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感的来源:挑战、创造、给予、照顾

俞林鑫 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2022-11-03


什么样的人更幸福?是轻松的人,还是忙碌的人?是自我中心的人,还是愿意付出的人?答案是后者,那些从事着有挑战性工作的、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不断创造和贡献的人,更幸福。


我们通常的直觉是,工作、付出、照顾、给予是消耗的,所以,人们能少做就少做,把事情推给别人,承担尽量少的任务,生怕多干吃亏了。人们希望自己轻松些,享乐些,幻想着「诗和远方」。


然后,现实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成功人士一退休就失去了生活的热情,虽然有了足够的金钱,也没了工作的负担,但他们却日复一日地呆坐家中,因“无所事事”而愁眉苦脸。他们怀念以前的拼搏时光,意外地发现是工作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意义。


所以,他们马上会忙碌起来,开始新的事业,把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贡献给社会。他们不会让自己闲下来,在忙碌与创造中,重新感受到幸福以及生活的意义。


「安度晚年」的说法对于幸福感的提升是没有帮助的。那些长寿的、心态积极的老年人,往往并不是闲人,相反,他们不断在奋斗和挑战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方面典型的是两个例子,一是王德顺老师,二是知乎上的「老兵尹吉先」,两个人都是八十多岁的年纪,但心态很好,创造力丰富,很有活力,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潜能。


王德顺:人体艺术师、电影演员,一直佳作不断。从50岁开始进健身房,到今年82岁,每天两个小时的健身房训练,雷打不动三十年。他的风采一看演讲即知:



老兵尹吉先:86岁的尹吉先老先生,小时候当过儿童团长,还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从部队转业后,他成了一名火车押运员。79岁的时候,作为一名亲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看不惯网上一些人对该战争的诋毁,上老年大学学习电脑,向网友们澄清事实,讲述亲身经历。自此一发不可收,现为知乎大V,粉丝17万,获赞41万。


 

因此,在享受与付出之间,在轻松的生活与克服困难之间,应该有一个动态的平衡。享受往往是以消耗幸福感为代价的,而给予、付出、劳动、照顾,在消耗的同时,幸福感却在增加。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也许你需要更多的付出,更为他人着想,更多的从事有挑战性的活动。


人类有挑战与克服困难的需要,「没有什么比出色而艰苦的工作更让人开心了」,《游戏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简·麦戈尼格尔写道。艰苦又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持续让人产生「心流」体验,而单纯的娱乐,如看电视、吃零食、逛街,在短暂的快乐和轻松之后便更多的是无聊和空虚。


游戏之所以令人着迷,正因为它有挑战性,在打败一个又一个的对手中,甚至在屡败屡战的过程中,玩家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有的人突然身患重病,但恰恰是生病让他们的生活品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像之前那样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和挑战的态度面对病痛,做出之前远没有做到的成就。


除了挑战与克服困难之外,照顾的行为也能激起幸福感。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记录了两个例子:


一位住在阿尔卑斯山区的62岁的老妇人说最有乐趣的体验是照顾母牛和果园:“拾花弄草给我一种特别的满足感。我喜欢看它们一天天长大,真美妙!”


一位乐于陪小女儿玩的母亲说:“她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经常一块儿阅读,她读给我听,我念给她听。在这期间,我觉得脱离了世界,完全沉浸在彼此紧密的互动中。”


这两位都在从事一种照顾行为,照顾花草或孩子,看上去是一种消耗,却让她们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其实,照顾反应会带来正性的反馈,增加与他人的联结,让身体有更积极的反应。照顾和友善反应可以提升大脑三个系统的活动(来自:《自控力:与压力做朋友》),包括:


a,社会关爱系统。由催产素控制,该系统被激活时,你感到更多同理心和信任,并强烈想与他人联结和亲近。这个网络还抑制大脑的恐惧中心,提升勇气。


b,奖励系统。该系统释放神经传导素多巴胺。奖励系统的活跃提升动力,抑制恐惧。如果压力反应包括多巴胺上升,那么你会对自己做有意义事情的能力感到自信。多巴胺还刺激大脑,渴望身体行动,保证在压力下不僵住。


c,协调系统。由神经传导血清素驱动。这个系统被激发,会强化你的认知、直觉和自控。这将使你更容易知道需要做什么,确保你的行动有最大积极影响。


换句话说,照顾与友善反应令你主动社交、拥有勇敢和智慧。压力心理学家 凯利·麦格尼格尔提议,在压力下,人可以通过聚焦于比自我更大的目标,支持他人,甚至选择将压力和痛苦看成是人类基本体验的一部分,来培养照顾与友善行为。


一些有自恋特点的人,希望周围人来照顾他,关心他,喜欢他,他们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把快乐建立要求(剥削)别人的基础上。他们以为让别人来为自己服务能得到幸福,但事实恰恰相反。一方面自恋的要求容易受挫,让他人反感(所以自恋的人往往关系很糟糕,难以维持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一味地获得只会让人变得贪婪。


无论你获得的是成功、金钱、地位、名声,它们带给你的快乐是短暂的,很快的,你会被更大的刺激所吸引,并陷入匮乏感之中。贪婪之心就像一个心理黑洞,无法填满。相反,克制了贪婪,黑洞不存在了,你变成了甘泉之源,你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成长是反人性的」,人的幸福感的提升,就在于充分克服趋乐避苦的动物性,克服贪婪,让「精神熵」减下来。要去从事一些「艰苦」的、「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断地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体验到「心流」。幸福的来源往往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那个创造、付出、照顾、挑战的过程。


——

上一篇文章:

人格:为人父母的心理考验

相 关 文 章:

工作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兼谈好工作的心理标准

为什么自我关注是令人痛苦的——来自精神分析的理解



——

作者为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