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有深灰或浅灰
读
白岩松的书《白说》,里面分五个章节叙述,分别为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其中“沟通”一节的副标题为“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感觉确实如此,这个世界不可能非黑即白,应该还有介于黑与白之间的颜色,包括灰色,深灰或浅灰。
记
得在早年我们看的电影或电视剧里,人的分类极其简单:好人与坏人。后文革初期的电影,一般从穿衣着装等行头就能大概了解出场人物的好坏,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多半是反派,武侠电影或枪战电影里把这类角色定位推向了极致。不可否认,弃恶杨善是社会应该弘扬的价值观,但问题在于许多时候善与恶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不是所有的恶都没有一点善的成分,也不是所有的善都清澈见底不掺杂质。因此,一个思想成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少会简单地用善与恶或黑与白去判断一个人。
前不久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描述的几类人物,主要是官员、商人、工人三个层级,他们到底是黑还是白,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给个定论。比如李达康,有着一腔雄心壮志的工作狂,虽然有些唯政绩论,作风有些霸道,对家庭也不够关心,但本质上是个好人;又比如祁同伟,年纪轻轻做上厅长,人生太顺容易犯错误,抵不住诱惑、利欲熏昏最终走上了不归路,可也别忘了他曾经是个追击毒贩的英模;再比如高育良,一副学者做派,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却没想到他也会被风尘迷住了双眼。等等,诸如此类,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火,不仅在于反腐题材作品百姓们爱看,还在于它打破了角色人物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更接地气,能引发共鸣,所以更被大众所认可。
“非
黑即白”的特点是用“绝对二分法”,人与事要么好,要么坏,要么对、要么错,生活中的场景远非黑白那么简单。其实许多家庭里的事没有对与错,只是站得立场不同罢了,只要不是大的原则性问题,家庭中更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如果一定要争论谁对谁错,估计分手就是能够预知的未来。其实对于家中的男性一方来说,非原则性事情即便对了或赢了意义也不大,在人海中相遇、相知不容易,争赢了却让感情受损,和谐不再,这样的胜利有意义吗?要学会做点自我牺牲,要知道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退一步并非代表自己怯的一面,更多的是表达容忍、谅解与理解,却更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这个世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也不是一个只用善恶就能衡量出来的,灰色才是常态。就艺术本身来说,灰黑白才是基本的色调,如果只是黑白两种色调的话,是完全画不出人物或场景立体感的,而灰色部分越细腻,则画面愈丰富。拿颜色说话,白色是人们所赞美的,因为它象征纯洁,只是白色也仅仅是红黄蓝白黑等许多颜色中的“之一”,如果和众多其它的颜色组成一起,来点缀这个世界,更能说明这个世界既有丰富多彩又颇具层次感。
人
生也是如此,没有人能一生为恶而从不为善,也没有人能一生为善而从不为恶;即没有纯粹的善,也没有纯粹的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便是很好的说明。生活中如果常恶之人对你行善,你更容易感激他;而每天都在行善之人,如果突然作了件被人唾弃的事,一般不会被人们所原谅。比如一些明星们吸毒或出轨,人们要转变态度是何等不易。
每个人却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许多时候,这个小世界的评判准则不是普世的道德,而只是个人的喜好。每个人对一些事物的容忍度是不一样的,掌握的道德底线也不同,有时你所珍视的东西别人并不认可,反之相同,所以包容与理解尤其重要。求同存异,既是国际关系准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不是非黑即白所能表达的。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尤其需要学会用客观的心态来看待、接纳与处理。
非黑即白的思想,或许不算多大错,但非黑即白的思维,却一定是错的。人们出门,到底先迈左脚对还是先迈右脚对?非黑即白的人说先迈左脚对,迈右脚就是错,但他却找不到理论依据来说服,即是灰色。灰色是非黑即白者无法来佐证的,所以,这个世界一定是黑白色与灰色并存的世界。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总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方法与途径,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去限制其他的方式。
在
职场中,更不能运用“非黑即白”的思维,认为老板就是剥削压榨员工利润的食利者,更多的时候或许你没有看到他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在当今社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果公司收益不稳定,他们或许还要到处借钱来勉力维持,在你吃饭的时候可能忙着顾不上,在你安心睡觉的时候他们时常辗转反侧,这些都是你不曾看到的。许多时候,“非黑即白”的思维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忽略了灰色的细节只会让自己失去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从某些方面来说,“非黑即白”是纸上谈兵者的思维,错的一定是别人,对的一定是自己,那就是问题的所在。如果懂得换位思考与独立思考,不盲从,做事有自己的判断与底线,与人为善,懂得妥协与舍得,就能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现今社会肯定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社会,但也必须要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