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医生镜头下的中国 | 《遗失: 1920-1941年的中国》

2017-10-26 张景生 高源伸 休休文库






遗失: 1920-1941年的中国

编译: 张景生   高源伸

出版: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这是一本1920-1941年间中国各地风情的老照片集,图说文字均由摄影者本人撰写,真实记录下当时的中国与中国人的生活形态,是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最直观资料。


本书中的照片题材涉猎广泛,地域广阔,涵盖东北、华北、华东、三峡和西南地区,从风土人情,到市井风貌,以客观记录人文社会为主,兼具可读性与史料性。这些貌似冰冷,实则充满热情的图片可让读者直观地了解七八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更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摄影者对那片山河和那里人民的爱恋与崇敬。









【原版图影欣赏】


更多精彩图片及摄影解说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原书





西田女士2011年去世,享年96岁,终生独身。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她们的父亲曾经在大连开商行做贸易,全家都跟着父亲一起居住在大连。西田女士和二妹终生未嫁,只有三妹结婚成家,三妹的丈夫当时是供职在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的一名医生。西田太太告诉我们,三妹的丈夫虽是医生却酷爱摄影,去各地巡回医疗时总带着相机,这些照片大部分就是她当医生的三妹夫亲自拍摄的,好像当时她三妹夫还是“满铁”大连本部某摄影协会的会员。

 

“大连太好了!”“大连真的是很好!”“我忘不了大连。”

 

这是年过九旬的西田女士每次聊天时的口头禅。我有时故意追问她:大连什么地方好?她说最难忘的是她中学时代在大连参加的那次游泳夏令营,有一次竟然游了一万米。“大广场”(现中山广场)、“星ヶ浦公園”(现星海公园)、“镜池”(现明泽公园)、“满铁大连医院”(现大连中山附属医院)等地方的名称她都能脱口而出,当时我却不知道她说的都是哪里,后来我上网找出大连地名新旧对照,才知道西田女士说的那些地方现在的名称。西田女士一家当时住在明泽湖附近的高级住宅区中,她父亲的商行就在大连宾馆附近的商业楼内,商行的生意好像是经营美国、日本和“满洲”之间的物资贸易。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第二年,贸易中断,生意萧条,西田一家举家迁回日本。靠当时她父亲的贸易公司与“日本邮船 39 37565 39 14986 0 0 4211 0 0:00:08 0:00:03 0:00:05 4211之间的私人关系,西田一家在大连所有的家当被完整地打包后免费运回了日本(每次西田女士讲到这里,总要重复几次“免费”这个词,证明当时他们与日本邮船这一最大船运公司的关系不一般)。的确,前几年去西田家做客时,看到仍然还在使用的餐桌、茶具、托盘、橱柜……包括佛具等几乎都是完完整整地从大连运回来的。

 

这本照片影集,就是其中的一件。

 

也就是说,这些照片拍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然后1942年随家当被运回了日本,在西田家一直珍藏了六十四年后的2006年,又重见天日。我和妻子作为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西田女士的这份跨世纪的馈赠。


文/张景生 摘自序文







2006年,日本的“大连人”西田女士把她珍藏了六十多年的老照片影集作为礼物送给了我的妻子。她说,这个影集陪伴了她从大连回到日本后的六十多个春秋。每次想起在大连时的美好时光,就会拿出这本中国老照片反复地看上好几遍。

 

2009年,西田女士说,有生之年想再看看大连,可自己已经行动不便。于是决定让外甥女惠子亲自去替她再看一次大连。八月,怀着对西田一家的敬佩和感激,我带着惠子夫人和夫人的女儿去了大连。

 

对于西田女士一家来说,大连,承载了他们家族的历史,装满着他们家族在那次战争期间的所有记忆。

 

在大连,惠子找到了外公和大姨家过去的居所和商行的位置,同时惠子也看到了自己出生时的大连医院。三岁离开大连,今天已是古稀之年的惠子,带着替姨妈再看一眼大连这一人生最后的嘱托,伫立在星海公园的岸边,她的眼里不仅仅是外公和姨妈的过去,仿佛还看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缓缓地向自己走来。

他就是——

惠子三岁时,病逝于大连的西田女士的妹夫,

惠子的亲生父亲,

也是拍摄收藏这些老照片的主人!

 

2011年,西田女士去世。经营诊所的外甥女惠子,把当年从大连运回日本的家当,原封不动地又运回大连,捐赠给了大连现代博物馆。我找到了馆长刘广堂先生,接收了这些时隔七十年又重返故土的家具。惠子说:“大姨生前那么喜欢大连,现在她人已安葬日本,这些大姨生前用过的家具也回到了它们的故乡,两全其美,我心满意足了。”


文/张景生  摘自序文



























































“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我一边翻阅,景生一边给我讲述了这些老照片的来历。我萌发出一种冲动:

这些貌似冰冷,但实际充满热情的图片可以让当下的人们直观地了解七八十年前的中国社会,让更多的人不是从劣质电视剧、而是从当年的客观记录中看到真实的民国。

 

我迅即与景生达成了共识:由他去征得照片作者村尾先生的后裔——惠子女士的同意(虽然此相册作为礼物已经馈赠于景生家族,且从著作权法上亦已超过五十年,属于公版),我去联系出版社并承担全部文字编译工作。我向景生保证:将尽我中文能力,集中精力完成这一任务!

 

我将它作为2016年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履行了承诺,尽心尽力地将它完成了。

 

在依照村尾先生题写的记录整理说明文字的过程中,我不仅有机会认真地审视每一幅照片,辨别其中的景象与人物,更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摄影者对那片山河和那里人民的爱恋与崇敬。为尊重原作者,配图的古诗都原封不动地附于图片之下,读者可从中感受到他的古文功底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对于山西窑洞、三峡艄公、北京街景等处的描述中,也可了解到他对中华民族生命力的赞美;对于五台山、北京居庸关、崂山、千佛山等处的介绍,说明他的宗教学养绝非等闲之辈。按照编辑的要求,我尽量保持原作者文字的风韵,以配合读者欣赏和解读图片。


文/高源伸  摘自跋文









“在国内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照片才会更有价值。同时,对逝去的友人西田女士,也是一个很好的纪念。”——高先生的建议促成了这本老照片集的出版。

 

感谢高源伸先生。

感谢馈赠人西田女士和她的家属。

感谢已经先我而去近十年的前妻。

 

感谢在文化事业上不息努力的朋友们。

张景生

201610月于北京松榆里




感谢景生。他不仅让我与这本相册结缘,给了我参与它重生工程的机会,更通过这个行动将我从半抑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感谢时代华文书局才情兼备的责编高磊女士。虽然我们相识不久,但彼此在很多问题上相同或相近的见地,很快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当我提出想将此相册出版时,她毫无顾虑地拍板,决定立刻列入选题并马上着手进行电分、排版等作业。

 

我还想“借花献佛”,将此书献给生我养我的父母——双双已过八十高龄的中国考古学家,因为此相册中的大明湖、千佛山,是他们二位的故乡——济南的象征。能够通过这些老照片让他们回到幼时熟悉的环境中,我想他们也会深深感谢出版社、感谢高磊女士、张景生先生和西田女士,更要感谢当年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切的摄影者,村尾先生。

高源伸

2017年初春于慧生吧








【图书封面及内页】


更多精彩图片及摄影解说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原书



目录

001关东碎影

002前言/张景生

015旧京揽胜

147华东风物

187巫峡云水

223西南芳华

235金刚叠翠

238跋/高源伸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 

金石佳好楼藏商代文字善拓十品(高清细图)

云冈石窟丨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从“曾国之谜”谈国、族名称的沿革

姓氏、家族、世系渊源查询(按音序查询,建议收藏)

略谈汉《杨淮表纪》摩崖拓本的鉴别,兼介绍一种“黄”字早本(金石寿本)

数千字终始如一律,不失行次|唐写经《转轮圣王经》

珂罗版宋拓《圣教序》崇恩珍藏墨皇本

让我这种人体力消耗殆尽,死在博物馆里

仲威《淳化阁帖》纵横谈讲座笔录

崇赵尊唐的乾嘉帖学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宋拓晋唐小楷八种》




作者高源伸、时代书局出版社授权提供图文文字

转载请联系后台客服授权

微信客服 / xiuxiutangkefu





· 阅读需要分享  学术在于传播·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亚马逊购买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