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论坛▏“互联网+海洋渔业”:智慧海洋渔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互联网技术对产业创新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导向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将“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产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导向,这是对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进行转变。那么,“互联网+”以怎样的形式对传统海洋渔业产业产生影响?又如何转变传统海洋渔业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互联网+”与“互联网+ 海洋渔业”的基本内涵,并以海洋渔业产业链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嵌入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内在机理与基本形式,探讨“互联网+”如何发挥其作用以实现传统海洋渔业向智慧型海洋渔业模式转变,并从海洋渔业产业链视角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创新途径。
一、认知“互联网+”与“互联网+ 海洋渔业”
⒈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自“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以来,学术界已开始对“互联网+”如何与海洋产业有机融合、更好地助推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探讨,从宏观层面来看,学术界及产业界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⑴学术界对“互联网+”的界定。研究层面的不同,使得“互联网+”的定义也略有差别,在技术层面,“互联网+”是指利用相关思维及平台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从产业层面来看,“互联网+”既是对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化升级,又是互联网产业同传统产业进行全面的嵌套与合作。“互联网+”的关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既是现今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平台,又是商品买卖“在线化”、“智能化”的重要工具。“互联网+”不仅改变传统的工业经济,“互联网+”也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并体现市场全球化、交易无形化等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互联网+”是传统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互联网+”型产业的发展也是对传统产业的转型与革新。因此“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入过程,是体现为一种新的发展导向,技术创新、信息处理创新、用户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是其关键所在。
⑵产业界对“互联网+”的界定。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在产业界正式提出,阿里研究院将“互联网+”界定为,一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扩散、应用过程。该报告指出了传统信息化与“互联网+”的根本区别,认为“互联网+”与缺乏数据流动与信息交换的传统信息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样在2015年,在对“互联网+”进行系列研究的腾讯研究院提出了新构想,认为“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使用,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等各行各业相融合。把“互联网+”看作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生产力的具体形式或是生产工具,将其作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是发展“互联网+”经济新形态的本质内涵。总体上看,“互联网+”是集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为一体的优化生产服务方式和资源配置的新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方式。
⒉ “互联网+ 海洋渔业”是信息生产力作用于海洋产业链全过程的产物
海洋渔业一直作为海洋经济的关键部分,海洋渔业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养殖、捕捞等主要环节,又可延伸到加工、批发贸易、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互联网+海洋渔业”是互联网技术与海洋渔业发展相融合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化+海洋渔业”。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相比,信息同样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互联网+海洋渔业”是信息生产力对渔业产业链全过程产生影响的产物,通过对传统渔业产业各个环节的优化与重构,不断促进海洋渔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中国的“互联网+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化与海洋经济信息化日渐统一的发展过程。因此,“互联网+海洋渔业”应着重解决生产经营多样性价值与精准对接市场的复杂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 互联网+”嵌入⒋渔业产业链,促进渔业发展方式机理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海洋渔业”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展开海洋电商作为商业模式的创新,用信息化、互联网嫁接、革新、提升传统海洋产业,且已取得初步成效。结合近几年来“互联网+海洋渔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不难看出“互联网+海洋渔业”已经渗透到海洋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互联网+海洋渔业”通过对全产业链发展要素的融合与影响,使得整个产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从而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转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 产业链上游:“互联网+”切入养殖加工生产领域,推进智慧海洋进程
随着互联网的信息集成、大数据分析、远程控制等技术在海洋渔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物联网的应用日益增多。近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一批物联网试点项目,山东、江苏等地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山东文登市通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方便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监控管理平台或者控制终端实时监看数据,依据记录的实时数据对养殖户监测范围实施远程管理,以达到“养殖不下水”的管理模式。湖北生态农业建设典范李明华带头的农民合作社,将水稻与鱼苗的养殖空间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香稻嘉鱼种养模式,2014年,该合作社利用外部的互联网平台资源,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域。苏州市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智能化动态化管理21.33hm2生态养殖基地的每一个环节,达到智能化管理及效益最大化目的。
养殖方式结合物联网,是智慧“互联网+ 海洋渔业的”新型发展模式的重要表现。由此可见,“互联网+海洋渔业”在渔业生产中的运用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而且使渔业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化、渔业生产产品质量更加安全化、渔业生产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
⒉ 产业链中游:“互联网+ 海洋渔业”切入市场供应,引发生产商与渔民关系的变化
在产业链上游,最关键的部分是海洋生物育种与养殖业,在海洋渔业中该部分最具经济效益,发展潜力较大,是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一部分,对上游产业的影响有限,在这几年逐渐从大企业的核心项目向中小养殖户过渡,使得水产养殖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互联网+”与海洋渔业的结合。但就水产品加工这一产业而言,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需求缺乏柔性,标准化程度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并且在购买特征与配送要求上更加的符合数字化平台的销售模式。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海洋食品及加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将直接带动销售商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促使海洋渔业的流通与营销进行变革。目前,我国海南泉溢、海南翔泰、广州黄沙以及山东好当家等海洋渔业中的领先者,均已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业务。面对海洋渔业销售需求的降低,各大海洋渔业龙头企业正通过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平台服务的数字化,努力实现渔业生产商与渔民之间的“去中介化”。
⒊ 产业链下游:“互联网+”从深入改变产品消费市场,创新商业模式
从时间、空间和成本的角度来看,“互联网+ 海洋渔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信息交流大大加快,使得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促进海洋食品供求市场有效对接。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海洋渔业”透明的供应链与人性化的销售模式,保证了食品安全与质量,对海洋渔业的新价值做出了新的贡献。将产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就可通过互联网实时查看种养基地的监控视频,使得食品安全与责任风险放在了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更容易被广大人群所接受。乐视网对有机农业和渔业经营就通过C2B 的模式创新销售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并根据数据来安排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⒋ 产业链整体:海洋渔业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贯穿于整个过程,有助于构建新型海洋渔业金融保障体系
2015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2019.94亿元,实现增加值10203.55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1328.70亿元。随着海洋渔业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海洋渔业产值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其他行业金融竞争已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海洋渔业产业所释放出的大量金融需求已引起了众多银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介入。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金融支持,强大的金融支持是对中国的海洋经济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未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金融需求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又一个“蓝海”,为此,加大金融支持、构建新的海洋渔业金融保障体系是各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互联网+ 海洋渔业”:智慧海洋渔业模式的创新路径选择
⒈ 全产业链: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
掌握互联网思维是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条件,在一般意义上,互联网思维通常被理解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及跨界思维。其中,“用户思维”是指海洋渔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将用户划为中心,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与之相关的培育、维护、拓展、提升等工作。“平台思维”,这是向互联网开放、共享、共赢的新思路,利用思维的关键是打造多主体、共赢、互利的海洋经济市场生态系统。将海洋渔业产业领域与互联网的创新模式相融合,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界融合,互联互通,推动渔业产业转型与升级,促进传统海洋渔业和深度的“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⒉ 上游:深化渔民“互联网+”思维,发展新型海洋渔业组织形式
“互联网+海洋渔业组织”是互联网技术下海洋渔业最为高效的组织形式。其一,地方政府应该对其划拨专项资金,并且与高校、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渔民在“互联网+海洋渔业”中的参与度,并提升其业务技能,有意识的对渔民进行专业化分工,培养其成为具有互联网思维与相关技术的新型职业渔民,完善其市场主体的作用,发展建设新型海洋渔业组织形式。其二,要大力发展基于数字平台,网络平台的互动课堂,开展针对渔民的专业训练和培训平台的认证考试,培养更多的新型专业渔民。从长远来看,技术不是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因素,思维习惯同样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在技术和技能训练过程中,赋予渔民新的理念、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取向,让“互联网+”思维扎根于渔民的思想,充分认识“互联网+”思维及新型渔业组织在海洋渔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互联网+ 海洋渔业”的实践。
⒊ 中游: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辟渔民增收新渠道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向服务化转型升级,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关键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急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辟渔民增收新渠道,提升海洋渔业的信息化水平。作为服务典型,“互联网+海洋渔业”可以借助数字化交互平台,发挥服务化主要载体与市场需求紧密融合的发展优势,实现“公司+客户”向“网络+海洋渔业客户群体”转变,让增值业态与客户群体相适应并融合,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使得产业化条件下公司与客户间的利益纠纷得以解决,开辟更多增收渠道。“互联网+海洋渔业”的作用就在于将个体经营的单一化缺陷转变为发展优势,促进海洋渔业从同质化的产业发展向差异化的服务化方向转变,实现个体经营与产业发展矛盾的统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辟渔民增收新渠道。
⒋ 下游: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首先,围绕海洋渔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关注战略产品研发,组织链或互补技术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通过申请创建联盟,形成促进海洋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结合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转型,产品链的形成基于“互联网+”技术系统和生产系统的扩展。建设现代化海洋渔业产业基地,建设海洋渔业大数据交易中心,促进海洋渔业数据资产转化。其次,统筹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资源,构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用户驱动型商业模式;鼓励涉海型企业实施“产品+ 服务”、“产业经营+ 资本经营”的商业模式;鼓励涉海企业建立高效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体系,建立在线和整体营销的概念,建立集中统一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组织,形成信息的整体营销能力;鼓励涉海型企业实施“互联网+”精品工程与战略营销,促使产业高端化发展,全力拓展海外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互联网相关产业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时代,同时也让中国产业经济,尤其是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导向时期,即在“互联网+ 海洋”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融通整个产业链的物质、资金和信息流,逐步形成海洋渔业互联网生态圈,带动产业链向共生、互利、共赢迈进。“互联网+ 海洋渔业”的发展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长期的理论总结与实践检验,不断地根据具体形式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良好稳定的发展。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王佳 欧春尧 宁凌,广东海洋大学;第一作者王佳,1993年出生,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海洋管理与政策方向研究;本文来自《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3期),用于学习与交流,版权归作者与出版社共同拥有。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