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溪流笔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海洋测绘追梦者素描

溪流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3-05-07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新中国的海洋测绘事业是从1949年初成立海军海道测量局开始起步的,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初的海道测量局,人员资料奇缺,设备极少,尽管如此,海测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海道测量并赶制航海图书,为船舶的航行安全、海洋开发活动及国防安全保障提供了潮汐、潮流、水深、底质和航行障碍物等资料。

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是永载史册的一年,这一年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正式成立,标志着海洋测绘教育事业开始了新的征程。与此同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基础测绘向着大面积普测和中远海域测量的方向迈进,测量进程不断加快,先后开展了多个大规模的测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测绘保障。

在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测绘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欣喜之余,我们自然也不能忘记改革开放以来为祖国海洋测绘作出杰出贡献的海洋测绘人。鉴于手头资料有限,不能一一罗列,就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团队予以陈述。对于未能在本文中提及的海测团队,在此表达我们的歉意。


海司航保部1984年赴南极考察组


参与1984年海司航保部赴南极考察组有4位,他们分别为海司航保部航图处副处长孙宪义、海司航保部导航处参谋李家钦、海军出版社编译室副主任张善达、海司气象处副主任金德山。他们最初布置的任务是考察海区的航海情况,收集有关航海资料和试验航海仪器,行程自1984年11月20日起航,1985年4月10日返回祖国。后来计划有变,是与南极科考队测绘组的请求有关。当时科考队考虑短期内完成长城站的建站任务有困难,于是向海军请求增援,孙宪义等人欣然应允,在没有特制防寒服的情况下,就从J121船上岛参测。

他们克服了气候多变、环境恶劣等不利条件,在40个工作日里,跑遍了20多个山头,布标、测点1800多个,完成了控制测量任务;并设置了潮位站连续观测30个昼夜,从而确定了当地平均海面,建立了该区域的高程基准面;此外,他们还承担了碎部测量资料计算、整理及绘制地形图的任务。考虑到南极实际地形的复杂程度,张善达不得不经常到实地进行校对,以修正测量误差,并和南极科考队测绘班的栋臣等人一起,给长城站地区的地物(河流、湖泊等)命名。

他们对直径约10m,比高达20余米的独立岩石,巧妙地把海图中的礁石符号移植到陆地地形图中,既直观反映了真实地貌,又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度,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人民海军》报于1985年5月11日,以“南极之行报告--绘制长城站地区图的人们”为题,对他们进行了报道与表彰。

荣获集体一等功的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

1993年8月31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给海军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这个英雄群体记集体一等功。从新中国第一张海图的诞生,到创造我国50多个“海测之最”,从零开始测量,到总测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7.6圈(715370公里),海军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拥有令世人瞩目的辉煌。这份殊荣,凝聚着这个大队一代又一代官兵的汗水、智慧、忠诚和奉献;融会着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催人奋进的故事……

他们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凭着这股精神,多次完成重要海洋测绘任务,在我国海洋测绘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东海大陆架测量工程,预定10年的工作量,他们只用3年就顺利完成,受到海军司令部、政治部的通报表彰;上海芦潮港至日本九州岛铺设一条国际海底电缆,他们承担中方路段的勘测和导航任务,仅用6个月就与日方一次对接成功。

透过荣誉的光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海测人的奉献精神。原参谋长曹民华连续3年担任海上编队指挥员,两次放弃进校深造的机会,4年没有休假;原大队长陶雪明,妻子双目失明,儿子又患肝炎,3封电报没能把他从海上催回;原大队长陈安和政委蔡尚林,都因积劳成疾,累倒了,才肯退出岗位;原政委龚蜀东和战士一起攀悬崖、宿孤礁,跟班作业在海测第一线……

在一个远离大陆的小岛,驻扎在几名海测战士,一名班长带两名新兵在这里验潮。连遇两次台风,20多天补给不上,风停了,政治处主任和岸勤处长送生活物资上岛,发现战士们仅剩4个土豆、一根洋葱,可是,他们脸上见不到一丝愁容。海礁,一个远离大陆的领海基点岛屿,坐落在无风三尺浪的浪岗岛附近,大风来了,7名战士被困在礁上,他们挤在一块,没有吃的,又没有东西御寒,苦熬了两夜,待把他们接下礁时,没有半句怨言。

除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和特别讲奉献的4个特别的团队精神,海军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在科技强军路上也没有懈怠。他们研制的超声波与海水飞跃层关系曲线,攻克了地貌仪扫测海底地貌中的有关难题;他们首次在我国采用“墨克托投影”技术,进行野外测量作业,解决了常规“高斯投影”测量变形大的难题;他们参加研制的测量数据自动化系统,结束了人工作业的历史,测量精确率达100%,属全国首创。

测海逐梦的中国海事测绘团队

1949年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港口航道测量队伍,更没有自己出版的航行图。在当时航运经济最为繁荣的上海,黄浦江和长江中、下游,使用的引航图主要是英、法、日等国海军的出版物。建国初期沿海港口航道测量由海军海道测量部负责。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1955年5月,交通部在广州成立了我国第一支海港测绘队伍,即海港测量队。当年仅有一台T2经纬仪、5架六分仪、4个三杆分度仪和水砣等装备,尽管如此,他们愣是完成了从广州市到珠江口的10余幅航道测量任务,从此开启了海事测绘的测海逐梦之路。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原来交通部海港测量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天津、上海和广州三个航标测量处,分别承担着我国北方海区、东海海区和南海海区沿海港口航道测绘和民用航海图书编制发行工作。

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政府机构改革,交通部海上安全监督局成立。交通部的港口航道测绘队伍从航道局成建制转入新组建的天津、上海、广州海上安全监督局,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国家航海保障力量组成部分的地位,正式纳入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1998年,水监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成立。2012年,根据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海洋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交通运输部组建了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航海保障中心,具有公益服务性质的测绘业务划入航海保障管理范畴,从此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

60多年来,海事测绘部门作为中国海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航行安全保障、海洋资源开发和航运经济发展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代又一代海测人转战祖国的万里海疆,先后累计完成了4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测绘面积,绘制海图图幅万余幅,发行航海图书资料近1000万份,其范围覆盖我国沿海的149个港口及重要通航水域。

从海港测量队、航道部门到海事测绘,从六分仪、微波测距仪定位到GPS定位,从水砣测深、单波束测深到多波束全覆盖探测,从手工绘图、机助绘图到电子海图,从手工年代到自动化测图再到海洋测绘信息化,一步步走来,中国的海事测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应用不断进步,服务质量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步步从沿岸港口走向大洋深蓝,为我国的水运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并赢得了世界各海运国家的尊重。

第一个采用四波束进行全覆盖扫海测量、第一次采用微波定位技术进行海上测量、第一次采用自动分版刻绘工艺印制海图、第一次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制全要素海图、第一次应用声纳定向技术搜寻落水黑匣子、第一次将无人飞机低空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理调查和海图地形更新,等等,天津海测人始终把握科技发展的时代脉动,率先开展技术“革命”“献身海测,服务港航”是天津海测人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观,2002年大连“5·7”空难,2004年包头“11·21”空难2004小浪底库区应急扫测等,天津海测人总是身先士卒、反应快速,凭借精湛技术、优良作风,完成了大量的应急抢险测绘工作

上海海测中心不断超越自我,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助推东海海洋经济发展、国家海洋战略中书写出经天纬地的崭新篇章。1989年交通部下达华东沿海港口序列图测绘任务,杭州湾序列图测量工程是其中之一杭州湾喇叭口形河口海湾,潮差之大,闻名世界,且受风浪影响的滞障天较多但海测人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测量任务,共计完成测深5200平方公里1995年,宝钢马迹山一期工程开建,上海海测人使用国内唯一的一套多波束扫测系统完成了马迹山开港前后的水深扫测工作;2014年3月,在马航MH370客机事件发生后,上海海测中心4人组成应急扫测团队,第一时间随“海巡01”轮参与搜寻,穿越66个纬度,航程近1.5万海里,面积达24.5万平方公里;等等,不胜枚举。上海海测人肩负先行官的神圣使命,一次次劈波斩浪,在“未知”的水域里测量天地经纬,用专业的技术优势和精准的测绘数据,为往来船舶绘指明了前进方向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港口”是目前的一个建设热潮,其中建立在数字地面模型(DEM)基础上的三维系统是当前GIS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由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研发完成的珠江口海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正是一个建立在DEM基础上的三维GIS。该系统以数字三维景观模型实现了对珠江口地理环境的真实再现,并和通航管理、航标导航等海事信息有效的组织,提供海事信息管理和应用。

从艰难创业到跨越式发展的浙江河海测绘

1957年4月15日至20日,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与中、苏专家、教授等46人考察钱塘江海塘,举行钱塘江下游治理座谈会。会议建议成立钱塘江河口研究站,同年5月,经水利部批准,钱塘江河口研究站在杭州成立,初期由8名科技人员组成,隶属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水利厅共同领导,期间,经历了多次更名,包括浙江省水利厅水文总站海潮测验队、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钱塘江测验队到浙江省钱塘江工程管理局测验队等,1978年4月14日,浙江省批复,以原钱塘江工程管理局所属规划研究室和测验队为基础,建立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与钱塘江工程管理局合署办公,职能科室统一设置,下设规划研究室和测验队。2000年11月2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和浙江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即现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11年,经省编委批复,又新增了“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牌子。其中的测验队就成了今天的浙江省河海测绘院。

六十多年来,浙江省河海测绘院数易其名仍不忘初心,潮涌相伴仍兢业坚持,一步步绘就了浙江河海的壮美画卷,打造了一支勇挑重任的水利铁军。浙江省河海测绘院先后完成了钱塘江及杭州湾500余次多种比例尺水下地形测量,200多测次5000多潮次水文测验,收集了潮位、潮流、涌潮、含沙量、悬沙、底质、盐度等基础水文资料,其资料之多、系列之长、内容之全实为国内外少见,为钱塘江和杭州湾海域的综合治理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开拓进取,服务领域从水利逐步迈向海洋、交通、能源、环保和城建等,测量区域也从钱塘江逐步走到浙江、上海、江苏及国外等,涉及专业也从水文泥沙、河道测量逐步延展到海洋工程测量、海洋地球物理探测等领域。

近10年来,浙江省河海测绘院除一如既往地履行钱塘江、杭州湾、沿海、河流及湖泊水下地形测量、水文测验及水下障碍物扫侧外,还积极拓展无人机摄影、水质检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图编制等新业务,服务范围覆盖水利、测绘、海洋、航运、环保、交通、能源、信息化、国土规划及市政建设等不同领域。先后完成了浙江省滩涂资源调查、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涮跟踪监测、杭州湾海底原油管道现状检测、浙江省海洋测绘水下地形测量和深水岸线调查、宁波市三江河道常态监测、殴飞滩围垦工程测量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的测绘保障任务,其成果质量也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年。过去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海洋测绘事业发展也走过了一段峥嵘历程。从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测绘作为海洋开发基础和先导,也是伴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而进步。

本文从海军、交通和水利三个系统中各选择一个团体进行展示,本想从原海洋局体系中选择一个团队,但鉴于手头缺少完整的资料,就只能留下些许遗憾了,特此说明。

相关阅读推荐

溪流笔谈▏改革开放四十年:转型期的海洋测绘

溪流笔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海洋测绘的手工年代

溪流笔谈▏我国海洋测绘产业:分类及应用

溪流笔谈▏我国海洋测绘产业从军队开始起步

溪流笔谈▏我国海洋测绘产业:谁在撬动这块蛋糕?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