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藤校留学8年花268 万,毕业4年月入1.2万?(本文共5337字)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先看案例 ↓
1. 关于本案→Q:好学校VS坏学校到底啥区别?
看完案例,不少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也是社会上普遍流传的一种模糊概念、争议话题):
好学校也有很多差学生,好学校未必都是好学生;
差学校也有很多好学校,差学校未必都是差学生!
从好学校毕业的也有很多“后来混得不怎么样”的;
从差学校毕业的也有很多“后来混得很是不错”的!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满嘴“虽然、但是”+“也有、未必”式的
“含糊其辞”、“逻辑混淆”和“以偏概全”,
都是成年人,也都学过统计学,受过高等教育的话,直接看图(下图)!
答应我,能看懂图的话,以后就别再问——
怎么好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混得这么差的”?(如上图红圈所示)
如果有人问你,你就反问ta——
1.横轴左侧红圈的面积a1和绿圈的面积b1相比,哪个大哪个小?
2.横轴右侧红圈的面积b1和绿圈的面积a1相比,哪个大哪个小?
再看平均值和中位数呢?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学生比谁高谁低?
没有大数据,也该懂点统计学吧?
P.S. 再退一步讲,这种事情需要大数据吗?
学校好坏和学生强弱肯定是呈正相关有什么疑问吗?
从小到大所有人都在说,努力学习尽量考进好学校,难不成是句废话?
说的是尽量考进好学校,去好学校念书,
但有谁说过——
好学校的学生必须都牛?差学校就出不了牛人?
又有谁说过——
好学校出的人才已经每个都比差学校出的强?
这样拿个案说事,别说统计学了,辩论赛能拿来当论据吗?
excuse me?居然有人还问我——
“为什么我见过的不止一两个,甲乙丙丁戊己这好几个名校毕业的都不咋地啊?”
——好嘛,你是懂统计学的~
1.1 小结
我也曾在美国留学,也是一名海归,并在2014年起创办了一家高端留学咨询公司(虽然坊间大部分人依然称我们为中介),目前是四家教育类企业的老板,其中一家做留学,另外三家做教育其他细分赛道,尽管利益相关,但我十年如一日在“劝退”大部分准留学生群体。
确切来说,在我看来,目前每年在出国的学生中,大部分是没必要出国的,我一直在劝退他们,也曾一度是同行口中“全行业劝退最多金主客户的神经病老板”,我有太多劝退这些人的理由和动力来源,但与本文主题无关,就不喧宾夺主展开了。
回到正题上,我想最后和大家说的是,本案的“悲剧”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留学这件事对大部分留学生来说,投资回报率都是极低的(别提什么长期发展和成长。
我在职业发展的“sw三角”一文中提及了人们的误区,感兴趣可以参考:【精】职业发展的「循序渐进」和职业生涯的「死亡三角」理论(共4865字),而留学又是影响我们人生走向的重要一步,不论如何都应当提前认清:
什么样的人最适合留学?
留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何能在留学中获得最大收益?
如果不适合留学又该怎么规划未来?
1.2 相关内容参考我也找出来了,读完本文可以再回来参考:
2. 延伸思考→Q:成长性高的职业VS低的比究竟啥区别?
我曾绘制过许多可视化图标来展示两者的差别,
上图是关于以前中后台为划分的展示图,
下图是添加了职业举例的展示图,
两幅图结合起来看,相信对很多人理解职业、职场和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2.1 先来看趋向于近似正态分布的曲线:
其对应的是一些职业成长速度偏稳定的职业,但相互之间也有不同的类型,比如“深橘色”曲线,比如从事投行/行研类职业,从业者工作个5年左右,年收入平均值在40~50万左右是常态;又如“最浅橘色”曲线,比如从事行政/运维类职业,从业者同样工作个5年左右,年收入平均值在15~25万区间。
同样都是稳定,但 1. 平均值和中位数不同,2. 横轴两端的“最大值”(混得最好的)和“最小值”(混得最差的)也有不同。
2.1.1 就平均值和中位数而言
人们更易理解的是“行政/人力”类的职业的稳定性,因为此类作为支持性职能存在于组织内,工作内容以按目标执行为主,极少参与创造性和经济创收性工作,与绩效考评挂钩的薪资部分(绩效和奖金)只占整体收入的一小部分(举个例子,底薪10K+绩效2K,或者底薪12K+绩效3K);
相对难理解的是前台类的“投行/行研”类的稳定性,这些职业其实相比“咨询”有着更高的稳定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图中未提及的一个维度“门槛”,正因为“投行/行研”的平均门槛比“咨询”高,更比“行政/人力”高很多,其直接带来了:
a.底薪普遍更高:平均值基本在1万5~2万之间,这可是平均值,相比人力和行政类,有多少比例的公司能给一个应届生行政岗10K底薪以上?
能做投行业务的差不多也就大几十家,而需要行政/人力的公司,全国至少数以千万计。门槛一方面和平台数量、稀缺性有关,另一方面和平台效益挂钩,众所周知的是,金融业是全国各行业里仅次于高科技行业的存在,且投行所在的金融投资业、大资管细分市场,又是金融业“皇冠上的那颗珍珠“。)
b.奖金下限和上限都更高:比如许多券商总部投行部给发年终奖,基本是12~15个月的基本工资,而项目奖金更是随着项目的大小、承销金额的多少水涨船高,理论上甚至是上不封顶的,之前我举个好些例子,比如一个部门小几十人,单季度部门总奖金高达1个多亿的案例。
c.人员被动流动性更低(因业绩或表现不达标而被劝退或辞退):比如说投行作为前台业务部门,本身作为利润部门,招应届生进去做分析师应当都是希望“人人能销售、能拉项目的”。
但由于效益足够好以及其他原因,绝大部分应届生入行时基本都是做“承做”,哪怕之后长期开发不出“承揽”能力,只要体力够好,业务能力足够,多干几年纯“承做”也没什么风险会被撵走,而且奖金该怎么拿,都是跟着部门业务好坏走,干个五六七八年的,年入近百万并不在少数,这样的不需要做销售,就能年入百万的前台职业,在其他部分行业几乎都是不存在的。
2.1.2 就最大值和最小值而言
门槛高且偏前台的职业:混得最差的那批人(上图b1)的绝对人数是远少于其他类职业的(比如上图c1),而混得最好的那批人(上图b2)的绝对人数却远多于其他类职业的。
是的,没有绝对好的工作,再好的职业也有混得差的,再一般的职业也有混得好的。
但我们要比较的是区间大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人数多少、平均值和中位数的高低。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在“深橘色”曲线对于的职业赛道,混得高不高低不低(中等)的话,相比在“最淡橘色”曲线或“蓝色”曲线中混得最好的相比,到底谁发展得更好呢?
这我可不是比个案,个案是我最讨厌拿来比较的,我这里的用意是希望大家理解——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并不是你走任何一条都能通。
有人又要问,这啥意思?平台再好?职业再好?难道拖不动我吗?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拜托,别再这样二元思维了,世界上大部分略复杂的事情,都不是非0即1的!
前不久还有人邀请我答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去体制内工作,一定会更有面子吗?”
我的回答如下,参考一下其中的逻辑:
有没有面子,要看自己混得怎么样,和平台无关。
我年轻时也以为,只要去了人人(世俗)说好的大平台,一切都好!
后来才发现,人在社会,别人可不会只问你“现在在哪高就啊?”
在这句话后边,必跟着另半句“现在在里边干什么(坐什么位子)?”
如果你选的平台不适合自己,升不上去,几年后只会越来越没面子。
这么大的平台都给你进了,居然混了这么多年还是小弟?
敲键盘:什么叫平台不适合?大平台明明更有机会啊!?
????????????????????
你让苏炳添去国家篮球队训练,能出成绩吗?
你让姚明去国家田径队练百米,能为国争光?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是选任何一条给你,都能通得过去
每个人总有自己擅长、适合的和不擅长、不适合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指的是如果适合,就有机会
你让一行的状元去其他每一行都试试?你看他还能在几个行业做状元?
2.2 再来看趋向于近似幂律(长尾)分布的曲线:
许多传统销售(比如地产销售、保健品销售、健身房销售)还有市场营销为代表的营销类职业,都是相对低门槛、高不确定性(低稳定性)的代表。
当然,其中市场营销类的前台性质弱于传统销售,所以稳定性相对要也要高一些。所谓稳定性,上文已有提及,对应的是职场上的人员流动性,且更多是人员的被动流动,即业绩不达标就会走人的比例。
这类职业的成长速度平均值,在全社会属于低至中低水平,且中位数更低,代表了其两极分化的严重。
表面看,相比2.1提及的高成长或(和)稳定性职业来说,这类职业似乎没什么人会愿意去干,但事实上多数人并没有资格够得着高成长、高稳定的职业,也就是说多数人还是不得不面对两种选择:
1. 选择高稳定但成长的职业,比如“淡橘色”曲线对应的大部分中后台类职业;
2. 选择低稳定但更具成长潜质的职业,比如“蓝色”曲线对应的大部分前中台/中前台类职业;之所以称之为“更具成长潜质”,请看上图右侧的“蓝框c3”VS“淡橘框c3”:
P.S. 前中台类指“前台类工作内容”占比更高,“中台类工作内容”其次的职业;中前台类则刚好相反。
“淡橘色”曲线对应的职业(如行政/人力)虽然稳定性上高于“蓝色曲线”对应的职业(如传统销售/市场),但发展速度最快的人群中,绝对数量上“蓝色曲线”对应的职业会更多。
作为前线“战士”冲锋陷阵,“阵亡率”高的同时,表现优异被优胜劣汰下来的“战士”,也必定是升官加爵的重点对象!不论是战阵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向来如此!
有机构曾对世界五百强做过差不多30年周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内部担任CEO为代表的高管中,之前从事前台类业务销售岗的占约75%,中台技术类占约20%,后台类的占约5%。
关于职业的前中后台定义,请移步参考:
3. 其他内容推荐
震惊,微软深夜发布!10亿打工人噩梦?!GPT-4 Office办公软件王炸Microsoft 365 Copilot问世!
【精】ChatGPT来势汹汹,从教育入手该如何应对?(全文共7856字)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高清版)上篇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高清版)下篇
【精】大学为何频繁撤销专业?因为教的知识“没用”!(全文共5731字)
【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共8602字,各行业通用)
4. 相关书籍与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书籍:《知己知彼:职业定位、规划与发展》22.8万字,上海大学出版社
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
相比以上我出版的书籍,更推荐课程《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理由是——
1.书籍出版在审核过程中我提交的28万字初稿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被编辑和监管部门删减为22万字,很多话我在书中以文字不能写&出版的,课程里毫无保留都说了;2.时效性上课程比书要强很多;3.课程内容里是书籍的7~8倍,《知己知彼》主要提供最底层的职业定位、规划和发展的方法论,但未对外部认知(产业、平台、职能、模式)做展开,《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67节936分钟课程中除了将职业定位和规划方法论讲得更细致外,还详细展开了外部认知的部分。
------THE END------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
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2014年出版22.4万字)《方向的力量 修订版》(20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021年出版23万字)
曾全职供职迪拜世界资本(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前20名校录取、近80%的学生被US NEWS美国综排前10的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