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笔谈▏我国海洋测绘产业从军队开始起步
笔者从事海洋测绘事业已近40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测绘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从六分仪定位、绳索测深、手摇计算机计算开始起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技术水平,都是其中的亲历者。谈海洋测绘产业就不能回避它起底于军队的历史,为了帮助大家很好地了解这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我国海道测量史,就先从史料整理开始。同时,由于手头资料有限,错漏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并补充。
海洋测绘作为测绘学科的分支,介于测绘学、水声学、海洋学、流体力学与地质学等学科之间,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海洋水体和海底,当然江河、湖泊等也涵盖在内。我国的海洋测绘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中叶,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沿途进行了一些水深测量和底质探测,并编制了航海图集。
1922年,旧中国海军海道测量局成立,刘德浦、陈志、谢为良、梁同怡等几十位军官是其中的先驱者,刘德浦出任海道测量局测量队长,后任海道测量局局长。海军海道测量局成立当年,刘德浦受命出测长江,完成了南京至上三山段水道测量,这是中国人自己测的第一幅图。直到抗战爆发前,海道测量局测量队先后完成了长江部分江段、舟山沥港、浙江镇海、石浦港、三门湾、瓯江口、乐清湾、闽江口及厦门港等区域的测量任务。抗战爆发后,测量队被迫解散。
上海沦陷后,日本海军在上海设立航路部,并与汪伪政府一起筹建“水路局”,改名为“海军部水路测量局”,地点从提篮桥迁至上海枫林桥,并于1940年和1942年招收有关人员,配备“和风”、“惠风”等大小测量船10余艘,测量了黄浦江、长江江阴至汉口段水深,出版水道图36幅。
抗战胜利后,南京海军署于1946年接管了伪水路测量局,并重建了海道测量局,组成2个测量队编员约20人,并配备了“崇宁”、“焦山”、“青天”等五艘测量艇,测量了长江汉口1:25000比例尺测图一幅,及湖口、南通、舟山群岛部分水域。这个时期由于内战的因素,测量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完成实测水深图60余幅,出版海图100余幅,测线总里程约40000公里。
新中国的海洋测绘事业是从1949年初成立海军海道测量局开始起步的,1949年5月,华东军区上海市接管部接管了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局,梁同怡为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技术主任,成立总务、测量、制图、潮汐、海事、推算等六个科室。组建了一支13人的测量队,并配备“登志”、“登为”登陆艇和“开明”等船。
1950年,在上海枫桥开设训练班培养测量与制图人员。1951年开始测量队归海司建制,改名为海司测量队。按测绘队伍的规模大小、装备优劣及作业区域的远近,海司测量队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1949年~1956年,海司测量队逐年扩充,至1956年达到了200多人的规模,干部多数是枫桥训练班一至四期的学员,并逐渐在青岛等地建立了水道测量科与测量队,开展各自的海洋测量业务。训练班的地点也在后来迁往了天津塘沽。
第二阶段为1957年~1977年,这是海测部队发展较快的时期。1957年海司测量队扩编成大队,改名为海司海道测量大队,驻天津塘沽的作业人员已经增加到300人左右。同时从总参测绘大队补充了30名大地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应届毕业生,并在哈军工海洋工程系开设了海道测量班,第一期14名学员毕业补充进队,这是作业部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培养的从事海道测量专业的大学本科生。
1960年,海司海道测量局相继组建了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海道测量大队,同时组建海司制图队(编员300余名),并成立了海军试验基地测量队。期间,从哈军工海军工程系、总参测绘学院、江山海军海道测量系、大连舰艇学院、南京大学地理系等院校招收学员,共计接纳应届毕业生共计500余名,确保了测绘专业人员的不断补充。
该阶段测量船拥有“郓城”、“盐城”、“邯郸”和各式渔船,测深设备是采用引进苏联的47台“派尔-2”测深仪和1套“CT-1”型无线电坐标仪。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船也不断得以补充,1200吨级中型测量船、80吨级测量艇等陆续装备部队。
测量装备也在不断更新,1964年,由上海中原、沈阳613无线电厂联合研制的测深Ⅱ型、测深Ⅲ型测深仪,及广州750无线电厂制造的航测Ⅰ型导航仪相继配备海测部队。
第三阶段为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阶段,是海洋测绘迈向中远海的时代。1978年3月,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校正式组建了海洋测绘系;1978年7月,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正式成立;1981年,季刊《海洋测绘》得以创刊;1982年,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在湛江正式成立;1982年,海军海洋调查船第一大队正式成立。
与此同时,新建造的2艘远洋测量船(3000多吨)于1983年开始服役,同时补充了多艘1200吨级中型测量船、800吨级扫海测量船及069型沿岸测量艇。测深仪器也采用无锡海鹰生产的SDH-13型、SDH-14型取代测深Ⅱ型、测深Ⅲ型,定位仪器则用近导4型取代航测Ⅰ型,测量设备的更新升级在加快。1981年后,MX-200B型综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深海测深系统、G801质子梯度仪、KSS-5海洋重力仪等纷纷引进测量部队。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绘图系统、微波测距仪、全站电子经纬仪,等等,也相继引进并配发。
随着测量船及海洋测绘仪器装备的升级,海洋测量任务也从单一的航道测量向其他方向延展,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科学调查、海洋经济开发等也逐步开展,西沙近海测量、台湾海峡测量、南沙群岛测量、苏北大泥滩测量、菲律宾以东重力测量、海底路由调查、装备试验场测量、罗经校验场测量、潜艇训练区测量、大陆架测量、江河湖泊测量,等等测量任务陆续展开,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测绘保障。
在组建初期,由于缺乏完整统一的作业标准,测量与制图的质量还不高。早期的规范主要来自苏联,如《水深测量规范》、《海测勤规则》、《海图图式》、《海图编绘规范》等约18种。随着测量资料的积累日益增多,60年代初着手准备第二代海图的编图方案、分幅方案和编号方案,并颁发了《海图图式》,1975年修订颁发了《海图编绘规范》。
新时期为适应形势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1978以后,相继制定了《中国海区航海图制图规范》、《海图图式》、《海图分幅方案》、《海图编号规定》等技术文件。1990年,首部海洋测量方面的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颁布执行,海图制图领域的四部国家标准《海图图式》、《中国航海图图式》、《航海图编绘规范》、《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也同期实施。而在此之前的所有海洋测量与海图制图方面的标准,均为内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应该说,我国的海洋测绘事业起源于军队,用于海战场保障及船舶航行安全。后来,随着海洋开发建设的需要,交通部、地矿部、水利部、海洋局、沿海测绘部门等单位的海洋测绘队伍也相继加入,分别从事港口、航道、锚地、内河、湖泊等区域的水深测量,及水文测验、海洋资源勘探、海洋开发活动、海洋科学研究等海洋测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深入,海洋测绘的产业也慢慢开始形成。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