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国际校区校园全面启用五周年| 竺可桢塑像落成

求是创新的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 2023-04-11






11月18日上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隆重举办庆祝校园全面启用五周年竺可桢塑像落成仪式。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珍,国际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共同为竺可桢塑像揭幕。学校有关部门代表,国际校区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师生代表130余人,塑像主创团队代表共同参与塑像落成仪式。国际校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玉芬主持仪式。

竺可桢塑像落成于国际校区中心湖东畔、图书馆前广场。塑像为青铜材质,高2.3米,东南侧落有隶书篆刻的主题“归来·远望”。塑像设计参照竺可桢老校长青年时期的样貌。先生身着西装,左手握卷,右手插袋,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塑像表现了竺可桢老校长学成归国并就任浙江大学校长的风采,引导师生缅怀竺老风骨,弘扬求是精神,树牢家国情怀。

竺可桢老校长1910年9月作为第二批庚款留学生登上前往美国的邮轮,20岁的他站在甲板上,一边回望故土,一边憧憬未来;1913年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毕业,191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邀请,满怀一腔报国热情,返回阔别已久的祖国;1930年开始发布中国人制作的天气预报,中国的近代气象事业由此开始;1936年到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举校西迁办学,胜利完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文军长征”,13年间,将浙江大学从抗战前只有文理、农、工3个学院16个系的地方性大学,建设成为有文、理、农、工、法、医、师范7个学院27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被世界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从中国“问天”第一人到浙大掌门人,从科学家到教育家,竺可桢不仅倡导“求是精神”,更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师生树立了“求是”的典范。

何莲珍为塑像落成致辞。她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是每一位师生的情感寄托,是大学文化的生动诠释。浙大精神在一代代浙大人开拓奋进、接续奋斗中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竺可桢老校长当树一帜。他在继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并亲自实践,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大“求是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浙大人。在国家三部委发文建设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校园全面启用五周年之际,落成竺可桢校长塑像为国际校区师生开启事业的新篇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希望国际校区师生秉承求是精神,以“开拓者”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为学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翁亮代表竺可桢老校长之子竺安校友宣读感言。竺安校友表示,塑像不仅形似竺可桢老校长,而且展现出老校长“向前、努力、奋发、有高的追求”的精神气质,向创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2019级本科生沈战宇发表感言。毕业班的他刚刚完成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交流学习,关于如何做好人生的选择,他说,竺可桢老校长留学归来报效祖国是他学习的楷模。竺老校长向浙大学子提出过两个著名的问题,“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他说,来到浙大国际校区学习,最终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要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牢记先辈嘱托,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和世界担当的有为青年。

学生代表向竺可桢校长塑像敬献鲜花。






文| 薛倩 孙晓蕾

图 | 高兴就好

图文编辑 | 孙晓蕾

 责任编辑 | 薛倩

推荐阅读

追求卓越,筑梦未来——国际校区书院举办第八届高桌晚宴迈向新征程,金秋健步走——记国际校区校园健步走活动
锣鼓民乐、戏曲拳舞、书画非遗......国际校区第四届传统文化体验日异彩纷呈!
iZJUer·Vlog | 海韵新生 THE MORDEN HAINING CAMP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