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视点▏丁抗:人类的海洋情怀
探索一号船
一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在7 千米深处回收了万泉,随即西移,进行人工地震实验。当晚,海况恶劣,海浪以凶猛之力压上船来涌入潜器间,甲板上时不时海水横流,势不可挡。站在水里奋战着的人们,都没有在意湿透了的工作鞋和工作服。从鞋子里倒出的海水,居然也成了大家快乐的象征了。看着这一切,不禁使我想到了人类所共有的海洋情怀。
海上的工作和生活对常居陆地的人类而言无疑是非常艰难的,可是这样的艰难似乎从来都没有抑制过人们对大海的向往。无论你生活在哪里,在拥挤繁华的城市、田园般的乡村,还是在崇山峻岭和无垠的草原,你都会渴望大海,都会赞美海的宁静、海的汹涌和海的一望无际。因为世俗生活的原因,你选择繁华的城市,可是因为心情因为情感因为内心的感受,你会选择大海。大海让你快乐让你轻松更让你体会美和力量的享受。无论是海的宁静还是海的汹涌,大海让你脱俗,让你萌发诗情感受画意。面对着大海,你至少会暂时忘却人世间金钱、名誉和地位对你的诱惑,你渴望投入她的怀抱。人,无论来自哪个地域出自哪个民族,都有着一种发自心底而难以名状的海洋情怀。
这样的情怀从何而来?近年来的一些科学研究也许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个久远的迷。
大约在19 万5 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非洲大地上以独立的生物种群(Homo sapiens)脱颖而出。那时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他们迅速繁殖增长,很快便数以万计。但不久,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改变了一切。整个地球开始进入一场漫长的冰期,在学术上我们称其为MIS6 (Marine IsotopeStage 6)。冰期一直持续到距今12 万3 千年前。这一时期,非洲的气候一改常态,以低温和干旱为特征,沙漠也大大扩张,甚至超出今天的范围。这一变化极大地限制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使得在草原上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人类遭遇了严重的食物短缺,他们开始面临了一个不宜生存的环境。根据现代人类的基因分析,当时的人类,即我们的祖先几乎灭绝,其数量从几万骤减到了仅仅几百人,古人类学上称之为人类发展的早年瓶颈期。科学研究可以表明,今天地球上所有的人,无论哪个民族,都是这几百人的后裔。学术界一直在追踪这几百人是何以存活的原因。
这是些怎样的人呢?他们有别于当时绝大多数的同类,断然离开了非洲内陆旱地,背井离乡,向着南边的大海,一直到了非洲最南端著名的海边地域Cape Floral Region。就在这片面朝印度洋的大约9 万平方公里的海岸地域,这些人们及其后裔渡过了长达7 万年全球性的寒冷冰期。与内陆不同,由于南半球海洋性气候的原因,这里物产丰富,生长着9 千多种不同的植物,其中64%是该地的专属性物种,这里尤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地下根果类植物为特征。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海域刚好是低温富含养份的Benguela上升流和Agulhas 暖流的混合区。这样的水层组合,导致沿岸潮间带产有大量的海洋贝类生物,也使得近岸水域中有着丰富的海洋哺乳类动物和鱼类资源。更巧的是,全球气温的下降导致了海水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温度的海水反倒促进海洋贝类的生长。人类因此第一次走上了依海而生的道路,从猎人转行成了渔民,以此解决了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来源。这一转变在我们人类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次伟大的创新,人类找到了能够帮助他们抵御自然气候灾难的庇护所。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在漫长的岁月中,眼看着留守内陆的同伴们时运不济一批一批地倒下,他们开始热爱大海、开始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大海是他们的希望,象征着他们的安全,也是他们的快乐所在。我想,今天探索一号船上的人们,在回收了满载而归的着陆器后,便能体会到这种简单而明快的喜悦。根据对位于Cape Floral Region 沿海的Pinnacle Point 洞穴(PP13B,PP5-6)的考古发掘,可以证实当时人们的食物中包含了大量的海洋贝类、鱼类以及海狮、海豚和鲸鱼。这样的捕鱼生活,不仅保证了人们的营养供给,也大大加速了各类小型新石器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首次使用火来改变并提高石材的性能。由于在潮间带的生产活动,也使他们开始懂得潮汐懂得根据月亮的变化来制定他们的生产计划。各种美丽的贝壳加之大海的感染,使他们开始制作各种贝壳类的装饰品,从而开始了人类的艺术活动。
我们不妨初略地估计一下。Homo sapiens(我们)从诞生至今大约有20万多年的历史,在出生后不久便因大海而劫后逢生,至少约有7 万年依海为生的经历,以后大约在距今10 - 5 万年期间,这些渔民的后代开始走出非洲,去了欧亚大陆。在大约5 万年前,开始形成和确定了人类的文化,在大3约距今1 万多年前他们开始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手段,进而产生了人类的文明。这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他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海边渡过,并且因此使他躲避了许多的灾难,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和幸运,那段历史那段情感能不制约他今后的人生吗?在那些渔民的后代走出非洲后,有相当一部分依然沿海而行,进入了东南亚。他们熟悉大海,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飘洋过海,大约在1 万年前到达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以后又逐渐扩散到了大洋中的许多岛屿。那些进入欧亚内陆的人们,也难舍大海的情怀。以致今天,世界主要的繁华和财富依然沿海而聚。
这就是为何海浪的汹涌险恶、海上的艰难孤独,都不会转移我们对大海的向往。这就是为何,大海会使我们成为诗人,会使我们浪漫。因为,大海曾经是我们生存的摇篮,是我们躲避毁灭的居所,也是我们现代情感的发展之地,我们的血液我们的基因无疑不留下了她的印记。没有她不会有我们,离开了她也同样不会有我们的未来。我们都是渔民的后代,对大海的向往是我们与生而来的情怀。理解她,热爱她,守护她,这将是我们人类再次躲避灾难的保障。
——2017年2月2日写于探索一号船
【作者简介】丁抗,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博士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级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相关阅读推荐
新闻资讯▏深海所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团队入选2019中科院年度团队拟表彰名单科技动态▏深海所自主研制的深海温度传感器完成比测,已达国际同类顶尖水平
视点▏陈鹰:深海勇士,百炼成钢--写在“深海勇士号”第100次下潜之际
周末笔谈▏陈鹰:我的第一次深潜
热点追踪▏“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首发式盛况纪实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121634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