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岁家乐福中国48亿卖身苏宁,竟不如喜茶贵!输在这几点!|创变观察

寒风踏雪 品牌创变岛 2023-12-29


导读:外资零售在中国的发展来看,现在处在一个“重塑期”,也就是已经走出“偶像崇拜”时期,而渐渐被中国本土企业超越,走下神坛,有的企业甚至退出中国,或者被中国本土企业收购。前不久,德国麦德龙也被曝出要被中国企业收购。现在看来,一方面是像阿尔迪和好市多这样的企业试水中国,另一方面也有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零售巨头,开始退出中国。


6月23日下午,苏宁易购(002024)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股权结构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家乐福集团股本总额为1,973,132,097.50欧元,其5%以上股东及其持股情况如下:Galfa12.91%;Groupe Arnault8.60%;Peninsula Europe7.61%。

 

公司治理上:将分为股东大会、监督董事会和管理董事会。其中,监督董事会:由7名监督董事组成(其中5名监督董事由苏宁国际委派,2名监督董事由转让方委派),负责监督管理董事会并向其提供建议,参与家乐福中国及其子公司的业务、战略,及承担其他适用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监督董事会的主席由苏宁国际委派的人士担任。


令人唏嘘的是,曾辉煌一时、入华已有24年的家乐福中国,以48亿“贱卖”苏宁,都不如刚开店几年、估值就超80亿的新茶饮玩家喜茶贵!其背后的真相耐人寻味。我们一起来探究。


苏宁快消的“三级跳”


据介绍,近年来苏宁在零售快消领域不断加大布局:5年前,线上快消平台“苏宁超市”成立;3年前,首家苏宁小店开业;2017年,首家苏鲜生精品超市开业。苏宁快消 “后来者居上”的发展速度令业内刮目相看。


尤其是2018年以来,苏宁快消供应链进一步建设加速,线下场景开始爆发,仅2018年就新增4000多家苏宁小店;



2019年初,苏宁再度加码,宣布成立快消集团,融合商品规划、供应链管理、双线运营、市场、服务等统一职能,进一步集约。在刚过去的618,苏宁易购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133%,其中大快消订单量同比增长245%。


不同于传统商超、传统电商线上线下各自为战,苏宁快消依托苏宁的整体智慧零售战略,O2O融合是其与生俱来的基因。


在线上,集合了苏宁易购主站、“苏宁超市”“苏宁拼购”“红孩子”入口、苏宁小店独立APP等,形成体系化的线上流量入口矩阵;在线下,集合苏宁小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苏宁零售云等业态,通过场景的布局,实现服务体验的提升和用户粘性的保证,同时利用实体门店的不可替代性,大幅降低履单成本,提升快消供应链效率。



这次拿下家乐福中国,更能够促进其全场景、全品类发展,弥补在快消领域场景的短板。


接下来,苏宁的规划也很有诱惑力:


目前,苏宁线下超过6000家苏宁小店可与家乐福门店联合,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并节约物流成本。


同时,家乐福中国在一二级城市的核心位置拥有大量优质且稀缺的网点资源,苏宁家电家居、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金融、苏鲜生生鲜超市、苏宁小店即时配送等丰富业务,都可以与商超业态进行模块化对接,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商品选择,更场景化的购物体验以及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打造门店全新的核心竞争力。


苏宁零售体系4亿会员及家乐福中国3000万忠实会员也将形成有效互补,丰富苏宁现有的会员生态,从而提升用户价值。


躺着赚钱的时代已过去



家乐福中国于1995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主营大型综合超市业务。截至2019年3月,家乐福中国在国内拥有约3000万会员,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以及6大仓储配送中心,店面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


2008年之后,家乐福在中国开始诸事不利。


2009年,家乐福中国在华大卖场领导者地位,被大润发超过。


很快,家乐福在华门店数,也被长达半世纪的最大竞争对手沃尔玛超过。


此后的每一年,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都在倒退,每年以超过10%左右的幅度下跌,始终不见好转。



由公告可知,家乐福中国2018年收入299.58亿元,较2017年的324.47亿元下滑7.7%。此外,过去两年家乐福中国分别亏损10.99亿元、5.78亿元。


可能,盛极而衰,是哪个行业都逃不过的命运。


实际上,直到2009年,各大卖场还在疯狂开店。


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连刚开店的喜茶都估值80亿,同样是“卖身”,2017年,大润发更以224亿港币(约28.8亿美元)“嫁入豪门”阿里巴巴。有人在看戏,有人为家乐福中国此次估值偏低打抱不平。


纠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公司价值评估方式发生变化和市场大环境在变化,根因还在于自身“不思进取”导致掉价。为此,我们大概总结了几点:



中国零售业增速放缓,零售巨头强强夺地



阿里,腾讯在国内传统零售的布局,基本上已各达半壁江山。


除家乐福外,德国零售巨头Metro AG (B4B.DE) 麦德龙同样在为其中国业务寻找买家,而阿里巴巴和该中国最大电商平台的主要竞争对手Tencent Holdings Ltd.(0700.HK) 腾讯控股为潜在买家,两间科技巨头正在为线上用户增长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开始线下用户的争夺。


大卖场业态正在逐步走向衰亡,家乐福在中国享受了时代的增长红利后也无可避免的随着大势落入持续的低迷中,更糟糕的是,家乐福慢了。


线上渠道激烈竞争


至于线上,送货太慢、无价格优势。2013年,家乐福中国建立了电商“家乐福网上商城”,聚焦送货上门。但是家乐福的送货太慢了,北京地区最快能次日送达,上海极少数区域能够享受3小时急速送达服务,而且,用户需购买129元才享受包邮,这与88元包邮的天猫超市和99元包邮的京东超市相比,时间、价格都已经输了。


供应链做得不足


在供应链上,家乐福也做得不足,它没有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环节,没有自己的供应系统,主要是由供货商将货品直接送达店面。


内部管理十分混乱


在背后,其与利益相关方的摩擦持续不断:供应商断货抗争、内部员工受贿被查、被迫离职等多次上演。


16年初,《中国经营报》曾独家报道了家乐福被指涉嫌变相逼迫一名为其服务超过15年的高管Louis Gremeaux离职。2015年,北京某家乐福门店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一位员工的劳动合同。

 

2016年2月,沈阳家乐福被曝卖出总额约二三百万元的空购物卡,卖卡人携款潜逃。无独有偶,大连门店也发生过此类情况。


家乐福的薪资在同行中已经不具优势


曾经实行的“店长集权制”也导致门店腐败非常严重。积重难返:家乐福员工消极、价格高、供货不足、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家乐福模式的拥趸大润发却早就表示:“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危机,据我所知我是零售业中尝试转型最早的一个,但是直到今天依旧不太成功。在线上这个如此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只有第一或者第二,不存在第三第四,迟到就要挨打,我们的危机感一定要足,从供应链的源头开始抓,这是我们实体零售业的源头。”


今日话题


对于此次收购,大家早已议论纷纷啦。你如何看待家乐福中国的未来?又如何评价收购的利害?欢迎文末留言,我们将悉心回复。



热文推荐▼点击阅读

宠物行业很暴利吗?为你揭秘3大不为人知的真相

叫板华住,18个月开一万家店,目标20000+酒店~OYO疯狂扩张之路还能走多远?

商务合作▼文章转载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chuangbianyinzi

转载文章,回复关键词“转载”或文末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