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如何购买保险?五大焦点问题,都在这一篇
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娃的日常
育儿心得 | 教育感悟 | 好物推荐
图图妈有话说:
之前我们转发了一篇介绍家庭保险的文章:必看 | 有娃的家庭怎么买保险?99%的父母都不清楚
文中详细介绍保险的基本理念并且对比了香港主流的保险产品。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有的妈妈希望更多的了解内地保险信息,也有妈妈希望我们能帮助大家整理笔记,让保险的信息更简单易懂。
整理笔记这么专业的事情,是需要请外援的。心心妈是我的邻居兼好朋友。她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的6年时间,一直攻读海外精算专业,在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做了近10年的保险产品开发。对香港和内地的保险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今天这篇文章里,美丽又专业的心心妈为大家整理了5大常见的问题,希望加深大家对保险的认识。
文 | 心心妈
最近大热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引发了身边无数朋友的热议,对疾病来临的恐惧、对医疗费用的担忧、对生死的敬畏,都是引起大家思考的主题。作为一名保险从业人员,屡屡收到朋友们的保险需求咨询,问题范畴从“我要给我儿子买保险,你推荐一个吧”到“XX公司业务员推荐我买这个保险,你帮我看看这个好不好”。
收到这些咨询,我是很开心的,说明大家的保险意识正在苏醒,保险产品正在从被动“卖”转化为主动“买”;但另一方面,这些问题都无法用一两句话给出负责任的答案。
要不要买保险?
要买什么保险?
给谁买保险?
怎样买保险?
买哪个保险?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的问题呢?这五大问题的答案都必须与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挂钩,换句话说,明确自己的需求才能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保险。
已经有公费医疗的家庭
需不需要买医疗保险呢?
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参加了社保,孩子也参加了城镇居民社保(北京又称为“一老一小”保险),甚至有的单位会给职工和子女上补充医疗保险(社保外的部分100%或90%报销)。这部分人群普遍存在“我有保险了,不需要再买了”的观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1、只有纳入社保范畴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换句话说,公立医院的特需和国际部是要自费的,社保目录外药品(一般为进口药、特效药,还有治疗癌症的靶向药)是需要自费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比较好的医疗耗材(譬如可吸收的手术缝合线、术后的麻醉镇痛泵)也是需要自费的,而且这些也都不便宜;
2、社保报销是有上限的(不同地区不同,大约为20-30万),工作单位的补充医疗也是有上限的(不同公司不同,大约为5-10万)。
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中出现的大笔自付医疗费用的问题,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来解决。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百万医疗”的保险,每年仅需几百元就能解决社保范围之外的高达百万的医疗费用问题,是本人极力推荐的小花费高保障保险产品(本人家庭成员人手一份)。基本上各家保险公司都有此类产品,性价比会有差别,市场产品分析太长,需要的话可以再写一篇专门讲此类产品。
另外,公费医疗的保障范围仅限于医疗费用的报销。如果家里主要是爸爸挣钱,万一爸爸生病(比如高发的恶性肿瘤)住院,不得不在家养病休息一段时间,还请了一个护工来照顾。他生病期间不仅没了收入,还需要支付护工的工资,这些收入损失以及开销公费保险可不管。
这时,能够解决问题的就是重疾保险。如果不幸患上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之一,保险公司就会赔付一笔不小的现金。这笔钱相当于补偿了家庭的收入损失,可以帮助应付各种相应的开支。这类重疾产品也是琳琅满目,有定期返还保费的、有消费型的、有终身的、有一年期的、有多次给付的,具体的产品选择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购买,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保险应该在香港买还是内地买?
香港保险和和大陆保险都在互相说对方的弊端,如果有多余的钱是否可以去买香港保险呢?特别是孩子以后有计划出国留学这种。同样是外资保险,应该在大陆买还是去国外买呢?
香港保险是前几年大热的产品。由于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情况、投资环境和市场情况的不同,香港保险和内地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举例如下:
家境比较富裕,有多余的钱想做投资,看好美元的长期走势并且希望进行外币投资分散风险,而且拥有海外美元账户可以解决外汇限额问题。香港的分红储蓄保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多说一句,国内分红产品的演示收益没有香港的高,是由于香港监管要求相对宽松,基于分红基础、低税率以及高投资收益率的假设下的分红产品后期演示收益较高,但鉴于演示时间长达30-100年、各项假设可实现性值得探讨。简单地说,就是不确定性是大大存在的,不过对于富裕家庭的用于分散风险的非主要投资方案而言,这点不确定性应该还是可以承受的。
以后打算移民海外的人群,如果想买重疾,香港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海外医院的重疾确诊证明,香港保险公司的实际理赔经验会比国内的更加丰富一些。其他还涉及海外账户打款(除非移民海外尚长期保存国内银行账户)等后续的处理,同样是香港保险公司的实际处理经验会更多一些。
做大额遗产传承规划的人群,建议去香港购买终身寿险。
举个例子,你现在有一亿元,通过购买终身寿险一亿可能变两亿元,同时你还可以决定这两亿是留给子女、配偶、还是你亲妈。由于计算保险费率时参照的人口样本不同,在香港同样保金可以获得更高的保障。同样花费,可以传承更多的财富,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要特别提醒,一定是“大额遗产”,否则在香港所谓的“更高保障”不会有明显的表现。
孩子留学的情况,可以参见第一种情况。
以上情况,都需要有账户解决长期保费缴纳问题。一旦断交保费,损失会比较惨重。
如果以上情况都不符合,建议慎重考虑香港保险,国内保险产品的高性价比可能更适合你,切忌跟风购买。
中产家庭应该买哪种保险?
重疾?医疗?
参照《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如果想避免突如其来的大病对家庭的打击,一个中产家庭应该买哪种保险?重疾?医疗?
对于任何家庭而言,相对完整的保障一定是重疾险+医疗险的组合。完备的重疾险,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支柱而言,一旦不幸病倒,可以立即获得一笔重疾赔付以弥补患病期间家庭的收入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住院的情况并不属于重大疾病(起因是小病流感)。因此,如果购买的是重疾保险,保险公司是不会按照重疾责任进行赔付的(除非是带有身故责任的重疾,因为文中的岳父最后身故了,所以保险公司会按照身故责任进行理赔)。
市场上能够解决这个保障范围的是医疗保险。高端医疗可以解决,但是问题是保费比较贵(每年每人1-2万的保费开支),其原因是就医范围可以突破公立医院范畴、一般没有自付额、100%报销、保险公司直接跟医院结算费用不需要客户支付。
本人更加推荐每年仅需几百元的中端医疗产品,ICU、进口药、人工肺都可以报销,也在中产家庭的承受能力之内;但是此类产品仅限公立医院就医、一般都有一万元的自付额,不过一万的自付花费对于中产家庭也是可以轻松负担的。毕竟,花小钱得到大保障,才是我们购买保险的真正目的。
怎样给孩子买保险?
给孩子买保险多大买合适呢?有人说六岁以后买便宜?那对孩子,有一老一小的情况下,应该买医疗险还是重疾呢?
我想跟大家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投保理念就是,给孩子买保险之前先给大人购买保险!大人的重疾买了吗?买够了吗?大人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倒下,是会给全家带来巨大的收入损失的。解决了大人的保障之后,再考虑给孩子购买保险。
如果是给孩子购买长期重疾保险,尤其是保至终身的重疾产品,年龄越小越便宜,有条件的话孩子过了满月就去投保吧。
有的父母说,我财务预算有限,先买个一年期的重疾吧。这种情况下,孩子太小的时候价格比较贵,但是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的价格转折点不同,以中华人寿的怡萌产品为例:0-2岁的孩子每10万保额仅75元(60种重疾保障一年);3-17岁的孩子每10万保额仅45元(60种重疾保障一年)。所以6岁为价格转折点的说法,并不尽然。
如果孩子有一老一小基础保险,建议给孩子配置重疾保险,个人比较倾向于终身重疾+一年期重疾的搭配组合,可以较好地平衡保障力度和经济负担能力。
至于医疗险的需求,要看孩子本身了。如果孩子本身体质超级好,最多每年看一次发烧,那就不太需要买医疗险;如果父母担心《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种极端情况的发生,建议每年花个几百元(医疗险倒是5岁以内比较贵,5岁之后就是一百多元)购买中端医疗产品。如果孩子本身体质较弱,经常生病,而且父母担心公立医院的交叉感染,一般带去私立医院或者特需部国际部看病,可以考虑购买高端医疗保险或者是针对某一个儿童医院看病的少儿医疗保险,这种情况下大概每年的花费在一万元以上(仅孩子部分)。
会有拒赔的情况吗?
怎么能够避免呢?
买保险最担心的是赔付的时候有坑或者各种理由拒赔,在客户如实表述自己身体状况的情况下,会有拒赔的情况吗?怎么能够避免呢?
只要不是在投保时故意隐瞒了既往严重病史,保险公司是不会拒赔的。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一定一定一定要看清楚自己购买的保险是有什么保险责任,有哪些除外责任,什么情况下接受续保什么情况下不接受续保。不要听别人说,一定一定要自己看保险合同,只有合同上的保险责任保险公司才会理赔。
大部分的拒赔情况是,客户买了意外险,然后得病住院了,去找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是肯定会拒绝赔付的。
图图妈说
目前市面上的保险产品多如牛毛,任何个人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变成面面俱到的专家。也不可能有保险产品完美无缺、秒杀市场上所有的产品。
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找到足够信任的保险经纪人。这两点的重要性是我自己配置保险过程中慢慢体会到的。
看了今天的文章,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给我们留言,我们一定尽力帮大家解答。
也许你还喜欢……
4.四岁半数字华容道最快速度22秒,最强大脑的迷弟是如何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