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杂谈▏为什么叫本科?本科中“本”指什么?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高考之后上大学,我们能选择的学校主要可以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不同的院校,很多人对于本科院校或者是专科院校其实并不太理解,只是大概模糊的知道本科是更好的,但是对于本科为什么叫本科这个问题是一头雾水。

大学“本科”的“本”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由来的呢?今天带大家一起来涨姿势!

还得从古代科举说起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引自西方的。但中国的文化始终是传承,西方的大学被引入中国后,有着明显的“中国化”色彩。 

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学制概念,但科举却是有明确的规定的。

古代科举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不是现在的高考每年都举行

古代科举为什么要规定三年?

首先是有现实的客观条件制约,比方说交通问题,行政效率问题,时间太短,高生与官方都存在难题。更重要的是,科举制度还要与当时的其他制度相衔接。比如说“丁忧”制度。

“丁忧”,就是民间所说的守孝三年。考生或官员,如果有父母等亲人去世,必须回家守孝,不能参加考试或上班。

“丁忧”的制度规定,是二十七个月,约等于三年。科举三年一次,守孝也是三年,这样制度就衔接了。

古代纪年使用的是天十地支如1616年为丙辰年这一年的科举即称“丙辰科”1619年为己未年这一年的科举即称“己未科”这就是科举中的“科”

科举制度中的“本”是什么意思?

古代科举,考生要从秀才考到举人,再考到进士,三个级别。

其中的进士,先参加全国性的“会试”,考中后再参加“殿试”。“会试”是礼部举行的,“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

“会试”到“殿试”,没有淘汰,除非有什么违规行为,也有可能就是考生遇到亲人去世,需要“丁忧”,不能参加殿试。

正常情况下,参加了丙辰科会试,就会参加丙辰科殿试,也就是本科殿试。通俗地讲,就是参加同一科的会试与殿试。

所以,古代科举中的“本科”指的是同一科或者说是“这”一科

“本科”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宋史·选举志一》:“开宝三年(970年),诏礼部阅贡士及十五举尝终场者,得一百六人,赐本科出身。”

清末废科举后,曾有一个预科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上是一样的。时的“本科”是相对“预科”后来,很多大学的“预科”被取消,但“本科”的叫法被保留下来了。当时的“本科”,并不是为了区别现在这种意义的“专科”。

现行的我国预科是指对参加高考的学生知识水平尚未达到进入大学的要求给予一定时间补习后以达到这个要求的一种补习方式。目前我国是高校预科,主要针对老少边穷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举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形式,预科一般一年,一年后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达到一定成绩即可转为本科学习 。

现在的“专科”通常又被称作“大专”。1929年,民国政府颁布《专科学校组织法》《专科学校规程》,规定专门学校改称专科学校,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即工业、农业、商业和医学四种,修业时间为两至三年。

现在的“本科”指什么?

现代的本科就是指大学全日制本科其中大部分人同时拥有本科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少数人因为不及格门数超过标准,而只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没有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区别于大学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本文来自网络,出处不详

相关阅读推荐

专家思辨▏当下的中国需要怎样的产业政策?

周末杂谈▏不叫老师叫老板,科研成了一门生意

学者视点▏李凯:科研和创新不是一回事

高考话题▏爱你,不是因为你的成败

院士视点▏陈厚群:所谓“人才”,首先是做一个大写的人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