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孩子们的很多快乐,都被家长硬生生“抢”走了

啾啾的妈妈 三个妈妈六个娃 2023-01-19

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图图妈说


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请允许我插播一条消息:
给大家推荐了很多次的小河狸创客搭建课,趁着最近有优惠活动,赶着国庆假期又给大家争取到了一波体验课,错过的姐妹点这里:看完这份竞赛名单我发现,老大老二的爱好成了“香饽饽”
很多姐妹已经带孩子上过体验课了,这几天后台不断有妈妈们问关于小河狸大课的问题。

明天我特意请到了小河狸创客的CEO王博士到我们的直播间,给大家好好讲讲这门课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负责大型金融系统的架构研发,是“玩中学“理论和早期STEAM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直播间给大家准备了专属下单福利和惊喜抽奖直播时间是明天上午11点,大家定好闹钟,或者点下面卡片预约,开播时就能收到提醒了。



大家都知道,我前几天去徒步了。

很多人在后台留言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么危险又受罪的活动?

的确,攀登是很艰苦并且有风险的。


会爱上攀登对我来说是极其意外的。此前每一次的攀登,我总会在过程里问自己“我跑这里来受这个苦干什么?我的损失太大了。“

我吃不好、睡不好,损失了干净、舒适……

但是,当我成功登顶、下撤,重新回到日常生活里。我会因为“吃过苦”,而在回归平常生活之后,重新感受到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

强烈的幸福感,真的是对比出来的!


前几天和朋友们聊天,大家一起回忆了一下我们的童年。

那时候,每个家庭都不太富裕,偶尔吃一块糖,会觉得格外地甜;穿一件新衣服,能快乐好久;偶尔下馆子吃顿饭,要在梦里回味好几天。

那时候生活很清苦,但是快乐一点都不比今天少。

如今,我们什么都不缺了,快乐却没有增加,好像还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我们的孩子,父母拼尽全力,给到他们最好的,但他们似乎也并没有那么快乐。

现在的孩子啥都不缺,
但就是不开心

前几天,看了一眼《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也就是说差不多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不得不说,这个比例真不低。

这些年,我们看到的关于孩子抑郁的新闻一点都不少,甚至还有很多极端案例。

为啥我们为孩子精细安排好了一切,他们却更加不开心了呢?

每次去学校门口接啾啾,都看到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接过孩子的书包。

回到家里,老人们也把一切都准备好,切好的水果,丰盛的饭菜。

孩子几乎不用操心任何事情,家长已为他们把一切打点妥帖。


我们这一代父母,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视孩子,我身边的很多父母都是拼尽全力,希望把孩子托举到更好的人生台阶。

为孩子打理好一些,希望他们按照既定的人生规划,走出美好幸福的人生。

不想让孩子走弯路,
不想让孩子受苦受累,
不舍得让孩子受欺负、受委屈,
甚至不想让孩子犯错误。

我时常反思,我们为孩子做了这么多,真的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么?

当我们为孩子解决了所有问题,
那孩子可能就会有问题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煮面条的情景。

严格意义来说,那不是一顿面条,而是一碗面糊糊,因为第一次做,所以不太会煮,水还没开,就把面条放进去了,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但我还是吃得很开心,因为那是我自己煮的面条,特别有成就感。

现在能体会到这种快乐的孩子,可能不多了,因为他们做家务的机会都很少了。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很难找到快乐,是因为他们的很多“痛苦”体验被剥夺了。

做父母以后,总会想:我吃过苦,我不想让孩子再吃苦。
所以总是试图帮着孩子解决掉生活中的所有痛苦,避免孩子体验到不适、焦虑或者失望。


深有感触的一件事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没有饥饿感。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饿了的时候,吃饭才会特别香。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体验饥饿,大人都特别担心孩子饿着,所以一会就喂一点,一会就喂一点,而且还经常劝饭:“再吃一口,就一口。”

所以,很多孩子对吃饭不太感兴趣。

现在的孩子很少体会到饥饿、寒冷、干活的辛苦,所以也就难体会出饭有多香、屋有多暖,累瘫以后睡个觉有多香。

在过去,生活可能不够富足,但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家庭做贡献,每个人都被需要。比如有的孩子要打工挣钱,帮家里增加收入。大孩子要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或者帮忙做家务。现在的孩子都不缺吃穿,生活的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妥当。父母会说:“我们不需要你做什么,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够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汤普森博士

但恰恰是这种“不需要”,让孩子丧失价值感。


除了上学读书,考个成绩,他们一无用处。但在很多孩子心目中,“好成绩”不会带来价值感,更何况,不是所有孩子都擅长学校的学习,都能取得好成绩。于是他们陷入一种无法逃脱的沮丧和挫败。

这可能就是,今天我们的孩子什么都有了,父母拼尽全力为孩子解决了所有问题后,孩子仍然不快乐的原因所在吧。

一句话,当我们试图帮孩子解决掉所有问题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成为问题。

让孩子经历该经历的,
他们才会活出”自己“

听过心理咨询师陈新讲她女儿被骗800块钱的事:

她女儿认识的一个网友要借800块钱,陈新看了一下聊天记录,感觉100%会被骗。

于是告诉女儿:“我看了的感觉大概率会被骗哦。“
女儿说:“妈妈,我感觉她好可怜,那万一她没骗我呢?”
陈新说:“即使被骗你也愿意借么?”
女儿说:“即使被骗,我也想借。”
陈新说:“800块钱,两个月零花钱哟,你自己想好哟。”

结果女儿刚转完钱,对方立即拉黑。女儿特别伤心,哭了整整一个下午。陈新问女儿的感受,女儿说,妈妈,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真的是很坏的。

后来女儿到德国读书,她学会了有限度地相信别人。

陈新说,如果当时她强力制止女儿借钱给网友,女儿可能永远就跳不过那个坑。

我们大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常常想用自己的经验去代替孩子的体验。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说了一个事儿,也挺有意思,她儿子现在青春期,大人的话基本是不听的。


北京10月份突然变天,天气很冷,朋友叮嘱儿子出门带上风衣,结果儿子就是不听,朋友见状也没多说,因为她知道多说无益。


晚上儿子回来了,朋友一看就知道冻得够呛,但也没多问。晚上,儿子和同学打电话的时候说:“今天真他妈冷阿,把我冻麻了。”

朋友在一旁听了,不禁在心里偷笑:“又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下次天冷的时候,就知道要多穿衣服了。”

当我们试图抹平孩子生活中的所有痛苦的时候,他们也就很难体会到快乐了。

明白了这个理儿,我反而不那么焦虑了。



我不必每天辛辛苦苦把孩子伺候得舒舒坦坦;

我不必每天挖空心思为孩子排解掉所有不开心、失望、委屈。


酸甜苦辣本就是人生的百般滋味,我们没必要刻意给孩子的生活中创造“痛苦”,但也没必要抹去生活中的所有“苦恼”,让他去经历该经历的,体验该体验的,他才能走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吧。


和所有妈妈们共勉。

-END-

大家点击图片即可进入一亩宝盒的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