瓢盆都带去公司,睡在实验室里,日日想夜夜想,最终居然用一种“看似并没什么含金量”的方法为思路搞出一套当时全日本唯一的专利来,硬生生把公司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也开启了自己开挂般的职业生涯。


3.2 延伸:与我们目前招人相关的案例

目前我们在招的新媒体运营岗也是表面上偏后台的工作:写脚本、写回答、写文章,编辑排版、编辑视频、编辑发布,做冷启动、做社群、做投放,包含了大量的看似重复、机械的工作内容,但却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具备“前台”功能的特殊工作。


但其重复背后,前台的属性如何体现呢?

我去年曾让一位团队内入职1年的『甲』和2位新人『乙和丙』在现场做了一次“实验”,让大家在会议室里用同样3小时,做同样形式的内容,主题由他们各自任选,并在3小时结束后在同为新注册的账号下发布,并观察接下来12小时内,各自发布内容的总播放量、阅读量。

最终『甲』的内容比『乙和丙』获得总流量大了接近30倍。

用同样投入制作并分发的内容,获得传播效果差30倍?

而且是1人超过2人总和的30倍?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暂且不说,但这背后代表了“更优的技术”可以使得,公司希望被外界了解的内容能N倍地被放大!

当更多目标用户看到公司发布的内容后会怎么样?

分母(潜在客户)大了那自然下一步就是分子(创收)也会变大!

直接影响公司经济收益的工作,就是前台工作!

能直接参与为公司创造利润的结果,就是公司必然会以结果为导向,像对待成绩斐然的销售人员一样,好好和你分钱!

这也正是我之前在一些直播中分享的,我之前的一些教育背景很一般,但从事新媒体营销工作,通过3~4年能力获得年收入100~200w的案例背后的底层逻辑!



只不过目前我们已经招到了合适的基础岗位(0经验)人选,资深岗位目前还有1个位子(需要相关工作经验),合伙人级人选还在招募中。

刚好0经验岗位我们已经招满,不然有人可能要说这是我在为自己的招聘做广告了,但我在这里提出这类职业,确实是为了安利大家,特别对毕业院校背景、教育背景都偏弱,也没有全职工作经验的往届生,这个赛道目前确实是有机会的。

只是很多人没有能从表面的重复性质的运营工作背后看到其“前台”的属性,又或者有些学生不具备筛选靠谱团队的能力而入了大坑,又或者既选对了岗位又去对了公司,缺没耐住寂寞,最后干了短短几个月、半年的时间后就愤然离去...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仅此而已!

作为一个带有前台属性又不需要你在初期承担任何转化变现指标的岗位上,优化那些重复工作的效率这件事本身,就是在带你朝“高薪、高成长”之路上不断迈进!

但,这需要时间!绝不是3个月、6个月、9个月就可能一蹴而就的!即便你应届找的工作再高端,又多多少工作可以做到毕业1~2年,年入几十万?(平均值)

清华北大毕业,首年工资也就1万,

我们给应届毕业生开的工资,也差不多8~9K,而再往后呢?

清华北大毕业4年,也就1万3!

(上图数据较早年份,算上通胀,这两年也就2万)

而我们在招的这类职业(不是特指我们团队招的,而是市面上许多这类职业都是如此),在职业成长性上,我常说的是2~3年开始,通过逐渐独立运营新媒体账号,朝更高奖金、提成、分润方向上,自主把握去进行调整,目标朝20~30w方向发展;3~5年,朝30~50w方向发展,5年后,做得好的目标100w不是易事,但也不是什么空画大饼的事情,身边太多学历低、背景弱的真实案例摆在那里,我的IP,我指导的几家公司的IP的真实成功案例也都摆在那里!


我在之前的几篇视频都有提到过这类职业的特点,感兴趣可以参考我的【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里的下面2节课:

我还在我的课程《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里提到过(下面紫色的排名图)那些极其低调,但又盈利能力惊人的做新媒体营销、线上营销的团队。

下图只是直播这一条细分的团队,就有数以百计的公司,在盈利能力上超过了国内至少40%的上市公司(即年净利润从1000万),而这只是线上营销领域的赛道之一...

我真实了解到过身边一些100人做1个亿净利润的团队,请问他们比起10万人做一年1000万净利润的上市公司,这样的小公司(小作坊)难道完全就不如大公司(大平台)吗?

好了,别的不多说,这个问题本身也没有多少阅读量,不是为了做什么广告,因为再说一遍,我们已经把基础岗位招满了,你若有兴趣,把本回答里的这些链接都看一下,考虑一下这类职业。

你若没兴趣,作为非应届生来说,如果不通过读研再拿回应届生身份,能找的工作是哪些类别,本回答里我也都分析了。

知乎里的回答/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但想要“白嫖”,不是不可能,而是存在“隐性代价”,你听了错误的信息,或者听了看起来正确但不适合自己的建议,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本文内容,请自行消化,参考你觉得能参考的就好。

相关文章推荐

震惊,微软深夜发布!10亿打工人噩梦?!GPT-4 Office办公软件王炸Microsoft 365 Copilot问世!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高清版)上篇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高清版)下篇

【精】ChatGPT来势汹汹,从教育入手该如何应对?(全文共7856字)

【精】职业发展的「循序渐进」和职业生涯的「死亡三角」理论(共4865字)

震惊,微软深夜发布!10亿打工人噩梦?!GPT-4 Office办公软件王炸Microsoft 365 Copilot问世!

【精】美国顶级名校“不为人知”的真正招生标准大揭秘!

相关书籍与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书籍:《知己知彼:职业定位、规划与发展》22.8万字,上海大学出版社

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

相比以上我出版的书籍,更推荐课程《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理由是——

1.书籍出版在审核过程中我提交的28万字初稿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被编辑和监管部门删减为22万字,很多话我在书中以文字不能写&出版的,课程里毫无保留都说了;2.时效性上课程比书要强很多;3.课程内容里是书籍的7~8倍,《知己知彼》主要提供最底层的职业定位、规划和发展的方法论,但未对外部认知(产业、平台、职能、模式)做展开,《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67节936分钟课程中除了将职业定位和规划方法论讲得更细致外,还详细展开了外部认知的部分。


------THE END------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

  • 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2014年出版22.4万字)《方向的力量 修订版》(2018年出版32.8万字)《知己知彼》(2021年9月23万字)

  • 曾全职供职迪拜世界资本(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前20名校录取、近80%的学生被US NEWS美国综排前10的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己职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