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的原因分析及注意事项
●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浆中的AST活性是人红细胞中的1/40。若标本出现溶血时,会导致血清内AST活性的上升。因此,溶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会明显比未溶血标本的高。AST是反映肝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测定结果较高容易引起假阳性的产生。因此,出现溶血标本,必须在报告中注明。
细胞中的ALT比血浆中的含量要多7倍左右,因此,溶血后该指标数值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细胞中ALT的大量释放。对比AST可知,溶血对该指标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标本的要求也松一些,不过在分析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溶血的影响。
若是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最终生成耦氮胆红素,呈紫红色。溶血后红细胞出现破裂会让大多数血红蛋白进入血清,从而导致总胆红素测定值的上升。血红蛋白和重氮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产物对耦氮胆红素有破坏作用,溶血后对于利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也有负向干扰,引起测定值偏低。
一般选择双缩脲法来测定,测量的主波长为540nm。血红蛋白的吸收峰在555nm处。当红细胞发生溶血破裂后,很多血红蛋白会进入到血清中,从而引起测量值偏高。
在红细胞中的浓度为红细胞外的160倍,即使较小的溶血都会导致结果偏高。LDH活力基本通过α-HBDH体现,二者发生差异的原理相同。
选择连续监测速率法测定该指标。对于红细胞和几乎所有组织内都存在腺苷酸激醇(AK)对三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ADP)生成肌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反应有催化效应,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ATP会增加CK活性,进而引起结果偏高。
当溶血标本Hb超过500ng/L,便会引起γ-GT减少活性,从而造成结果下降。
溶血可以出现呈假阳性的检查结果,尤其是形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假阳性。
据有关研究表明,溶血也会引起抗-HIV的检测结果的OD值平均增加0.011,从而引起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溶血原因与防止●
1、血钾 红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
3、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 红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为细胞外的150倍左右;
4、谷草转氨酶细胞内比细胞外高15倍左右。
5、谷丙转氨酶细胞内比细胞外高7倍左右。
6、胆红素 溶血会使总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测定结果偏低甚至出现负值。
7、红细胞膜含有磷脂,溶血标本具有与血小板Ⅲ因子(磷脂)相似的凝血活性,能缩短溶血血浆的APTT值。
8、但因红细胞中缺乏肌酸激酶、单胺氧化酶等,即使严重溶血也不致引起血清中这些酶活力的升高。
溶血的原因主要为操作不当和抽血器具不合格造成。结合日常工作分析造成溶血的主要原因包括:
●护士在抽血时容易引起溶血的原因主要为 :●
①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到试管中,红细胞受外力而溶血;
③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时,试管用力过猛或运输时动作过大;
④相对试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
⑤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消毒,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可以发生溶血;
⑥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发生溶血;
⑦皮肤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吸血,都可以造成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