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浙商为什么还要坚持“走出去”?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愈加突出,浙江民营企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浙江民营企业家为何愈加重视“走出去”?我们该怎么看待企业“走出去”?在“出海“的过程中,企业又该注意些什么?
6月7日,浙江省工商联主办“海外浙商助力民企拓市场专题交流活动”。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的海外商会会长和浙江民营企业家代表,聚焦双循环、RCEP、内外贸一体化等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经贸过程中关注的热点领域,谈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这是一场事关浙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大碰撞。
一手“提上去” 一手“走出去”
在企业“走出去”方面,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汪力成有发言权。
华立集团在2000年就开始在泰国投资,如今已在全球布局“三大三小”6个中国制造业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汪力成还任中非民间商会会长,也是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国际合作商会的会长。
在交流活动的主题发言中,汪力成提出,当前企业感受到的环境变化,正是源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是“全球治理秩序的重构”,并且这种重构还在加速进行中。
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提质补链”:一手“提上去”、一手“走出去”。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到了“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新阶段,目前已经有许多中国制造业正在“走出去”,主动嵌入到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中,继续保持“话语权”。
他认为,企业该审视自己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要顺势而为地“提质补链、转型升级”, 通过研发,向产业链的高端走,未来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等15、20年过后回过头看,这场“大变局”的阵痛或将换来更持久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环境逼迫企业改变惯有的“外贸出口”思维,逐步通过“走出去”,逼出一批真正意义上国际化的中国跨国公司,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制造能力,从而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
如果企业处于最下游,产品又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大路货”,就要赶紧转移制造生产地到国外去,用产地多元化来对抗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
“在国内红海一片,在国外很多地方可能还是零的突破。”他说,“外面的世界可能很精彩。”
“走出去”≠产能转移
当下,对于企业“走出去”,一些人总有些担心和顾虑:会不会导致产能转移?
汪力成跟踪分析了已经落户华立在泰国、墨西哥工业园的近200家企业,得出了一组可靠的数据:
第一,没有一家企业是“举家外迁”的,都是做增量;
第二,企业“走出去”的动机,40%是出于规避“贸易摩擦”、40%是为增加当地及周边国家的市场份额、少量是为了降低要素成本。全球贸易规则中的核心逻辑是“原产地证”,绝大部分民用产品“无国界”,原产地一灵活,应对贸易摩擦时,中国企业手中的“牌”就更多了;
第三,“走出去”的企业,虽然增加了境外的产能和销售,但仍然有平均价值60%的上游零部件和材料从中国母公司或中国供应链购买,实际上仍然起到了拉动中国外贸出口的作用;
第四,企业普遍反映“走出去”后视野更开阔,对标国际同行而不仅仅是国内同行,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的愿望更迫切,与下游主机厂或目标市场的合作粘度更强了。国内母公司可以更从容地向产业链上游转移,进行“腾笼换鸟”。
“企业家要站在月亮看地球,多一点全局性,就少一点恐惧性。”汪力成告诉在座企业家,一定要把格局打开、眼光放远,面对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一定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顺势而为。
危中寻机的2个关键词
那么,广大浙江民营企业,又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作为浙江很早一批“走出去”的企业代表,也作为企业“走出去”的见证者,各地商会会长分享了当下清晰可见的“走出去”路径。
涌金君听到了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大好契机
法国华商会会长卓旭光:“欧洲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很多企业特别是隐形冠军难以为继、时有倒闭,这是国内‘走出去’收购、并购的大好契机。”
2020年那轮疫情时,浙江跨国公司曾出现多个堪称行业标杆的并购,例如巨星科技通过对欧洲百年气动工具品牌BeA、美国吸尘器第一品牌Shop-Vac等的一系列并购,从全球第五大五金工具生产企业跃升至第二。
欧美之外,非洲的“走出去”机遇,也绝不止有人们印象中的新基建。
南部非洲浙江总商会会长徐家祥:“南非现在很缺电,投资绿色能源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资企业未来可以进入更多专业性更强的行业,比如在南非有很大空间的电器行业。”
关键词二:优势即信心
面对甚嚣尘上的越南订单抢滩中国论断,当地商会怎么看?
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名誉会长翁明照:“虽然近期越南的出口很强劲,但事实上越南的产业链并不完善,许多原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进口,像手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机械等等,在市场上卖的许多都是中国进口。所以换个角度看,越南市场也是中国企业一个不错的出口市场。”
除了最大化自身优势,企业还可以借力当地政策优势,开阔新市场:
加拿大浙江总商会执行会长李华:“借助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免税优势,能够带动中国产品的转型提质。此外,汽摩配行业的产业电商、北美的五金市场,都在等待中国企业家掘金。”
后疫情的汪洋里,海面的波涛背后藏着大好契机。此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此刻,也正是浙江嵌入全球供应链、融入双循环的最好“窗口期”。
风大浪急,但水大鱼大。
- THE END-
出品丨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作者 | 方臻子 拜喆喆 统筹丨全琳珉 编辑丨方臻子
声明 | 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独家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