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横竖撇捺折提钩--中国近代军事测绘简史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测绘朋友圈里传出一个消息,“南洋陆军实地测量司”成立了。虽然从先秦开始,不少朝代都有过专管测绘的官职和机构设置,但组建军事测绘部门还是第一次。本文的故事与在下无意间收的此章有关(下图),于是就起了探索其背后故事的念头,且听我一一道来。
南洋陆军实地测量司,设于两江陆军测绘学堂内,地址在江宁(今南京)大行宫。测量司总办为吴茂节。
吴茂节何许人也?生卒1877~1960,安徽休宁人,1898年选派赴日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一期步兵科,后入日本近卫步兵第四联队见习士官,1902年3月毕业回国,现在的说法算是个海归吧。1905年任湖北新军第二镇正参谋官,给统制官黎元洪打工,说是参谋官,也就是现在的机关参谋。两江总督端方上任后,调其任两江测绘学堂总办。都说是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吴茂节从这就开始带长了。后其又任新军第廿三混成协第四十六标标统、江苏督练公所兵备处总办。1911年6月23日充江苏督练公所军事参议官,并赏给陆军正参领衔。
为了让大家知道陆军正参领是多大的官,辅助大家阅读,列下表予以说明。
职位 | 职位描述 |
正都统 | 职任总统官(相当后来的军长) |
副都统 | 职任统制官(相当后来的副军长) |
协都统 | 职任统领官(相当后来的师长) |
正参领 | 职任统带官(相当后来的团长) |
副参领 | 职任一等参谋官(相当后来的副团长) |
协参领 | 职任管带官(营指挥官) |
正军校 | 职任督队官(相当连长) |
副军校 | 职任排长 |
协军校 | 职任司务长 |
1911年11月5日,吴茂节在苏州(苏州当时为江苏省省会)发动了光复运动,参加到辛亥革命中来。到底是从事过测绘管理工作,知道横竖深浅。民国后其退出军界,带了全家人离开苏州到上海。
南洋陆军实地测量司另设总监视官1人,总管测量业务。下设三角、地形、制图3股,相当于现在的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和内业制图。各股设监视官1人,审查员数人,审查员由两江陆军测绘学堂成绩优良的毕业生充任。职位的高低除了学习成绩外,估计还要考虑在测绘朋友圈活跃程度和点赞多少。测量仪器及器材有些现在都看不明白,如三角测量用的20秒、1分经纬仪,地形测量用的测斜照准仪,基线测量用的铁制测锁等,测斜照准仪和铁制测锁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大致可以揣摩出用途吧,据说是均从日本购进。
南洋陆军实地测量司成立后,在苏南及长江两岸地区,测绘了大面积的1∶2万、1∶2.5万地形图,还算有所作为。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谋本部设陆地测量总局于南京,主管全国军事测绘业务,并督促、指导各省局测量业务。局内设三角、地形、制图3科及文书、会计、庶务3课,局长为黄笃谧,这是民国管理军事测绘的第一人。没有查到黄笃谧的简历,但他曾撰写挽蔡鍔联:
哭善化未浃旬,岂知湘水无情,又见大星陨岛国;
念亲友已零落,遥忆桂林击楫,坐伤孤影对昆池。
1912年3月孙中山让位袁世凯成了临时大总统,同年4月,陆地测量总局随中央政府迁往北京,改组为参谋本部第六局。这一段时期可谓是军事测绘黑暗期,袁世凯光想当皇上了,也没怎么顾得上测绘的事儿。
民国2年(1913年),江苏省陆军测量局在南京成立,这是要撇开袁世凯的北京政府,重新构建军事测绘体系。同年11月,参谋总长黎元洪任命陈其采为局长。
陈其采,生卒1880~1954,浙江吴兴人,陈其美胞弟。早年入南洋武备学堂,1898年留学日本,初入日本成城学校,后入日本近卫步兵第四联队任见习士官,见习结束后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期间曾任留日同学会会长,1902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也是个海归。回国后任驻沪新军统带,后赴湖南参与创办湖南武备学堂,任总教习。1905年任湖南新军第五十标首任统带,不久调任第四十九标统带。1907年赴南京任陆军第九镇正参谋官,旋进京任军咨府第三厅厅长,掌理全国新军及调度事宜,曾兼任保定陆军速成学校监督。辛亥革命时期赴上海,后任江苏都督府参谋厅长、临时大总统府咨议。1912年12月30日授陆军少将,任江苏省陆军测量局局长。不久弃武从商,于1913年任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任浙江省财政厅厅长,1928年11月27日任财政部江海关监督,1929年任导淮委员会常务委员,后兼财务处长、副委员长,1930年任江苏省财政厅长、国民政府主计处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1年任国民政府主计处岁计局局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主计处主计长等。1954年8月7日在台湾病逝。
民国15年,解德邻任江苏省陆军测量局局长,全局编制161人。局下设局本部(12人)、三角课(18人)、地形课(35人)、制图课(15人),附设高等测量教育班(23人)。局址在南京大石桥。该局民国4~13年测绘全省1∶5万地形图329幅,此阶段测绘工作还算勤勉敬业。
民国17年,汤荫棠任江苏省陆军测量局最后一任局长。同年,江苏省陆军测量局并入设在南京的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
民国17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定南京为首都。同年11月,南京政府将原军事委员会参谋厅第九科与江苏省陆军测量局合并,组成新的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管理全国测绘,具体负责军用地图和经界测绘,以及各专业测绘部门之间的协调。黄慕松为局长,吴德芳为副局长。局内设局本部,总务、三角、地形、制图等4科。全局编制,政务人员195人,作业人员893人,局址在原江苏省陆军测量局。
黄慕松,生卒1883~1937,被外界誉为“中国军事测量之父”。
黄慕松,早年入广东武备学堂,毕业后选派去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炮工学院,此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成立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总统府军咨府(后改参谋本部)第五局局长。1913年任国防考察委员,曾赴蒙古、新疆实地考察,回京任陆地测量总局局长。1916年1月再度日本,以陆军工兵中尉身份入日本陆军大学31期深造,1919年11月26日毕业。曾赴英国留学,并在德法两国考察,历时两年。回国后,任中俄界务公署参议兼中俄会议专门委员,并兼交通部路线审查会主任。1925年5月任军务善后委员会委员。同年南下广州任粤军总司令部编审委员会委员长兼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副主任。1927年6月7日~7月29日代理陆军大学校长。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8月任参谋本部测量总局局长。不久奉派去英国出席万国航空会议、第四届万国测量家联合会会议、第三届万国航空摄影测量会议,并作为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出席国际军缩会议。1931年12月26日任参谋本部参谋次长。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并被推选中央海外党务委员。1932年9月26日任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1936年7月29日两广事变,陈济棠反蒋的时候,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东省保安司令。1937年3月20日在广东去世,同年4月12日追赠为上将。(《黄慕松先生遗著》一书记载)
这里要提提黄慕松先生,他不仅是“中国军事测量之父”,还是中国测绘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过去的文献提到黄慕松去世后葬在番禺黄家村,后确认黄慕松的墓地其实在白云山西麓的永泰庄,即今白云区永平街道永泰村,那里的原居民以黄姓居多,所称番禺是古代对广州的泛称,与的番禺行政区域无关。黄慕松的墓地在改革开放年代由广州市委统战部拨款修缮,2011年还被挂牌“白云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18年,开始重视测绘的正规化工作,陆地测量总局召集全国测量会议,厘订法规--大概就是现在的测量规范。民国19年开办航空摄影测量研究班,各省局选送学员27名,由瑞士、德国顾问任教官。民国20年8月设立航空测量队,李景璐任队长。民国20年1月设立中央陆地测量学校于南京,黄慕松兼任校长。民国21年在南京设天文观测所,成立江西航测分队,首次在南昌等县施测大比例尺航测地籍图。请记住,我国航测史从民国19年(1930年)开始。
民国22年2月,吴德芳升任局长,花春培任副局长。同年,全局人数增至421名。民国23年修订陆地测量总局组织条例,增设经理科,并设无锡航测分队。
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暨队、校在职人员统计表
(民国17~22年)
年度 (民国) | 陆地测量总局人数 | 航测队人数 | 中央测校人数 | 人数总计 | |||||
局本部 | 总务科 | 三角科 | 地形科 | 制图科 | 小计 | ||||
17年 | 7 | 20 | 14 | 31 | 58 | 130 | 130 | ||
18年 | 6 | 25 | 13 | 24 | 59 | 127 | 127 | ||
19年 | 7 | 27 | 12 | 23 | 56 | 125 | 125 | ||
20年 | 10 | 29 | 12 | 21 | 88 | 160 | 44 | 32 | 236 |
21年 | 12 | 35 | 47 | 38 | 89 | 221 | 61 | 51 | 333 |
22年 | 15 | 39 | 70 | 39 | 118 | 281 | 68 | 72 | 421 |
民国25年2月,黄思基接任局长,总局机构局部调整:局内设局本部、技正室和总务、经理、三角、地形、航测、制图等科;天文观测所增设授时站,仪器修造归属地形科;撤销航空测量队,业务由航测科管辖。同年还颁布各省陆地测量局的组织条例及编制表。至此,业务数量和形式明显增加,工作也逐步正规。
黄思基,生卒1890~1956,广东梅州市人。1914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六期,1923年学校重建,在校任教。1925年起任黄埔军校第一至四期地形科少校教官、中校科长、主任教官。参加过两次东征,先任上校级的广东陆军测量局局长。1931年,任参谋本部测量总局副局长,1936年提升为总局长。任内亟思扩展广东的测量事业,将广东陆军测量学校改为“参谋本部广州陆地测量学校”,派北京高等测绘学堂模范班毕业的李原任少将级校长,北京高等测绘学堂毕业的刘心源任少将级教育长,开办第十六期正班和航空测量训练班各一班。广东自有测校以来,人才以此时为极盛。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测量学制分四级。第一级为中央测校的测量研究班(同研究院),第二级为中央测校的正班(同大学),第三级为各省的测量专科(同高中),第四级为各处斟酌情况办的简易科(同初中)。其体制之完备,估计会令现在的测绘学科羡慕。
民国26年夏,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参谋本部改组为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陆地测量总局改属军令部管辖。同年11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陆地测量总局撤离南京,经武汉迁长沙。民国28年在桂林、贵阳、重庆分设办事处。民国30年总局再迁贵阳。民国32年3月,陆地测量总局改称军令部第四厅,民国33年迁往重庆。
民国35年(1946年)6月,军令部第四厅由重庆迁回南京,改为国防部测量局,主要职责为掌管测量规划,指导、考核全国测量业务及学术研究、教育等。原第四厅厅长晏勋甫继任局长,万煜斌、黄香蕃任副局长。局址在南京大石桥原陆地测量总局。局内设办公室、技术室及第一、二处。下属机构经调整改编,成立有大地测量队,航测一、二队,测量三至十一队,南京制图厂及北平第一分厂、重庆第二分厂,图库和6个图站以及器材修造保管所等,总编制1631人。
晏勋甫,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炮科、陆军大学第5期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南岳州守备司令部参谋长,鄂军第1师2团团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少将参谋处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第8军8师师长,1928年任第4集团军参谋长兼兵站总监,1929年4月任讨逆军第5路总指挥部中将参谋长,6月任国军编遣委员会编组部设计处处长兼编遣第2区主任,1932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1933年任南昌行营第2厅中将厅长,1935年任武汉行营第1处中将处长,同年10月任豫南清剿指挥部司令,1936年6月兼任河南省第9区行政督察专员,1937年10月任豫鄂皖边区第2路司令、豫皖绥靖公署参谋长,1938年2月任第1战区参谋长,1939年1月任天水行营参谋长兼陆军大学西北参谋班主任,1946年5月任军令部第4厅厅长,后任国防部测量局局长,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49年1月代理武汉市市长,5月在武汉起义。后任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民革武汉市委主委。1964年8月在武汉病逝。
民国36年4月,杜心如接任局长。8月,国防部在南京召开测量会议。民国37年冬,国防部测量局南迁广州。其后,人员少数去台湾,大部分留在大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部门留用。
杜心如, 生卒1897~1961,湖南省湘乡县甘棠宁家大塘人,先后就读于北京政府陆军部讲武学校测量科、中央法政专门学校预科。1924年,杜心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先后任河南陆军无线电电话队教官、长葛县武装警察队队长、国民党军官学校学兵队排长,教导第一团第三连代连长、独立连连长。北伐战争时,杜心如曾短期负责过桂系部队军需事务,受蒋介石密令,扣发并运走与蒋有异的某军军饷。该军多次状告,蒋介石为了平息此事,将杜心如撤职,随后即派他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七期步科、日本陆军经理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32年初,杜心如回国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军学编译处编纂员、《军事杂志》社总编辑,参加了复兴社的筹备工作。1936年1月20日,任训练总监部国民军事教育处处长。同年2月3日,晋升少将。1938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国民军训教育处处长,后任政治部第二厅副厅长、厅长。1939年,郭沫若之父郭膏如逝世,杜心如撰写挽联:“岐黄济世,货殖兴家,八十年泽在枌榆,沫水乐山传市隐;芝兰当庭,党国持柱,一千年哀衔风木,亲恩时难益形销”,表达哀悼之情。1945年,任军政部兵役署署长。同年8月,考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学习,同年11月结业。1946年6月22日,任国防部保安局局长。同年,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6月,任国防部测量局局长。同年9月22日,晋升中将。1949年,杜心如去台湾,晚年想回大陆,未能如愿。
民国29年(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参谋本部陆地测量局筹备处。林肇民、吴德芳为正副主任。翌年10月,伪陆地测量局正式成立,属军事委员会管辖。吴德芳任中将局长。局下设三角、地形、制图3科,在册人员50余名。局址在南京大石桥原陆地测量总局。该局成立后,先整理、复制1∶5万旧地形图,供汪伪政府使用。三角、地形科也承担零星临时任务。因经费拮据,未开展其他业务。局附设印刷所,有印刷人员50多名,但无图可印。另设有测绘人员养成所,招收19名学生,尚未毕业即随伪政权垮台而解散。汪伪在南京市还成立地政局,测量业务仅限于和土地房产买卖转户有关的局部测量。
以上说的都是陆域测绘,下面简单来说说海洋测绘。
民国10年(1921年)10月,海军部设海道测量局于上海吴淞炮台海军学校内,海军部军务司司长陈恩焘兼任局长,后许继祥继任。初期仅有测量技术人员4人。民国23年迁上海纱布交易所办公。翌年再迁至上海枫林桥新建楼。局内设总务、测量、制图、海事等4股,有测绘人员50余名,测量舰艇4艘,共2055吨。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海道测量局被裁撤。民国35年春在上海恢复,顾维翰任局长。其后海测业务已近于停顿。
陈恩焘,生卒1861~1956,福建福州人。年仅14岁就考入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最高学府,成为后学堂第五届学生,学习军舰驾驶、指挥。堂课结业,陈恩焘等被派往福州船政自行建造的二等巡洋舰"扬武"号作练习生,随舰前往南洋各港口历练、实习,后被正在筹办北洋海防事务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选中,调往当时中国装备最先进的舰队--北洋水师任职。积功累迁至旗舰“定远”号驾驶大副,成为令人羡慕的铁甲舰上的高级军官。1886年,留学英国,主修“测绘海图、巡海练船、兼驾驶铁甲兵船之学”。经李鸿章亲自提名,被任命为总管全军军械,授游击衔,直属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提标,负责考核、稽查北洋海军的军械、弹药等事项。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陈恩焘随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乘坐"定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后改往教育界工作,先后在山东、天津等地主持山东高等学堂(今山东大学)、北洋译学馆、直隶大学堂,创办新式教育。清末时,受命前往福州担任对外交涉委员,后任闽江口要塞司令。辛亥革命爆发,陈恩焘率部起义,任福建都督府外交司司长。1913年任厦门海关监督兼外交部特派厦门交涉员。民国肇始,陈恩焘重入海军界,1914年6月28曰,授海军少将。1918年任海军海政司司长、军务司司长,1921年10月又兼海军海道测量局局长。
陈恩焘为中国收回海道测量权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京政府海军部、外交部认为领海划界事关重大,决定设立海道测量局,培养自己的测量人才,自行丈量经纬度及测绘外海、内江图,以便收回被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所窃取的测量制图主权。1921年10月,海道测量局成立,在英国曾经专门学习测绘海图的陈恩焘,成为中国第一任的海道测量局局长。中国海军海道测量局一成立,就照会各国驻华使团:以后未经我国政府许可,各国不得自由测绘中国领海。陈恩焘历任要职,最终官至海军中将。1947年以年迈请退,蛰居北京。
【作者简介】曲铭,男,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海测系,现在天津市某区政协任职。本文部分资料引用“江苏省志——测绘志”。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