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涨姿势!双节棍的前世今生
其实,这种类似双节棍的中国兵器,在许多中国武打片里,也可看到其登场的武打场面:
香港邵氏武打片《南少林与北少林》里,江生使用的“梢子棍”,在影片剧情里,他自我介绍说练的少林武功是 轻功+“梢子棍” (此片里“梢子棍”的英文字幕为 “ 2 sectioned staff ” )
中国关于“双节棍”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伴随着战争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 中国古代“双节棍”的历史与记载 在中国古时,类似双节棍的这种兵器,被称做“连挺、盘龙棍、梢子棍、连筵、铁链夹棒、铁连枷...........等。
这种棍子是由打麦的农具“连枷”演变而来,“连枷”用於农作物脱粒,在我国各地叫法不一,南方部分地区有的叫“刁叉”或“调(tiao)车”,北方有些地区有的叫“扒棍子”、“转棒锤”等。
关于双节棍的源流,民间的一般说法是源于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的“盘龙棍”(盘龙杖、扫子),有大小之分,用于扫击敌人马蹄,盘龙棍原称“大盘龙棍”(近代北方又称“大扫子”)和“小盘龙棍”(小扫子)。但当时的“大盘龙棍”一端较短,一端较长,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名头好多,总之,中国古代“牛人”一个....)
唐朝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连挺,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女墙”,指城墙上的矮墙,即城蝶。意思是说当攻城的敌人沿梯攀登到接近城蝶时,守军居高临下,用“连枷”击打敌人。 取材自历史上“十三棍僧”故事的武打片《少林寺》里,武僧与官兵对战时,也有“梢子棍”对打的场面。
《少林寺》截图,右边第二个少林武僧所持的兵器,就是“梢子棍”。
宋朝
到了宋代时,类似双节棍的“连枷”,不但仍用于守城御敌,而且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 据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这里说明当敌人攀上城蝶时,利用“连枷”利于自上向下击打的特点,打击敌人手、头等部位。
据《武经总要》记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铁饰之,利用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西戎”,即我国古代对西北一带游牧民族的泛称。) 这里说明当时的“铁链夹棒”是用铁制成,由西戎人发明创造,戎、汉士兵都曾用它作兵器,戎人擅长骑马,手持“铁链夹棒”攻打敌人步兵。 宋代官兵看到戎人的兵器优点后,便吸取过来,“铁链夹棒”学习于“西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古代战争及多民族交流对我国古代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上连枷也有单双之分。“手连枷棍”可能就是西戎人将马鞭子的皮质鞭梢改为短棒,再用铁链(皮条)将鞭杆与短棒连接而制成。这种改制的武器短小轻便,适合骑兵快速、灵活、机动、单手使用的要求,亦可做为赶马的“鞭子”。这大概就是现代手“梢子棍”的原形。 元明 元明时代,“连枷”仍旧是军中装备之一,而且我们在明人留下的踏青风俗画中,可以见到当时民间艺人演练长柄连枷棍的形象,说明这一军中利器至少在明代已被民间武艺所吸收。嘉靖末年王圻父子的《三才图绘·器用》卷6,明末茅元仪的兵学巨著《武备志》卷104《器械三》,都收录有“铁链夹棒”的图式和介绍文字,但基本上全抄《武经总要》,没有什新的内容。
明末清初,连枷棍传入朝鲜,保存在朝鲜古籍中的连枷谱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鞭棍”,即长柄连枷,用坚木制成。其二是“马上鞭棍”,即马上连枷,用“攒竹”制成,《鞭棍谱》中就有一人执连枷与另一人执长棍相配为伍的练习,包括起势共十个图势,另有对练路线图势,称《鞭棍总谱》和《鞭棍总图》。
“朝鲜十八般武艺”中的“鞭棍”,其实就是明末清初传入朝鲜的中国“连枷棍”和“马上连枷棒”。有心的朝鲜武艺家为我们保存了古代中国珍贵的武艺资料。
清朝 到了清代,“连枷棒”也是清军的装备之一。《清会典图》卷103《武备十三》有“连枷棒图”,附有文字解说: “棒其制有三,皆规木。绿营用者二:一长五尺四寸,围四寸六分,通髹黄,两端钻以铁;一虎头棒,长四尺,围四寸六分,通髹黄,绘虎纹。汉军用者曰连枷棒,左右双持,棒长□尺五寸八分,枷长七寸五分,围俱二寸五分,皆涂黄油,两端钻以铁,首各加环,以铁索相连一具。绿营制同。” 清代军制,八旗、绿营和汉军在装备上各有不同,反映了武艺上渊源有自,各具所长,这从连枷棒的不同上也可窥见一斑。绿营的两种连枷形制,应该都是马上用器。汉军左右双持的连枷棒,注明“绿营、直省同”,是说不限于汉军执用,绿营和八旗也用,是比较普及的马步兼用兵器。清军的连枷也是用硬质木材制作的,棍头上加有铁箍。
过去民间武术界所练的连枷,一般是两种,一种是长柄的连枷棍,明代踏青风俗画卷上画的就是这种;另外一种是比较短的双连枷棍,又名“虎尾梢子”,比起前者,这种似更多见。两相比较,虎尾梢子练起来比连枷棍更勇猛泼辣,感觉更多一些实用性。另外,打对子时也可见到连枷对棍、虎尾梢子进花枪等。 梢子棍的形状、类别 梢子棍是用铁环将一长一短两根木棒串连来制成的兵器;属软器械。 梢子棍根据形状可分为“大梢子棍 ”和“小梢子棍”。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大梢子棍的形状大梢子棍
長短棍之間軸連接的方式限製了短棍的打擊方向,因此改為鐵鏈鐵環連接即鏈接的方式,這樣短棍的運行方向是萬向的,提高了打击頻率及靈活多變性。同時短棍也改成和長棍相同粗細,增加了打擊力度。“大梢子棍”有掄、劈、截、撩、刺、挑、掃、轉、擋等技法,同時還有獨特的搖、掛等技法,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尤其在戰爭中掃擊敵人的馬腿,劈擊手持盾牌的步兵和登上城樓的士兵極為有效。
“大梢子棍”(“长梢子棍”)的两节木棍的长度悬殊很大。短棍约长40-50厘米,称为“梢子”。长棍约长140-155厘米,称为“棍身”。梢子和棍身用15-30百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因棍身较长,故在演练时一般双手执用,属于长兵器。 邵氏经典武打片《南少林与北少林》中,江生使用的“长梢子棍”
梢子棍的技法特点 因其形制特别,故兼长、短、软、硬、双诸器械的特点, 大梢子棍的基本技法有抡、劈、戳、甩、砸、拦、摇、挂、缠、拨、圈、摆、扫、云、绞、摔、舞花、撩等;
小梢子棍
“小梢子棍”和“大梢子棍”结构相同,长短棍分别為二尺、一尺。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步兵近身作战的需要,不仅需要象“大梢子棍”这类长兵器对付敌人,混战中失落了长兵器或长器械,近身而无所用之时,插在腰间的“小梢子棍”便派上了用场,随手从腰间抽出打击敌人或双手各持一端用铁链绞杀敌人。因其短小精悍、灵活多变,极具杀伤力! “小梢子棍”(“短梢子棍”、“手梢子棍”)是由“大梢子棍”缩短而成。其短棍一边的“梢子”约长15-20厘米,而长棍一边的棍身长约45-60厘米,用长约15厘米的铁链连接而成。演练时一般双手双手各执一棍,属短兵中的双器械。 “小梢子”又称“手梢子”,可以双打,也可以单练,更可配合其他器械使用,如单刀,滕牌等,主要技法有点、抽、弹、扫、缠、拉、捉、敲、打等,是灵巧实用的近战器械。 “小梢子棍”演练时一般无舞花动作,其套路一般都短小精悍,演练时左右连环,狂逼暴击,软中带硬,边走边舞,其棍急势厉,气势磅礴。因有铁环相接,故挥舞起来叮当作响,较之粗犷勇猛的棍术更要威猛悍。
因此 “小梢子棍”也因其独特的作用而在我国诸多兵器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延续至今。 “小梢子棍”与龙哥手中的“双节棍”,形状上已经很接近...........
在历史的变迁中 ,“梢子棍”慢慢改变了它原来的样子..........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双节棍”:全长72CM,棍身每节约30CM,中间有一铁链或尼龙绳连结,长约12CM。李小龙的“双节棍”,就是这种标准的72CM的双节棍,区别于中国传统的大小“梢子棍” 。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双节棍的祖先们,作为中国古代将士们的手中利器,在战守攻杀的古战场上,度过了血雨腥风的岁月。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与“梢子棍”有着明显“血缘”关系的兵器“二节棍”,随着李小龙的功夫片而名扬四海,成为“中国功夫”的象征之一,由于李小龙的功夫片的影响,使得双节棍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里,早已经是家喻户晓;
由于现代双节棍具有携带方便、简便易学、能收能放,短小精悍、近战时威力巨大的优点,使得其作为有效的防身、健身器械。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大陆民间拥有越来越多的双节棍爱好者。
国术馆特别推荐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汉威云龙双节棍!
全长:76cm
棍长:28.5cm
棍体最大直径:2.3cm
总重:340g
棍体材质:红木
装具材质:不锈钢
官方售价:RMB699.00国术馆特特惠价:RMB550.00
购买方法,淘宝搜索店铺“拳士体育”,联系旺旺咨询购买,或扫码下方国术馆销售联系人微信二维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