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啾啾出生,尽管我请了住家阿姨,但我仍然还希望有事业、有自己。家里光有一个阿姨显然是没法搞定一切的。孩子出生前,两家的老人就商量好,以最会做家事的我老爸和我婆婆为主力,进行轮换,到北京来帮我们照顾孩子,组成了我们家“老人别动队的主力队员”。他们都是在南方过了一辈子的人,从认识环境到适应气候,再到忍耐孤独……眼看着老人们,为了我们背井离乡,重新开始适应另一个城市的生活。也正因为有家人这个最稳的靠山,当了妈我也没耽误做自己。开始几年是每三个月一轮岗,去年我爸开颅手术,婆婆体谅他的身体,主动提出来,可以多在北京待。
特别是今年,啾啾上小学和妹妹的作息完全不一样,为了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婆婆比之前更辛苦了。相比我亲妈的飒爽,我婆婆是非常贤惠、温和的那种母亲。这些年真是多亏了她,才能让我可以这么自在。
当妈这几年,我是真的深刻体会到,“生活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像我家的老人这样,为了照顾孙辈,在自己退休后奔赴另一个城市的老人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中国已经有1800万的“老漂族”了。NHK电视台拍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中国的爷爷奶奶们,在大城市中挣扎着》。她来自山东,两年前,外孙出生,她为了照顾女儿一家的生活,不得不来到千里之外的广州。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早上在孩子们上班之前把早餐做好,白天照顾外孙,收拾屋子、洗衣服、买菜,晚上在孩子们下班回来之前要把晚饭准备好。没想到二胎政策一开放,她的第二个外孙又来了,这一待就是5年。除此之外,她还要面对没有朋友,语言不通,身体各种不适等难题。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张富森的,这个故事更多凸显了隔代育儿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张富森的儿子、儿媳都在河北邯郸打工,后来儿子的事业越来越好,自己开了工厂,就把老两口和孩子接到了城里。但儿子和儿媳也变得异常忙碌,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孩子。老人对孩子很溺爱,在爷爷奶奶面前,孩子们肆无忌惮,脾气大、没有礼貌。有一天,一家人在吃饭,孩子们还在打游戏机,张富森很生气地批评了孩子们,孩子们立即停下了。 临出门前,张富森对爷爷奶奶说:“我们平时不在家,你们一定要对他们管得严点。”可是父母一走,爷爷奶奶又恢复慈祥脸,孩子们开始肆无忌惮地打游戏。纪录片最后有一句话,“老漂族”挣扎于飞速发展的社会与对家庭的爱之间。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爷爷奶奶们都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以爱之名。我的公婆和父母适应能力还算好的,我很多朋友的父母,到了大城市以后,极其不适应。
其中一个老人,不熟悉大城市的交通,自己丢了好几次,也说不清楚自己在哪,大半夜我朋友满大街找老人。还有一个朋友的爸爸,一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到商场、超市不会扫健康宝,索性就很少出门,朋友说,他感觉老人一年时间苍老了很多。还有一个老人,因为方言比较重,和周围的人一直很难沟通,也没有朋友,一向开朗外向的性格,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大部分老人为了帮助儿女的小家,还是坚持留在了大城市。放不下的儿女,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是很多老漂族的困境。这些年,家里四个老人给了我,给我们这个小家巨大的支持。
很多时候,他们为了让我少操心,自己默默承担了很多。
老彭离京回贵阳时,为了不耽误我写稿,75岁的他用打车软件叫车。
这半年,家里的老人接连生病。上个月,我老爸突然住院,好在有惊无险。有序的生活突然间变得有点杂乱,更加意识到他们以往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帮助。以后的日子,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体谅。也希望我能尽力给他们“松绑”,让他们能有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而不只是为了孙辈儿女而活。今天这篇文章,突然有感而发,写给我家的四位老人,也写给所有为了儿女而漂在城市的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