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假期充个值,这样的老街更让人向往

关注保山FUN→ 保山FUN 2022-07-24



“板桥,在历史上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历史上滇缅贸易最大的集市。随着时代的变迁,小镇的景象与生活方式也日新月异,但那老街老巷、老房老舍,却像是一位睿智的老者,一直陪伴着这条老街,见证着他的纷纷扰扰。”





板桥的中心,悠长的青龙街。对于保山来说,青龙街就像是一部记录着保山历史的古老史书,触目的尽是文化,心里的全是乡愁。

板桥至今仍保留着古镇的特色和特有的风韵。除了保留下来的青石板,记录下了古道历史上留下的一串串马蹄印外。青龙街两旁也保存了完好的古建筑,是外向型铺面和内聚型住家的前店后宅式的传统民居,格局多为小面宽、大进深,户与户多同梁和柱,双面飞檐,形式古朴。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前,板桥街火灾频发,街民捐资修建魁星阁,以截断“火”源,并扎制青龙,“以龙(水)治火”。从此,“青龙街”便成了板桥街的代称。

青龙街道路中间是平整的石板,石板两侧,是有序嵌进去的石块。延绵的石板是龙的脊骨,而在脊背两侧的石头便是龙鳞。

 (图片来源:保山档案馆

未被整修时,老街沉稳寂静,在漫长岁月里,青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两侧的石头被磨得光滑亮堂,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历史的光芒。

像是一头饱经风霜的老龙,强大又固执的守护着,巷道两旁林立陈旧的老木屋。旧土墙,青石瓦,发黑的老木门窗。他们像是互相陪伴守护的老友,安静的凝视着过往的路人。
 

如今,经过新的整修,那些被岁月打磨的圆滑的石头被平滑石块取代,还好脊骨还被有心的保留了下来,整条街像是被一条新龙庇佑,更美观,更强壮。


街后面,人们通过河道上的多座桥樑进入集镇,形成前街后巷,自由灵活的街巷空间结构。


走在老街上,那屋顶的青瓦上,稀疏的在屋顶摇曳,老屋的木制门窗早已蒙上一层灰色,但常常触碰的地方,形成了亮堂的包浆,记录着屋主的日常。老旧的建筑遮不住昔日的繁华,也正在见证着整修后的重新繁荣。
 

不能说老街的哪种形态更好,有人更爱古朴的,满是岁月痕迹的青龙街,而有人更爱干净整洁,焕发新的生机的新青龙街。

但是不管怎样,龙的脊骨还在,青龙街还是青龙街,那些老店、老人、旧景、旧食也都还在。此时,不如跟着小编,来寻找整修后的青龙街的“老物件”。




如果是固守着的建筑是老街的,『根』那建筑里的人便是这条街的『魂』。不管何时走在青龙街上,只要路旁的店家还在,就好像又找到了熟悉的归依感。

 “芝兰轩”糕点、“桂香楼”的糕点,是百年里,传承下来的味道。摆脱了西式糕点奶油的甜腻感。感受一下白糖、鸡蛋和面粉之间地碰撞。绵密的中式蛋糕,将甜味把控的恰好,面粉的原始清香裹挟着鸡蛋的香味,调和以清冽的甜味,这样对原始美味呈现,是桂香楼、芝兰轩这样的百年老店里,一代代传下的智慧。



百年茶馆,是几代人劳累时歇脚休憩,侃侃而谈的地方。旧式茶具、老式桌椅,熏黑的锅炉,都轻触过百年间来往的人。


钟表店里的阿公修了一辈子的钟表,不知将多少人的“时间”重新流动。褪色的招牌,精巧的工具、老旧的修理台,都像是老友一般,陪伴着他走过了悠长的岁月。


“四宝斋”里的乌铜走银早就成为了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乌铜为胎,雕以各式花样,将纯银融进花纹里的刻痕里,经过复杂的工序,经而手“捂”而让底铜变乌,同时透出银纹模样。


店里的师傅有一手骄傲的好手艺,师傅更喜店里的小猫小狗,面对这些毛孩子,师傅少了些手艺人的严肃感,更像是家中亲切的爷爷。


还有裁缝店里的老奶奶,理发店里的大叔,修着老式水壶的老爷爷,都像是隐藏于江湖的高手,一辈子都默默练习着自己的“功夫”。老街上的手艺人,是传承者,也是时代的见证者,他们将旧时的技法保留在双手之间。

这里还售卖农具五金、香烛纸火、衣服被褥,糖果玩具,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更像是旧街坊的老邻居,惯常生活的地方,这里朴素的店家,“拙笨”的生活方式,便是这里青龙街的独特之处。




前铺后家的民居结构,让古街两侧的店家成了古街的代表。而后面的人家,是构成青龙街的另一股魂。


如果你花一上午的时间,来这里沿街漫步,你会遇见几只躺在青石板上晒太阳的花猫花狗,它们似乎也成为了老街不可或缺的一员,守护着年迈的主人和早已斑驳的家门。


也许你还会瞥见老旧的理发店里,是一位老人耐心地帮另一位老人修理花白的头发,互相询问着各自孩子的去向和家中的点滴趣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近在一问一答中渐渐升温,在这样的老街小巷里,他们成为了彼此陪伴的“亲人”。


即使是在喧闹的菜市场,你也能遇见坐在一隅安静地售卖手工豆腐的奶奶,眼神中透出的清澈,那是在嘈杂环境里,独属于她的安静祥和。


喜欢安静的老人们,同样也喜欢围坐在一起,沏一壶茶,点上一支烟,和身边的同伴讲述曾经年轻时的故事。每当那时,他的眼里总能散发出光芒。


老人说:“老地方总留不住年轻的人,年纪小的还在总想向外跑。”老人却安于守着家中一隅,安安静静守着老街子、老房子和那位陪伴彼此一辈子的老伴。

老人们总爱从家中搬个板凳出来街上,拿点零食,晒会太阳。街上依旧人来人往,老伴依旧絮絮叨叨,日子温暖细碎又日常。


总有“闲不住”的老人,自己做点生意,打发时间也可以贴补儿女。有人来时说说家常,没人来时,便沉默地坐着,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他们每天都在这里,就好像就是老街的一部分,是这里的缔造者,这里的景色,这里的习惯。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大道至简,人生亦简。





青龙街始终延续着传统的美食,爷爷奶奶辈爱吃的零食,在这里依旧可以找到踪迹,这些便是老保山独特的味道。
 

无论外面的饮品再好喝,时不时地,还是会想起板桥老式冰白酒、木瓜水的滋味。清爽的味道,没有各种添加剂作祟,源于食材本身的调味,便已经足够丰富。

略辣的酒味,稍甘的甜味,混合浓郁的大米香气,加上碎碎的冰沙,发酵后的糯米,清爽的味道不会让人生腻,也正好解了一路游逛的疲乏。


这杯青龙街的拉菲(木瓜水),平衡了酸甜两种味道,喝光后慢慢咀嚼充分腌制木瓜片,又是一种新的滋味。原始的食材在运用得当后总能产生出奇妙的韵味,这就是这杯简单的拉菲给我带来的快乐。
 

凉虾是介乎于冷饮与甜品之间的美食,坐在摊主的凳子上,休憩的同时,补充糖分和犒劳一下干瘪的肚子。滑溜的凉虾,配上浓稠的红糖水,混以清水的调剂,不管何时享用,总是非常舒爽。


每天早晨,老式蒸糕摊上便会冒着热气,老式的蒸糕面皮有弹性富有嚼劲,内里松软,加以红糖和花生便又可以增加另一种风味。

红糖和甜花生的香是蒸糕的点睛之笔,热腾腾的蒸汽让红糖融化,悄悄躲在蒸糕里面,轻咬一口,红糖混着花生便会流到嘴里,仔细咀嚼,蒸糕便会将口中冲撞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几次吞咽后,小小的蒸糕便足以温暖你的整个清晨。


不喜甜的,不妨来碗下村豆粉,火烧肉米线,下村醋的醇香清冽,再加上喷香的红油辣椒、香脆的花生末,混以齐全的作料。这样口味较重的凉菜,必然是解暑填饱肚子的首选。
 

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走进青龙街边的小店里,炸得酥脆的花洋芋、卷着粉丝的卷粉,酸辣的腌萝卜,浸满了香味的炸藕,都是边逛边吃的好拍档。


 『板桥青龙街』 

QINGLONGJIE



老街换新,在这里总还能找到许许多多的细节,还是习惯于常在的店家,常吃的味道。这条青龙街,更像是我们的家,游子的归处,记忆的落脚点。


趁现在,放下手机去青龙街逛逛,看看沿途的风景,吃吃老店的美食,找找旧时的记忆。


目之所及皆为保山FUN原创

 更多详情请持续关注我们 



#今日互动话题#

 说说你和青龙街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