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天日▏请记住曾感动过我们的这些回忆,别忘了今天是中国航天日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2018年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其主题为“共筑航天新时代”。

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太空奏响,宣告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如今,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舟一号,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历程,展示着中国航天源源不断、催人奋进的力量——来自航天精神的力量。

中国航天日,正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设立的一个纪念日。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盘点近年中国航天成就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成就。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回收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对接效果图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人预测的时间范围内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归隐中心点位于西经163.1度、南纬14.6度的南太平洋。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发射升空,此后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3艘飞船6次交会对接,成为中国首个“太空之家”。它的设计寿命原本只有两年,但却凭借出色表现,超期服役了两年半,超寿命工作了1000多天。

“悟空”探测卫星“火眼金睛”找到暗物质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屏幕上显示的接收到的第一批科学数据(资料照片)

2017年11月2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腾空700多天后,暗物质卫星团队宣布:“悟空”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并首次直接测量到了该能谱在1TeV(1万亿电子伏特)处的拐折。这一疑似暗物质的踪迹,是近年来科学家离暗物质最近的一次重大发现,将打开人类观测宇宙的一扇新窗口。

北斗三号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升空

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太空“牵手”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模拟画面(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形成组合体并稳定运行,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突破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

“中国天眼”捕捉宇宙“脉冲”

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竣工落成。

FAST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FAST建成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进入试运行、调试阶段。一年来,FAST不知疲倦地扫描巡天,敏锐地捕捉各类信号,取得振奋人心的发现。2017年10月10日,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升空

图为实践十号卫星在轨模拟图。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是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将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完成19项科学实验,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

你想上天吗——航天趣闻了解下

提起世界航天日,大多数人可能比较陌生,但事实上,航天事业也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高冷”,我们很多生活中的改变都源于航天事业的发展:

现代的果汁,当时是给宇航员补充营养而出现的;

现在的尿不湿是为了解决宇航员内急出现的;

宇航服头盔玻璃的材质被用在现在的太阳镜上。

每天的天气预报云图,就是太空事业的产物。

除了这些小case,航天史上还有很多趣闻,了解以后会会心一笑:原来航天也不是离我们那么遥远嘛!

1、宇航员从来不光着脚。

因为人的脚适应了走路的环境,脚底部皮肤有大量角质和死皮,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人的脚没有任何压力,死皮和角质会大量自动脱落漂浮在空中,宇航员为了不和自己的脚皮亲密接触,不得不时时穿着袜子。

2、登月回来后,宇航员都要被密封起来接受严格检测,比监狱还要严格。

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首次到达月球的人类)回来之后,尼克松总统是这样会见他们的:

3、去了太空人基本都会“长高”几公分。

在微重力情况下骨架散开,没有重力压迫骨头会伸长几公分,待在国际空间站上比较久的甚至有了5厘米左右的差距,这才是长高的正确方式啊。

4、NANA火箭发射时气流将一只青蛙冲飞到了半空中。

照片看得出这是一只很大(可能已经吓傻)的青蛙,瑰丽的壮举总会伴随着一部分牺牲,蛙兄的牺牲也不是全无价值,可以说它是蛙类历史上离月球最近的一只青蛙了。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事实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非常值得国人骄傲了,2018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卫星,正式迈进全球组网新时代。其空间信号精度可精确到1米以内,可与美国GPS导航系统相媲美,2018年年底将覆盖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左右,将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

犹记得1994年在我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仍非常薄弱的情况下,我国毅然决定启动北斗一号工程,进行试验探索,彼时,中国正面临着对1989年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最严密的技术封锁。

而如今,中国北斗联天下已经不再遥远,大国重器,惟有自力更生。

中国命运,自己掌握!

文章来源:新华网、千龙网、中新网、大众网

相关阅读推荐

海军日▏骄傲,从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人民海军

地球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我们的家园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